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金山》是海外华人作家张翎的巅峰之作,对《金山》的研究当下研究者大多集中于小说的家族叙事、华人苦难、碉楼意象的探讨。本文独辟新径,将研究视野投注于《金山》小说中的印第安元素。笔者通过解读小说中的诸多印第安元素,尤其是印第安女子与白种/黄种男子的爱情,认为小说《金山》潜意识中关照和反思了后殖民文化语境下与外种族男性恋爱生子的印第安女性的生存境遇。面对她们何去何从的困惑,张翎悲唱了一曲印第安传统文化失落、印第安女性被迫流放的挽歌。  相似文献   

2.
福克纳的小说在女性人物和男性人物塑造方面表现出了强烈的心理范式倾向。女性人物呈现出毁灭范式,表现为毁灭、堕落的特征;男性人物则呈现出神经症人格范式,表现为精神分裂。这是由作家独特的创作潜动机决定的。对福克纳小说文本进行心理范式方面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对其作品有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和定性,进而揭示其心理存在与发生方式,找到其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3.
在<印第安人营地>中,海明威对三个人物轻重难分的描写使读者难以判断其真正的创作意旨.事实上,简单情节的背后,隐藏着三位男性沉重的痛苦--印第安男人尊严被践踏的痛苦、白人医生权威丧失殆尽的痛苦以及孩子尼克首次直面死亡问题的痛苦.因此,<印第安人营地>其实是一个关于男性感受和承载痛苦的故事.正是这种穿透纸张的痛苦构成了小说的主题,折射出作者的悲剧人生观.  相似文献   

4.
小说《白鹿原》堪称民族史诗,它描述了清朝末年至建国初期渭河平原五十多年的变迁历史,同时也描述了生活在男性世界中的众多女性,她们和其中的男性一起构建了"白鹿原"世界。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探讨生活其中的女性人物,分析其悲剧人物生成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5.
铁凝是一位女性写作最纯粹的作家,她善于利用经验,展示历史动荡与时代变化中渴望改变命运的女性人物,关注强势社会生活对弱势个人命运的制约,以及人生困境中个人的抗争与无奈,侧重个人空间被损害后的残缺性,人物真诚坦荡,看重情义,人物悲剧多是命运悲剧。铁凝小说的人物表现了传统文化对女性的束缚、女性生存的真实境况与女性意识觉醒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6.
小说<井>是澳大利亚当代著名小说家伊丽莎白·乔利的一部重要著作,反映了边缘化人物的生活和思想状态.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从三个方面对小说进行解读:女性与父权的对立和屈从,女性与男性的对立和反叛,女性与自我的认同与分裂.小说的社会意义在于揭露了男权中心文化体系对女性的压制和迫害,表达了女性追求平等和自我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7.
德莱塞笔下的嘉莉和珍妮是背离了传统社会道德规范的典型人物。在烘托两位主要人物的同时,德莱塞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些次要女性人物来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两部小说的女主人公命运的关键转折点都有次要女性人物的影子。通过对引导嘉莉走向虚荣的邻居万斯夫人和影响珍妮价值观的女主人布里斯布里奇夫人以及两位女主人公所谓的情敌赫斯特伍德夫人和莱蒂的比较,揭示小说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并引发读者对资本主义体制下女性众生相的深思和批判。  相似文献   

8.
白先勇以弱势的男性和强势的女性作为建构其小说世界的基点。男女角色易位颠覆了男强女弱的传统人物塑造方式,揭示出单个人边缘化生存所不为人知的痛苦。父辈影响、生活经历及其性取向是产生这一特色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恶作剧者是美国印第安创世神话中的一个鲜明又奇特的形象。詹姆斯·韦尔奇的《血中冬季》是清晰地建立在部族传统的恶作剧者原型之上的小说。从恶作剧者的放荡不羁形象、动物变形者和印第安长者三个方面,分析了恶作剧者在小说人物刻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约翰·厄普代克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多产作家,《兔子,快跑》是当代的代表作之一。从女性批评角度来看。可发现该小说完全是一种以男性为中心的文本模式。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塑造完全是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学传统中的厌女情绪的延续。是男性社会价值观的体现。作者创作意识中有着对女性根深蒂固的性别偏见。  相似文献   

