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1989年到2002年的13年里,江泽民在邓小平初步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思想体系。江泽民价值观思想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价值观思想,以13年的艰苦探索为实践基础,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价值观思想。  相似文献   

2.
十月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掌握了全国政权,无产阶级政党成为全国执政的党。在这种情况下,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应当按照什么样的原则来管理社会主义企业,来组织和管理生产,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实践中遇到的新课题,是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权面临的一个重大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提出了在社会主义企业中,应当实行“一长管理制”,并从理论上作了深刻的论述。今天,我们重温列宁关于“一长管理制”的论述,对于全面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领导体制,更好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态与实践形态的整体性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理论形态与实践形态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实现民族化.变革中国社会的"问题域"是联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与实践形态的中介."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构成了变革当代中国社会的"问题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形态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高度概括,‘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践,即对"三大基本问题"的不断解答.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为标志的,其历史起点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概括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日臻完善的过程;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概括既反映了理论创新的传承性又体现了理论创新的时代性,既源于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又成功地指导着改革开放实践的健康发展,既包容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创新成果又为将来党进行新的理论创新预留了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解决两大基本问题:一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二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大基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而且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轨迹及其特征,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轨迹,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七大,主要是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三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展开的。对这三大基本问题的探索和回答,不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逻辑严谨、中国特色鲜明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开拓创新,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水平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具解释力。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其强大的解释力解疑释惑、解悟释难,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当代中国发展为主旨,以改革开放为主线,以党的建设为关键,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和前提,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在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深化和丰富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作好这篇大文章需要解决两大基本问题:一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二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大基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而且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作好这篇大文章需要解决两大基本问题:一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二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大基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而且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不断探索和回答建设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而形成的一系列具有内在逻辑性联系的新思想、新观点构成的科学体系,它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继承性和发展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科学性和价值性相统一这四个主要特征。它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基础创立了社会发展一般理论,列宁结合着俄国革命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加以发展,形成了马列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这一理论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探讨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南。通过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探讨和总结,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结合着中国的实际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不仅继承了马列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而且在诸多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开拓性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江泽民紧紧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问题,立足于中国的实践,在社会主义发展观、社会主义发展手段、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发展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形成了其社会主义发展思想的科学体系。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社会主义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5.
列宁在领导苏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无产阶级政党理论自信的思想。主要包括:增强理论自信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一项重要使命;获取民众广泛的精神"认同"是无产阶级政党增强理论自信的根本目标;教育与自觉相结合是实现理论自信的基本途径。探讨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理论自信的思想,对于增强中国共产党理论自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既是中国共产党增强理论自信的时代要求,也是研究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理论自信思想得出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16.
论党的十七大的重大理论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党的十七大的理论贡献在于,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新概念,有力地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关键时期“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问题;明确界定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提出了生态文明理念,有力地回答了在21世纪头20年“怎么举好旗,怎么走好路”的基本问题;突出强调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力地回答了“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两大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