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杜甫作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以其辉煌的诗歌创作将中国古典诗歌推向最高峰,他的艺术成就既是其才智和辛勤的结晶,但也与他的诗学理论有密切的因果关系.本文从杜甫诗学主张入手,分析其诗学对儒家诗学的继承与发展,进而指出其诗歌理论和创作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受老庄思想的影响,中国诗学以自然真美为宗,但对自然的理解却不尽相同.以杜甫为代表的诗人追求苦思入化的人工自然.在他们看来,苦思是达到入化的必要途径,入化是苦思的必然结果.苦思入化既是杜甫诗学自然观的集中体现,又是杜甫诗歌艺术风格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3.
韩愈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许多优秀的诗篇,不但在中国脍炙人口,而且在世界各国人民中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古今中外的诗论家对韩愈的诗歌本质、诗歌风格、创作手法、诗学观等进行了多角度、多方位的品味、鉴赏,而朝鲜李瀷是众多诗论家中论韩愈诗学观较为突出的一位。  相似文献   

4.
注重对诗人思想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并检验诗歌的效用与功能.诗人生平及思想的发展轨迹会对作品的产生起到重要的建构作用.叶芝在其独特的象征主义诗学思想指导下进行创作.魔幻诗学和智性诗学是其象征主义诗歌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叶芝的魔幻智性诗篇体现了在魔幻这一整体构架下诗歌引导读者发现和享受解读诗歌智性美时所感受到的令人愉悦的诗歌效用.  相似文献   

5.
19世纪加拿大联邦诗人兰普曼在他不同时期创作的诗歌里,以“诗人”和“诗神”为题材,就诗人应具备的特质及其人生观、诗歌创作的外部客观环境、诗歌优劣评定的标准等问题,明确或含蓄婉曲地阐述了自己的诗学观,折射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对他的深刻影响及其对诗歌创作发生学、诗歌的社会接受和积极的社会作用认知的深度。  相似文献   

6.
19世纪加拿大联邦诗人兰普曼在他不同时期创作的诗歌里,以"诗人"和"诗神"为题材,就诗人应具备的特质及其人生观、诗歌创作的外部客观环境、诗歌优劣评定的标准等问题,明确或含蓄婉曲地阐述了自己的诗学观,折射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对他的深刻影响及其对诗歌创作发生学、诗歌的社会接受和积极的社会作用认知的深度.  相似文献   

7.
华兹华斯不仅是英国19世纪杰出的抒情诗人,也是有着自己独立诗歌观念的诗歌理论家.华兹华斯主张诗歌的情感、题材、语言和创作目的都要以"快乐"为起点和终点,"快乐"成为其诗学中的核心理念,这就构筑了他独具个性与魅力的"快乐"诗学.在这种诗学观念的指导下,华兹华斯的诗歌充满了一种崇高的自然与人间之爱及其独到的伦理内涵,成就了其诗歌在英国乃至世界诗歌史上的地位,并对当今世界的诗歌与文学创作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雪莱不仅是英国优秀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诗歌理论家,他的文艺思想不仅在西方文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影响了20世纪初中国新诗坛的许多诗人。正是在他的影响下,杰出的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人徐志摩不但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并且在许多作品中都阐发了对诗歌创作的认识与见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学思想。而雪莱对其诗学思想的影响,目前学术界却鲜有论及。文章对雪莱与徐志摩的诗学思想进行全面比较研究,探讨了徐志摩对雪莱诗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并力图揭示徐志摩全面接受雪莱诗学思想影响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9.
王若虚是金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和诗人,其诗学观点可分为原理论、创作论、欣赏论、批评论四个方面。王氏论诗,贵天全、自得,倡以意为主;主张诗歌创作要巧拙相济,词达理顺;欣赏诗歌时戒忌迂拘末理,注重玩索诗味;在评价前代诗人时,他推扬苏轼,贬抑黄庭坚,而贬黄的目的在于批评金代李纯甫一派“尚奇”的诗风。  相似文献   

10.
元稹是中唐重要的诗人兼诗学批评家,他在新乐府创作、文体改革等方面做出了重要成绩,在乐府诗歌理论和复古诗学理论建设方面有重要建树。尽管对李白的评价有失偏颇,但对杜甫的评论却具有真理性,为杜甫诗歌经典地位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后代影响深远。元稹的文学思想全面细致准确,其核心观念是要求文学具有积极干预生活反映现实民生的战斗精神,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思想范畴。  相似文献   

