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训诂学家非常重视<说文解字>,广泛运用竭毕生精力而成就的<论语正义>,引用<说文解字>多达千条.或追根溯源,不限形体;或旁稽博考,兼采备录;或多方参照,舍短从长;均能持论谨严,实事求是.对<说文>传本中某些异文、脱文以及其他存疑之处,<论语正义>也做了校订和说明."欲治圣经,先通小学",这是包括<论语正义>作者在内的清代扬州学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就研究成果而言,闻一多在各个研究方向上都写有大量专著.概言之,第一,他创建了<诗经>新训诂学,是现代研究<诗经>的大师;第二,他分训<楚辞>,著述多端,开创了研究<楚辞>的新局面;第三,他推动了"庄注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关雎》诗解辨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照礼乐制度及相关文献材料,<关雎>当作于周召分陕而治时期.<关雎>本义应从主题义与主旨义两个层面来理解.<关雎>蕴涵着对殷周交替时期的淫乱风气与抢婚习俗的批判并确立了妇德观.<关雎>诗用发生过三次大的变化.<毛诗大序>释义准确而后来诸说多有误解.  相似文献   

4.
<论语>首篇首章<学而>中的三句话次第分明、联系紧密.从文本的角度看,<学而>居于<论语>首章首篇,蕴含着先秦至两汉学者的文本共识;从思想的角度看,<学而>谈"学"谈"行",学行结合,反映出孔子勤奋求学、艰难行道的一生,凸现出孔子生命的力度和人格的魅力.因此,将<学而>置于<论语>首章首篇是有深意可寻的.  相似文献   

5.
<论语>中的"仁"可分为多层,认为<论语>"仁"具有层次性的一些学者将<论语>中的"仁"分为"全德之名"和"德目之一"两个层次,此观点有不完善之处.结合孔子思想实际与<论语>具体材料的文意训释,<论语>中的"仁"可分为"理想之仁"与"现实之仁"两大层次,并且"现实之仁"内部还可分出多层.<论语>的"仁"是一个多层的统一体,这些层次间相互关联,共同统一于"爱人".  相似文献   

6.
"浸假"始见于<庄子>,辞书对其用法所作解释颇为分歧.本文对此进行讨论,指出<庄>书中的"浸假"原是两个单音词的临时组合,其中"浸"为副词,表逐渐义;"假"为动词,表假借义.文章对"浸假"凝固成词表逐渐义的原因也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论语>所记是孔子的轶事,开志人小说体例的先河,艺术技巧达到了相当水平,是志人小说的源头.<史记>中的<日者列传>,从形式到内容都应视为小品文,并非一般的人物传记,明代刘基的<卖柑者言>与之十分相似.应亨是晋人,不是东汉人,他的<赠四王冠诗>不是现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诗.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为着眼点,通过分析这两个文件中的两个主要内容--关于革命纲领与统一战线理论的产生与发展,阐述了科学的革命理论只能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9.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写得最活的一个典型人物.民国初,索隐派曾以简单比附的方式探讨这一复杂形象.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学者们开始以反映论研究凤姐."文革"时期,凤姐成了一个被扭曲的形象;王朝闻撰写于此时的专著<论凤姐>却是一个例外.改革开放以来,学者们开始以不同的视角,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来探讨这一形象,提出了一些诸如她是"代表着来来的新人的典型"等新的看法.这一时期对凤姐的研究呈现出千姿百态之势.  相似文献   

10.
以&lt;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gt;和&lt;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gt;为着眼点,通过分析这两个文件中的两个主要内容--关于革命纲领与统一战线理论的产生与发展,阐述了科学的革命理论只能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11.
痄腮病名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痄腮病名最早出现于宋代,<幼幼新书>作"诈顋"、"胙顋",<证类本草>作"吒腮".其后在中医文献中又出现了多种写法及异名.参考<玉篇>、<广韵>、<集韵>等训诂专著,以训诂学中因声求义、以形说义的原则为指导,并结合疾病特征,试图深入剖析"痄腮"一名的源与流,以揭示其真正的内涵.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的有关认识,对本病的西医病名起源加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货物品质异议期限和诉讼时效是两个既相似又有区别的法律概念,但在各法律制度中,立法者一般都注意到这二者之间的协调.<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虽对于异议期限作了系统而周密的规定,但未将诉讼时效问题列入其调整范围,于是在适用<公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异议期限和诉讼时效二者之间的法律冲突.解决这一冲突似乎只有两种途径一是从立法角度解决,即修改国内法时效制度或参加<国际货物销售时效公约>,使其立法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统一法接轨;二是从司法角度解决,即相关国内法中的短时效制度如果与<公约>第39条第2款的立法本意相抵触,那么应根据"公约优先原则",排除适用该国内法.  相似文献   

