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民之父母》是新出土的反映孔子《诗》教的重要文献,可与传统文献相互印证。孔子所提出的"必达于礼乐之洍,以致‘五至’,以行‘三无’,以横于天下"的理论把《诗》作为了人格修养的教材,而"威仪"和"气志"则是这种《诗》教人格取向的核心概念。孔子在接受前人关于"气"的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新"气志"概念,并改造传统"威仪"概念与之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教理论。孔子《诗》教中的"气志"和"威仪"是其人格取向的一体两面。"气志"即个体人格修养所锻炼的君子"气志";"威仪"即君子"气志"所呈现的个体"威仪",其内涵十分丰富。孔子《诗》教的这种人格取向将学《诗》者的关注点从礼仪应用引向人格培养,使文学得以从集体仪式转向个体表征,完成了"诗言志"观念的文学转型,对中国文学思想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在今天仍然有其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重现孔子立志思想的原貌,全面解读孔子的立志思想,系统归纳了孔子提出的为什么立志、立什么志、如何立志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孔子重视人的德性的内心反省和自觉,他提出了“观过知仁”、“观志”、“观行”等观念,由此形成了“观德”思想。这不仅受到春秋时期社会思想的影响,也是对《书经》和《易经》所共同传递的“观德”思想的继承与深化。孟子循着孔子的思路,将“观德”发展为“观心”。  相似文献   

4.
评《孔子与中国美学》黄清源关于孔子美学思想的研究,过去只见零散文章,没有系统的专著。最近,齐鲁书社出版了邓承奇同志的《孔子与中国美学》,填补了这项空白,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与好评,使我们为之兴奋和喜悦。《孔子与中国美学》不仅多侧面全方位阐释了孔子的美学思...  相似文献   

5.
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孔子的政治、哲学、道德、教育和美学思想等得到了后学的十分重视,研究很深入。但对孔子的言语行为思想论及者却很少,而且颇不深透。孔学研究的资料莫过于《论语》了,而《论语》则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正是这些被后学借以作为研究资料的言语的自身价值却被忽视了。孔子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其言语体现的。孔子对言语行为本身也是十分重视的。他的言语行为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研究孔子的言语行为思想,探讨其对中华民族言语行为的影响,不失为一种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经济思想家。他的经济思想,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久地支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行为,支配着社会的经济生活;而在儒学文化圈的广大西太平洋地区,近几十年来的经济不断起飞,更与孔子的思想影响紧密相关。因此,对孔子的思想,特别是他的经济思想进行重新评价和再深入探讨,是有着极其重要意义的。一、庶、富、教的人口经济思想孔子从他的“仁”的哲学思想出发,响亮地提出了“爱人”(《论语·颜渊》)的口号,这是我国古代的人本主义思想的集中…  相似文献   

7.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者对孔子言行思想的辑录,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论语》内容深仁厚泽、博大精湛,是人类遗产中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仁”是儒家政治伦理思想、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8.
《易传》是孔子编纂整理和解读《易经》思想的重要文献,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帛书《二三子》作为马王堆汉墓出土《易传》中的一种,其体现出的治国理政思想以为政以德为首要根本,其措施表现为仁政爱民和尚贤用能。这些思想和理念成为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其后儒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我们今天治国理政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上博简《孔子诗论》"诗亡隐志"章一直备受学界关注,论者甚多.此章可以说是《孔子诗论》的总纲,原文应释读为:"孔子曰:'诗亡隐志,乐亡隐情,文亡隐意.'""乐亡隐情""文亡隐意"统一于"诗亡隐志".诗是乐文一体的,情感表达主要靠乐曲,而意旨表达主要靠文辞.孔子论诗,乐文兼顾,情意并重,可以从诗类评论与诗篇评论两个层面得到验证."诗亡隐志"章是孔子《诗》学观的最高概括,对理解孔门《诗》教乃至中国古代诗学的"言志"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论语》、《孔子家语》、《史记·孔子世家》等文献的研究,描述孔子礼学思想的基本面貌。重点在于阐明孔子为中国传统礼制、礼义、礼学思想所贡献的主要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11.
“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想要懂得孔子的文艺思想,须先了解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他的整个思想体系,可以用他所说的四句话“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来概括。  相似文献   

