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等院校法学教育在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法学本科教育应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法律人才为目标,CDIO教育理念与实践性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契合性.基于CDIO教育理念进行法律人才培养的研究和思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校法律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为培养卓越法律人才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提供充分的智力支持.通过与传统实践教学平台的比较分析了"互联网+"实践教学平台的优势,然而在建设与实际应用"互联网+"法学实践教学平台过程中,在技术和资金投入、教学团队的创新精神、线上实践平台功能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法学线上学习资源、线上互动体验实验室、线上实践教学平台体系及教学评估新体制等措施,满足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法治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历久常新的问题,尤其是法律实践教学近些年备受关注,传统法学教育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弊端长期存在。为解决这一问题,当今各法学院校主要采取的是“诊所法律教育模式”、“本科生司法实习模式”、“模拟法庭”模式等实践教学方法。“漾翅模式”是一种具有独创性的法学教育模式,并且有团队性、援助式代理等特点,契合了新时代法学教育的需求。推广“漾翅模式”,对新型法律实践教育模式的发展和法律人才培养道路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的新形势对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我国的部门法学教育和法律实践教学在全球化进程中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缺乏全球化视野的部门法教育、全球化的法律实践教育有待加强、全球化法学教育的交叉学科发展仍显不足。新加坡法学教育在全球化发展上具有一定的经验,以NUS法学院的课程设置全球化、法学教师全球化、法律实践教育全球化经验为代表,其将全球化理念融入部门法教育中,基于比较法的视角聚焦全球性法律前沿问题,并将全球性法律实践性问题与学科竞赛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国际法律问题的能力。我国可以借鉴这些经验,在课程设置、法律实践、学科竞赛、国际交流方面进行创新发展,以提升国内部门法教育的全球化水平、推进法律实践教育的全球化发展、促进法学教育国际交流项目的多样化,为服务国家扩大开放和“一带一路”倡议培养高素质的全球化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5.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正在通过创新培养机制、强化法律实践教学和优化法学师资队伍等方式推动和深化中国法学教育模式的整体转向与深刻转型。具体体现为:法学教育的国际化;关注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培育机制的重构和更加关注方法论的学习与传授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必将对中国今后的法学教育模式变革产生深远影响,并最终推动中国法学教育模式和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化和本土化。  相似文献   

6.
张能全 《兰州学刊》2012,(4):181-186
大学本科法学教学直接关系着法律职业者的专业素质与从业能力,从而对国家法治建设产生巨大影响。我国本科法学教学及其改革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体察现行教学积弊,深化教学改革与创新,继而努力改进本科法学教学成为推进国家法治进程的重要功能环节。  相似文献   

7.
马波 《南方论刊》2015,(2):52-55
当前,国内有关"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讨论正在如荼如火的进行中。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并非"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建设入选高校,但如果法学专业想有所作为,就必须按照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的目标,改革教学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为区域地方法治服务的法律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按照"专业—课程—课堂"的逻辑思路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开展多样态的实践教学探索,构建"师生互动—在线交流—协同育人"三大教学平台体系,以回应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8.
论法学教育中的法治精神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玉福 《东岳论丛》2006,27(1):176-181
法治精神作为意识形态和思想领域中人们对法治进行理性追求和崇敬的思想理念,是与制度层面以及法律实践层面的法治相辅相成的。法治精神是法治社会的灵魂。整个社会法治精神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法治现代化的严重障碍。法学教育中重视法学知识和法律技能而忽视法治精神养成培养是当前法学教育的误区。法学教育应当强化法治精神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9.
冯丹荔 《东岳论丛》2008,29(1):191-194
作为普通法系法律教育的典型代表,英国的转法系课程的设置,法学理论教育与法律职业培训各司其职,层层淘汰式的"司法考试"注重实务能力的考查,行业组织对法律教育全方位介入式的监督和管理等四个制度设计保证了其法律教育与法律职业紧密衔接。受此启示,在我国目前法律人才培养中,要求非法学专业毕业生报考司法考试前修完法学本科的核心课程并考试合格,在司法考试后开展职业培训课程,相应增加对学生法律实践能力的考核制度,举办第二次司法考试等是解决法学人才培养与法律职业脱节问题的重要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0.