13.
<毛诗序>之作者与大、小序的关系始终是<诗经>研究史上的热点,却由于<诗经>的传授系统在汉代以前缺乏可以论说的可靠材料,争论多停留于推测,聚讼纷纭而无进展.楚竹书<诗论>的问世,提供了先秦儒家的传诗及诗论的可靠材料,可以推动旧问题的新探讨.楚竹书<诗论>以"好色"说<关雎>,反映了孔、孟以人之情性本然为礼乐教化的基础这一重要命题.荀子坚持了这一论点.<毛诗大序>中也有这一思想的表现.但是,<毛诗小序>则完全否定情性而以史说诗,强调政治讽谏之用.因此,据说是传于荀子的<毛诗>,其中应有后人学说的掺入.而考察先秦儒家<诗>学与今传<毛诗>的关系,楚竹书<诗论>是一个重要的参照.  相似文献   

14.
<经义述闻>因其恢宏博大,不仅完全涵容<经传释词>所表现出的语言学思想--诸如"声近义通"的原则、"因声求义"的方法、"依文作解"的语境观点,而且几乎随处可见到至今仍有重要价值的语言观.王引之天才的语言审析能力和敏锐的语言感受能力,贯穿整部<经义述闻>,从而形成王引之的语言学思想.而王引之的语法观,既反映在<经传释词>对虚词的考释上,又反映在<经义述闻>对句法的推敲上,而通过对<经传释词>和<经义述闻>的比较研究,更便于深入理解王引之语法学思想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是<石头记>,还是<红楼梦>,其含义是很不一样的.这不仅是<红楼梦>这一名字的文雅、迷离,不似<石头记>的质朴、显露,更因为<红楼梦>一名契合了贯穿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生如梦"的儒道哲学思考--与小说空、色、情这些主题架构相一致,从中不难看出,"梦"在语言和文化的所指和能指,远非类似把玩的"石头"所能比肩.  相似文献   

16.
<诗>纬以阴阳五行说<诗>,并形成了三期、四始、五际、六情、十二律等一套特异的解<诗>理论,这是它与汉代正统<诗>学的相异之处.而<诗>纬对诗的本质、诗之用等方面的认识,包括它对于<诗>篇的具体阐释,又与汉代正统<诗>学多相通之处,对传统诗学的构建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它与汉代<诗>学的关系,尤其是与齐诗的关系,也有必要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7.
苏轼<论语说>明代已佚,清末张佩伦曾有辑本,但未传下来.1992年卿三祥、马德富二先生又重作辑遗,是目前较完整的<论语说>辑本.本文在卿、马二氏所辑外,补充辑录了<论语说>遗说10余条,可补文献不足之缺.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问世以来,关于"红楼"出典和<红楼梦>命意的索解,除了索隐派若干奇异的猜测,出现了一些会心的领悟和一个荒谬的循环.全面考察曹雪芹的生活经历并审视<红楼梦>文本所得七大证据表明,曹雪芹曾经寝食<全唐诗>,浸淫<全唐诗>.<全唐诗>中60例"红楼"意象,所含九种含义可归为五类意蕴,与此对应,<红楼梦>命意可作由浅入深、由面到点、由实写到哲思的五重索解,小说的主人公、背景、情节走向、主导线索、哲理追求一切都可以由<红楼梦>这一书名化入或展开.二百年来特别是20世纪末有关<红楼梦>书名命意的肤浅和乖谬之见可以去矣.  相似文献   

19.
"思无邪"别解及孔子的论《诗》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语>中孔子讲"<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从汉代到现代,学术界对其中"思无邪"一语解释纷纭,因而也就妨碍了对孔子<诗>论的理解.正确理解<鲁颂·駉篇>"思无邪"的原意,结合孔子论述<诗经>的系统和春秋时期研究<诗经>的总体趋势,孔子说<诗经>"思无邪",是说<诗经>给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提供了广阔的应用手段,而这一点又进一步证明了孔子论<诗>系统的纲领是普及文化,运用<诗>提高"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萨特文论的理解,从"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两个方面浅谈了萨特自由观在其文论中的意义.并通过戏剧<苍蝇>,<禁闭>以及小说<自由之路>加以具体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