12.
孔子的经济思想、理财思想和他的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政治思想以至教育思想一样,分别见于现存的有关文献,其中主要是《论语》。孟子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他在前半生周游列国,游说诸侯。晚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  相似文献   

13.
评《孔子与中国史学》伯岳孔子作为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长期以来,始终是国内外学术界重点研究的对象之一。然而迄今为止,人们总是把孔子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对其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和教育思想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至于其它方面,几近空白。西北大学文...  相似文献   

14.
《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基本资料,《周书》(指今文《周书》中《秦誓》以外的十九篇。下同)是反映西周传统思想的典型资料。这篇文章准备将以上两种资料中的主要观念作一番比较研究,考察其异同,分析西周传统思想在孔子学说中发展的方向,从而为确定孔子这位西周文化继承人在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的位置,提供一个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论孔子的管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的管理思想,已深深地融入了民族文化传统之中,渗透到民族的心理、伦理、风俗、审美、艺术等各个方面,因此,要了解中国的国情,要了解中华民族主体的管理住格,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孔子的管理思想,这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管理理论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孔子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人道感化的心治主义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是一个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变革的时代.铁器和牛耕在农业上的使用,使生产力大幅度地提高,原来“狐狸所居,豺狼所唤”(《左传·襄公三十年》)之野,“蓬蒿蔡老”((左传·昭公十六年》)丛生之地,逐…  相似文献   

16.
正确评价孔子的思想,肃清“四人帮”假批孔所制造的混乱和流毒,是史学界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最近,庞朴同志发表了《孔子思想的再评价》一文(见《光明日报》1978年8月12日,《历史研究》1978年第八期),对孔子思想的历史作用提出一些比较好的看法。这对于拨乱反正,冲破“四人帮”在孔子研究问题上所设置的“禁区”,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在具体分析孔子思想中,有些问题还值得商榷。在这里,想就孔子思想评价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并就正于庞朴同志。  相似文献   

17.
《易传》中有三十个“子曰”,对“子曰”以下的文字,古今学者看法不一。有的认为,它们是孔子对《周易》爻辞的解说;有的较谨慎,认为它们保存了孔子关于《周易》的遗教,反映了孔子理解《周易》的倾向。这样,如何看待《易传》中“子曰”以下的文字,确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易传》中“孔子易说”思想实质的探讨,说明它与孔子思想是本质不同的两个体系,不应视为研究孔子思想的可信材料或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18.
《礼记》中的《王制》篇,是我们研究儒家社会政治思想的重要典籍。《札记》虽然不是出自先秦儒者之于,但根据哲学史家的考辨,它与孔子、孟子的思想实属一脉相承。那么要对《王制》有所了解,就需先简要考察一下孔子与此有关的观念。孔子曾以“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为已任.  相似文献   

19.
《周易》的文化精神深刻启迪和影响了孔子儒家学说的产生和形成。《周易》的文化精神是孔子儒家学说产生和形成的重要思想文化背景。孔子"忠恕"仁爱"为本的民本思想与《周易》是一脉相承的。孔子的学说和思想深深根源于中国古代文化原典《周易》,它是《周易》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之一,《周易》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至西汉罢回百家,独尊儒术,《周易》和《诗》、《书》、《礼》、《春秋》并列为“五经”.以为整个社会生活的指导思想.《周易》全书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从赔经》衍生发展到《易传》,这一过程,可以看作是先秦时期中国文化从巫术宗教向哲学人文方面发展的一个缩影。那么,《周易》这部典籍和先秦大儒孔子之间关系怎样呢?鉴于《周易》与孔子思想都非常庞杂,本文单就《周易》与孔子伦理道德思想的生成与发展之关系问题略作管窥。一、《易经》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