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主持人语】改革开放后,中国便步入了一个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期,中国人的社会及语言生活也随之发生了迅速而多样的变化。对于旨在探索语言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社会语言学而言,中国自然成为学者们大力探索的另一片沃土。事实上,自20世纪80年代被引进以来,社会语言学业已成为当代中国语言学一个新的增长点,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方法来描写、解析中国的社会语言学事实。本期发表的这组文章所涉议题都是  相似文献   

2.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乔姆斯基就一直采用生物语言学的方法研究内在语言,2005年,他又系统地提出了语言设计理念.上个世纪80年代,具身认知科学则认为人类心智的本质源自身体经验,是由人的感觉运动系统所形成.上个世纪后10年,脑成像技术被用来观察人们在不同心理活动下大脑部位的相应变化以及脑神经与言语功能相关的脑区.本文试图以生成语法及认知语言学研究成果为切入点,结合脑神经研究的相关理论及最新发展,诠释语言的神经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言学理论与中国翻译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20世纪80年代初认知语言学的诞生,到1990年国际认知语言学协会成立,再到本世纪十年来认知语言学理论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广泛研究,表明了认知语言学是语言研究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研究翻译,为我们展现了有别于传统的翻译理论的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综述了认知语言学理论与翻译研究这一课题在中国的研究状况,分析了其研究范围、相关课题、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以1898年《马氏文通》的问世为标志,中国现代语言学自起步之日起,就与国外、尤其是西方的语言学保持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经历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某种程度的中断和冷落之后,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来,这种联系得到了恢复和加强,从而催化和促进了中国当代语言学从理论到方法的全面变革和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当代语言学的进步,其成果也不断融入世界语言学发展的大潮,使当代语言学呈现出一派生机蓬勃的美好前景。上个世纪的最后20年,中国语言学与世界语言学的接轨,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80年代,以引进、介绍西方…  相似文献   

5.
赵洋 《国际论坛》2013,(1):43-48,80
约翰·塞尔发展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并将其运用到对社会事实的分析当中。在言语行为理论的影响下,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国际关系理论发生了语言学转向。首先对言语行为理论进行系统研究的国际关系学者是奥努夫和克拉托奇维尔,他们通过言语行为理论发展出了一整套建构主义理论,强调语言在社会建构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此外,托马斯·瑞斯的国际关系中的"争论逻辑"的概念,伊曼纽尔·阿德勒的共同体理论等也都带有语言学转向的色彩。因此,语言学转向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种潮流,代表了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乔姆斯基就一直采用生物语言学的方法研究内在语言,2005年,他又系统地提出了语言设计理念。上个世纪80年代,具身认知科学则认为人类心智的本质源自身体经验,是由人的感觉运动系统所形成。上个世纪后10年,脑成像技术被用来观察人们在不同心理活动下大脑部位的相应变化以及脑神经与言语功能相关的脑区。本文试图以生成语法及认知语言学研究成果为切入点,结合脑神经研究的相关理论及最新发展,诠释语言的神经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认知语言学诞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至80—90年代取得较大发展,其为语言研究提供的新范式打破了以乔姆斯基的形式语言学为主的语言研究范式,影响了一大批学者,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均取得了惊人的成果。近年来,有些认知语言学家已经不再只满足于对语言本身的研究,而开始关注语言的社会性质,由此诞生了社会认知语言学。这种转变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必将再掀热潮,带动认知语言学的内部革命。本文在分析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之上,探讨社会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动态及其对语言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作为人文科学中的先行学科,现代语言学在过去几十年当中对有着悠久历史的文体风格研究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本文回顾了文体风格研究引进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后的变化与发展,评述了语言学一些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在这方面的重要贡献与特殊作用及其局限性,对比了传统的和现代的文体风格研究的基本差异,并就其中某些尚有争议的问题以及文体风格研究的发展趋势等提出了笔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现代语言学的发展深刻影响到西方的哲学、文学和美学的面貌,也产生了具有现代性特质的"语言论转向",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和结构主义理论不仅仅是重要的文论话语,更是给中国的80年代的现代派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呈现出一条由西方到中国、由传统到现代、由内容到形式、由形象到语言的知识学谱系和美学脉络。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初期,社会语言学在中国开始研究并结合中国实际,以中国国内语言与社会生活为主要研究对象.该学科产生以来,在语言变异、语言变体、语言接触、双语研究、言语交际和语言规划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通过梳理社会语言学研究在中国30多年来的发展脉络,认为中国社会语言学当前和未来研究的前沿课题为语言变异、语言接触、语言规划、语言运动和城市语言调查.  相似文献   