试论我国高校法学教学实践环节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 《理论界》2009,(7):182-183
法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而实践教学环节作为高校法学专业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检验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体系,提高法律职业技能等具有极其重要作用.随着社会对于优秀法律人才需求的增加,高校教师如何完善法学实践教学、从而培养出更加实用的法律人才,成为高校法学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对现行的法学教育模式必须进行实质性的、全方位的改革,强化法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完善.本文针对现行法学教学实践环节存在的弊端,探讨高校法学教学实践环节的相关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11.
自清末修律以来的中国法律和法学的百年发展,始终处在一个不断学习、借鉴、吸收、消化外国法律和外国法治经验的进程之中。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中国移植外国法问题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法律移植的可实现性、法治建设的"本土资源"以及法律全球化理论等主题方向。原本来自外域的法律已然成为现代中国法不可分离的主体部分,这体现在法律观念、法律体系、法律制度、法律原则、法律概念和术语、法律规则、法律教育、法律职业、立法和司法制度等广阔领域。通过梳理中国法律移植的历史与学术脉络,可以总结出若干重要的研究结论与学术共识,一国法律的现代化既应立足于本国的法治实践和本土资源,又吸收其他国家法律与文化的有益成分,如此兼容并蓄,才能实现法律文明和人类事业的总体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培养卓越法律人才计划下的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4+2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以培养深厚法学理论知识,良好法律实务技能为目标,优化教学课程设置,切实改革现有实践教学方式,实施高校与实务部门联合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卓越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3.
经济分析法学对我国法治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法律应体现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要求。经济分析法学坚持效率应当被看作法律的基本价值 ,经济分析法学在中国发展的合理性和实践根据在于它符合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要求 ,因而经济分析法学对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治建设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当代大学生法律信仰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树立法律信仰是国家法治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法律信仰的对象是一个最宽泛意义上的法律概念,并不指国家法律,而是一种融意志与规则、情感与信仰于一体的"综合法学"。在传统文化、法治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普遍表现出对法治观念的迷茫和对法律态度的功利性。优化法治环境、唤醒权利意识、注重法德并举、改革法学教育等措施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任,最终实现法律信仰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从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道德素质、伦理价值思维等综合素质,以及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司法界道德风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角度,阐发了在法学教育特别是大学本科法学教育中强化法律伦理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之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高等法学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在实践教学方面也进行了许多尝试,但由于法学教育理念仍存偏颇,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终究流于形式,不成体系,难寻章法。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监督和管理机制,从不同的角度规范实践教学体系,以达到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于一体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7.
STS教育模式对法学本科实践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廖丹  钟华 《云梦学刊》2004,25(4):99-101
随着司法考试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特别是应考资格的提高,法学本科教育已成为中国法学教育体系的最前沿阵地。从纯粹的理论教学转向实践性教学,已成为法学本科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采用何种教育模式才能满足社会对实践性法律人才的需求,是我们法学本科教育工作者教学的重点。STS教学模式从西方传入,提倡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结合,这正符合法学本科实践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8.
法律人职业素养是法律人职业应具备的综合素质。法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法律职业素养,成为优秀的法律人。现有法学教育在法律技能培训、法律思维培养及司法伦理教育等方面存在严重缺失,需要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相应变革,以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如何开展法学实践教学是目前中国法学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模拟法庭实践课程体系是在原有模拟法庭课程基础之上构建的体系性课程。其定位为独立于16门法学核心课程之外,由执业技能课程群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整个体系在课程设置上融合了多门实践性课程,在教学模式上采用"以案例为线索的指导性教学",在班级设置上采用了控辩班级分开教学的方式,在评估制度上涵盖了对学生、对教师和对课程本身的三方评估。该体系吸取了美国实践教学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法学教育现状,兼顾开放性、实践性和体系性,旨在探索一种最适合中国的法学实践教学新路径,促进我国法学实践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学知识效应生发于法治中国的建设实践之中。在知识论语境下,观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学知识效应的发生机理、实践进路和法治现代化功能,是对法治中国实践成就如何由经验形态知识到原理形态知识转变的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学知识效应涉及法治中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促动知识转化的主体、知识生成的逻辑、政理和法理的联系、新概念到新范式的升级、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塑造、社会主义法学体系的构建和中国法治话语的生成等一系列问题。处理好这些问题,对于有效沟通法治中国的实践成就与法学知识体系、破解法学发展的“卡脖子”难题、促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