11.
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在其小说《爱玛》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些女性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在她精准的刻画下各有特点,各自在小说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作品通过对一系列人物和事件的细致描写,揭示出小说的主旨和意义。通过对次要人物哈丽埃特的性格及其在小说中意义的分析,可以从侧面更加清楚地认识女主人公爱玛的性格特征并深刻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洞察力。  相似文献   

12.
英国现代主义女作家伍尔夫是20世纪初西方意识流小说和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者之一,在她的意识流小说试验中塑造了多位女性艺术家形象,这些女性艺术家形象普遍反映出女性在从事艺术创作时面临着父权文化的压制和艺术接受障碍的问题,伍尔夫在其小说文论中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索并试图为女性艺术家们的创作寻找出路。她笔下的女性艺术家形象在其小说人物形象中具有典型性,尤其是在不同时期的小说中展现了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形象,以丰富的层次呈现真实情感的女性世界,是连接其小说实践与小说理论的纽带之一,从其入手必然可以为伍尔夫小说与文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池莉的"人生三部曲"虽以男性为主要描写对象,但透过这些男性形象与对应的女性形象的关系可以看出,池莉自始至终都以女性意识来关照其作品中的人物:呼唤男子汉的女性意识增强了男性的角色意识;要求丈夫尊重、重视、认同的意识使男主人公更加清醒地认识现实、承担责任;女性主体意识的张扬使男人从男性中心幻觉中跌落,自觉地修炼自身、确立自己.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以来,女性的声音浮出历史地表,女性主体意识不断上升,但部分思想敏锐、举动卓异的知识女性,依然孤独焦虑。很多文本中,男性处于中心位置,女性不可能完全成为言说主体发出自己的声音。陈染以其得天独厚的女性经验和陈染式的智慧,深入到女性内心,让女性成为言说主体,塑造了黛二等一系列具有孤独、虚无、自恋、敏感等性格的知识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5.
青春三部曲是村上春树走上文坛最初的作品,它字里行间折射出作家自身生活的境况,透露出作家的思想情趣.三部曲中的几位女性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长相一般,经历平凡,社会评价不高,这种大众脸谱使她们具有日常化、生活化的特性.她们主要作为男主人公性伴侣的身份出现在文本中,各自不同的行为所蕴含的温情感动了男主人公,成为他们牵挂依恋的对象.解读她们,可以帮助读者较为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女性意识,进而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虽然《吉姆老爷》被许多评论家称为"没有女人的男人",但作者康拉德不仅在文本中塑造了一位具有反抗意识与自我意识的新女性形象,而且以其"守护神"般的勇敢和智慧改写了男人守护女人的文学传统。女主角珏儿的独特形象为《吉姆老爷》的成功锦上添花。而康拉德特有的悲剧意识及其对女性道德的悲观却注定了珏儿的悲剧命运,这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小说的悲剧力量。  相似文献   

17.
梅娘小说的女性主题与自身体验有着密切关系;她对个体经验的自觉处理,体现出自觉的文体意识和叙事意识;而她善于选择人物视角、引入人物独白话语来表达女性主题,又形成了独特的女性小说文体。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美国非裔女作家爱丽丝·沃克的小说《现在是你敞开心扉之际》,探讨了作者的妇女主义宗教观。小说通过人物不同命运轨迹的发展和意识的觉醒,表现了作者妇女主义宗教观对西方白人上帝的颠覆,对万物有灵、尊重女性、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命运相连的极大关注。爱丽丝·沃克敬畏自然的原始宗教观,对净化人的心灵、回归人性之美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美国19世纪女性作家伊丽莎白·斯托达德在其代表作《摩根森一家》中描述了美国19世纪中期新英格兰州一对姐妹的成长故事。姐妹俩在成长过程中均遭受了身体和心灵上的创伤。斯托达德本人亦在个人艺术创作中经历了挫败和创伤。斯托达德的个人经历及其小说中女性人物所遭受的创伤揭示了美国19世纪中期父权制社会下女性为追求自我所遭受的磨难和做出的努力,并对鼓励美国女性发掘自我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鸟”本性向往自由却飘忽不定,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尤其是处在有形无形的笼子中,这种特性使张爱玲频频将“鸟”的形象与自己笔下的女性暗合。张爱玲作品中对如“鸟”一样的女性命运的深刻体悟,既是自身生活经历和感情体验的一种回味与表达,也显示出她对女人的哀矜和同情,对人生的无奈和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生命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