11.
语言学应首先设定为言语研究的一种范式,旨在揭示言语研究在语言学中的学理渊源和方法论动力,以期充分激活语言学中的言语研究。通过对学史的梳理可以呈现以Saussure、Bloomfield、Jakobson和Firth为代表的4个广义结构语言学流派的言语思想与语言观、言语理论与言语研究方法。评价这些流派在言语观和言语研究方法上的关系、扬弃及其纵横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Shu,Zhang&Zhang主编的《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2019)是对认知语言学在中国30余年来研究现状的全面评述,突出了当代认知语言学研究的3大转向,指出了语言学理论本土化研究的重要性。该书全面梳理了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议题、研究范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导向作用。文章对该书的主要内容及其“前沿性与应用性、本土性和导向性、批判反思性与主动求变性、交叉融合性与双向互动性”等特色进行了评述,并以新文科建设理念为指导从科学哲学研究范式、跨学科深度融合发展模型、跨语言对比验证研究及共时和历时研究相结合4个维度展望了基于汉语事实的认知语言学本土化研究路向。基于《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我们有理由相信,基于汉语特异性的语言事实研究将成为认知语言学理论创新的重要路向之一。认知语言学理论创新与汉语语法理论体系创建是一个生态系统,二者形成一种有机、双向互动的关系。认知语言学理论为汉语语法研究提供给养,汉语语法研究反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体系创新。随着认知语言学理论创新的不断深入,认知语言学理论体系将更加完备、健壮。文章对中国认知语言学界及其他语言学流派进一步深入研究汉语事实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工程语言学、宇宙语言学及社会心理语言学等六门现代语言学边缘学科,并指出了建立这些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韩礼德在20世纪60代开始创建的一个语言学理论。文章围绕着“什么是系统功能语言学?”这个问题对这个学说进行解释和说明,涉及了语言学流派、系统、功能、普通语言学、适用语言学、韩礼德语言学等关键概念。文章的讨论表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形成受到中国语言学思想的影响,它的建构与韩礼德和中国的渊源有很重要的关系,中国学者对该理论的研究很好地说明了该理论的中国渊源。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就加强外国语言学和汉语语言学的融合,首先从哲学理念上阐述其合理性,如“语言学”在内涵上理应包括两者;语言学研究的融合符合“新时代,大格局”“新文科,大外语”背景下的国家语言策略;从系统功能语言学来看,两者的融合最能实现韩礼德的中国情结和学术理念。在此过程中也存在若干问题有待解决,如中国高校很少设置语言学系;中国高校的外语院系强调文学传统,不太重视语言学的引领作用;国内外有关语言和语言学的国际会议不重视汉语。为此,文章提出若干建议:采用有分有合的“连续统”的辩证哲理;在现有的“文学”和“语言学”下增设分支学科;采用适用语言学的理论评价各种分支学科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外语教育语言学是在国外教育语言学的启发下,中国的一些外语教学研究者近几年尝试在我国建立的一门专门研究外语教学的系统学科。本文就外语教育语言学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做了研究和探讨。外语教育语言学与多个相关学科如语言学及分支学科、教育学、跨文化交际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为外语教育语言学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来源。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是讨论加的夫语法与系统功能语言学之间的关系,并把加的夫语法放进韩礼德的语言学理论的大框架中审视。文章从“语法”与“语言学”的差异入手,明确加的夫语法与系统功能语言学之间的关系,接着概述了韩礼德创建的语言学理论发展所经过的四个阶段,表明韩礼德的语言理论是从一个句法理论发展成现在的普通语言学理论的。文章最后说明了加的夫语法与系统功能语言学之间的从属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语言与哲学的关系谈起,举证了三位学者对“语言哲学”、“语言学哲学”、“哲学语言学”等概念的不同理解。鉴于当代主要的两大语言学流派都有很深刻的哲学背景,重在强调:任何语言观都建立在一定的哲学理论基础上。我国的汉语研究只有建立在坚实的哲学基础之上,才能建立起自己的理论语言学。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论我国理论语言学家方光焘教授的学术思想和道路。方先生于现代语言学迅速发展的三十年代把基础理论引进我国语言学领域;使之与汉语语法研究相结合,促进我国语法学革新。同时,为理论语言学在汉语研究基础上得到发展,竭尽毕生精力。  相似文献   

20.
模糊语言学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语言学基本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本文试图从阐释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出发,力图建构一个模糊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希望能对模糊语言学的研究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