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科技创新与21世纪中国粮食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发展、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安定进步的大问题。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粮食问题 ,把粮食生产作为发展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中国是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 ,中国粮食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世界粮食问题的解决和粮食价格的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 0多年来 ,粮食生产呈阶段性变化 ,粮食供需总量基本平衡 ,但粮食区域性供求矛盾突出。当前主要问题表现在科技力量投入不足 ,生产成本上升 ,浪费严重等。为解决粮食生产中的宏观问题 ,实现 2 1世纪粮食发展战略目标 ,必须依靠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和粮食流通体制已发生深刻变化.面对耕地少、水资源缺乏等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我国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除增加科技投入外,更重要的是尽快完善国家农业和粮食产业政策、健全粮食法律法规.就国家粮食产业政策、粮食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粮食价格暴涨的背景下,粮食安全问题再次突显。东北地区水土资源丰富、气候条件稳定,适宜发展农业生产。为保障中国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加强东北地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形成稳固的国家粮食战略基地。因此,必须落实国家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构建畅通无阻的粮食物流体系;建立安全、高效和低成本的粮食仓储体系;积极培育完整的粮食生产和加工行业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际粮食市场的剧烈变化,美日韩等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在此背景下,我国如何采取合理的补贴政策支持粮食产业发展,是今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在对现行粮食支持政策成效与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借鉴他国粮食补贴政策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粮食补贴政策体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粮食收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防线。近年来,粮食收储环节出现的一系列违规事件,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创新粮食收储监管体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结合区块链技术,构建了基于区块链的粮食收储监管体系,设计了面向粮食收储监管的区块链平台架构、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并重点阐释了基于区块链的粮食收储监管体系的关键流程,对粮食收储过程中的重要关节进行了流程重塑,减少了传统监管体系中的人为参与,实现了监管的数字化转型。基于区块链的粮食收储监管体系通过节点的共同参与和实时维护,实现了粮食收储环节各类信息数据的真实可靠、实时共享和可追溯,有效解决了粮食收储环节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跨部门协同监管难等问题,提高了监管效能。针对基于区块链的粮食收储监管体系在现实落地时可能面临的问题,从国家、行业、企业3个维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粮食供应链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我国粮食现代物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粮食现代物流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粮食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粮食物流业发展的若干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发展我国粮食现代物流体系,从而确保粮食物流畅通,降低物流成本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7.
《南都学坛》2016,(6):106-111
新常态下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有序发展。作为传统农业大省,河南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勇挑重担,实现了粮食产量"十二连增",为保障国计民生、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河南作为粮食核心区战略实施对象,具体实施已时间过半,成果丰硕,但暴露出的粮食产业土地资源约束趋紧、农业人力资源存量和质量矛盾突出等瓶颈问题令人担忧。实现科技兴农,发展粮食生产根本上要依靠人力资源,做好农业人力资源教育与培训成为推进粮食核心区建设的有效选择。建议在粮食核心区实施三大工程,即推进基础素质提升工程,改善粮食核心区基础教育;推进农业人才培育工程,抓好职业农民培养与培训;推进经营人才培养工程,搞活粮食核心区农业经济。从而促进河南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8.
粮食核心区建设是国家针对全球粮食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加和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这为河南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供了机遇。《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河南省规划纲要》对河南如何实施粮食核心区建设提出了基本思路、目标和措施。探讨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分析实现粮食核心区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双向优化的内在机制,具体研究两个农业产业化的企业案例,并根据事实提出通过粮食核心区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业发展银行和国有粮食企业是关乎我国粮食问题的两类重要主体,对粮食现货市场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粮食市场化改革深化和国家稳步发展期赁市场的方向越来越明确的背景下,本文研究农业发展银行如何支持国有粮食企业期货套期保值的问题,试图探索一条利用期贷和现货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搞活国有粮食企业经营,又实现风险转移的政策路径,解决困扰银行和企业多年的粮食现货市场价格波动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家粮食直补资金使用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2004年起,我国对农业实施直接补贴政策,国家粮食直补资金连续增长。调研事实显示,当前国家粮食直补资金运行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效率较低。鉴于此,国家应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妥善处理五种关系,健全直接补贴政策组织系统,完善直接补贴制度和资金使用办法,从办理农业保险入手,核实田亩数,据实发放国家粮食直补资金,提高其使用效率,从而实现国家粮食直补目标。  相似文献   

11.
要促进我国粮食稳定增产,有必要明确界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责任以及粮食调出省与粮食调入省的权责利,尽快设立国家粮食高产稳产综合试验区和国家粮食增产奖励基金,强力实施粮食稳定增产工程和"粮食银行"建设工程,彻底取消财政粮食风险基金地方配套和中央各种涉农投入要求的地方配套资金。  相似文献   

12.
粮食单产波动与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安全是我国最重要的长期政策目标之一。粮食单产的波动不仅直接影响当年粮食供应的稳定,而且影响粮农的预期收入和下期生产决策,从而扩大后续的供应波动。本文考察了各省市粮食单产的波动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平均波动水平并不能反映各地区粮食单产波动的真实状况;粮食主产区的波动系数和波动幅度要比其它地区高;西部地区现阶段尚不具备充当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条件。要加强粮食安全,必须稳定粮食主产区粮农的收入预期,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是"绿箱政策"中一项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我国贫困地区农户粮食生产投入 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贫困地区粮食的商品化程度较低,影响农户粮食生产投入的因素也存在自身的特性,文章以陕西省调查区为例,运用计量模型对农户粮食生产投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规模经营、农业收益对粮食投入有正的影响,而劳动力素质和粮食的自给程度的提高不利于农户粮食生产。同时还发现,影响农户粮食生产资金投入和劳动投入的因素差异较大,在制定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时应分别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4.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问题更具有战略意义。土地流转是经济发展、社会转型不可避免的趋势。土地流转在提高粮食单产、降低粮食生产成本、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抛荒地的复耕等方面对粮食安全起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同时,土地流转中的"非粮化"、乱用耕地、农业劳动力素质偏低等问题又对粮食安全构成一定威胁。因此,必须审慎推进河南粮食主产区土地流转,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提高了我国粮食单产和总产量,减少和降低了粮食种植面积及其在农产品种植面积中的比重。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推进,粮食种植面积及其比重会进一步减少和下降。在这种背景下,依靠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技术进步效应,对积极提高粮食单产和维护我国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粮食生产在全国粮食生产和供求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地处中原,农业生产条件好,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省、粮食主产区和粮食生产核心区,粮食产量高,对国家贡献大。河南省粮食生产在全国粮食生产和供求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负有重要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的大米消费中发生了粳米对籼米的部分替代现象,随着国内粮食紧张,东北粳米已成为保证口粮安全的重要品种。东北粳米在品质上优于其他地区粳米;在价格上高于其他地区粳米。从市场销售看,在中国北部的市场上,东北大米是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大米,为了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要,应积极稳妥地发展东北地区的粳稻生产。  相似文献   

18.
我国粮食生产的环境技术效率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方向距离函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对1992—2012年中国29个省(市、区)的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进行了测度和分析,以考察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时期中国各省份以及各粮食生产功能区粮食生产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及各粮食生产功能区粮食生产环境状况总体上呈现出逐渐恶化现象,其中,粮食主产区优于粮食主销区,粮食主销区优于粮食平衡区;(2)中国各省份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存在明显的非均衡性;(3)总体而言,我国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的地区差距在逐渐扩大,呈现出两级分布, 但是在各个粮食生产功能区形势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