11.
邓肃是宋南渡时期著名谏官和爱国诗人,诗词文兼擅。其诗歌创作师承多家,而受李白、杜甫沾溉最多。南渡前邓肃以学李白诗为主,诗歌豪纵俊爽、磊落旷放;南渡以后,则以学杜甫诗为主,诗歌沉郁顿挫,雄浑劲健。他学习杜甫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实录"的诗史精神和以史笔入诗的艺术表现手法,把个人身世之叹与抒写家国之痛密切结合,诗歌充满忧患意识与感人力量,比前期追踪李白的作品更显厚实、凝重。在杜诗接受史上,邓肃的创作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2.
张谦宜《絸斋诗谈》保留了其师杨师亮及其本人的诗说,其特点是以文法讲诗,或不免流于细碎,但也形成思理详密的长处,既长于阐释通行的诗学概念,也善于揭示诗作运用的技法,与王渔洋神韵论所代表的山东诗学主流殊为异趣,可以说是明代格调派到乾隆间沈德潜格调诗学的一个桥梁,是格调诗学在清初的守护者和承传者。  相似文献   

13.
苏轼的诗词是高度个性化的存在,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存在。然而,这种个性化除了来自于诗人的自我之外,同时也来自于诗人一生中各时段所在地方的特性,我们称之为“地方性”。苏轼诗词中的“地方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与诗人的自我、诗中的自然、诗中的人文和诗人的思想以及诗中的地名等有着重要的关系。苏轼诗词中的“地方性”,来自于他所到过的许多地方、诗人自己对自然的敏感以及他深厚的地理意识,同时也来自于他对于诗歌艺术时空的建构。苏轼诗词里的“地方性”具有重要的诗学价值,对于当代汉语诗歌创作也具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朱敦儒词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敦儒是两宋之交的著名词人,也是苏辛之间具有继承与开拓之功的过渡性人物。他的词着力书 写主体的自我襟怀。内容可分为忧世之作、人生感悟之作和隐逸之作。艺术风格为清旷飘逸、疏宕明朗和通俗 流畅。  相似文献   

15.
中华诗国,诗人万千。伟哉杜甫,诗中圣贤。人品诗品,齐驱并驾。人品不俗,诗始高雅。诗史长河,众流所汇。诗圣杜甫,兼摄众美。一部杜诗,蕴含深广。社会百态,自然万象。一部杜诗,诗艺渊薮。流传千祀,脍炙万口。一部杜诗,爱国教程。弘扬诗教,广育精英。  相似文献   

16.
苏轼“诗主理”具有高度的理性自觉和审美品格。苏轼异乎常人的政治、学术使命感,以道自任的人格理想和人文精神,表现在其诗歌创作上的主理意识也就分外鲜明,也形成了鲜明的“诗主理”的诗学理论:“有为而作”说、“言必中当世之过”说、“以奇趣为宗”说。而他在诗学理论规范下的创作自觉,使其“主理诗”的特征也愈发显著,这就形成了其“主理诗”区别于一般政治诗的理性美质,即写实品格、批判精神、议论英爽。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修放苏轼“出一头地”之语, 反映了欧阳修清醒的认知:意识到苏轼文章思想与自己截然不同, 预感这个年轻后生的文学事业将是超越自己的别样存在。正当欧阳修引经据典为自己一生文章实践的理论总结“简而有法”说进行辩护时, 苏轼也恰好在文坛初露峥嵘, 别开生面, 倡导“随物赋形”, 将“无为法”引入“辞达而已”说, 使得“辞达而已”成为完全不同于欧阳修“简而有法”说的别一种文法论思想, 彻底摆脱了经学对于文章学的掌控。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对苏舜钦的书法艺术评价极高,对苏的书学思想也非常推崇.他经常与苏舜钦就笔法以及其他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涉及的范围很广,由于苏舜钦没有留下系统的书论著作,所以他论书的只言片语大都借以欧阳修的著作保留下来,他们以诗文唱和,以翰墨传情,共同营造了北宋良好的书坛氛围.因此,苏舜钦在北宋书坛地位的确立与欧阳修的褒奖和推介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9.
王士祯研究杜甫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儒家思想与自己的神韵理论结合起来作为研究的指导思想,形成独到的思路与方法。他对杜诗的总体评价是"杜甫圣语"。他认为杜诗"纯以忠君爱国为气骨。故形之篇章,感时纪事,则人尊诗史之称","其大过人处在诚实耳"。论杜诗的艺术的伟大是"以雄辞直写时事,以创格而纾鸿文","此正一主于赋,而兼比兴之旨者也"。王士祯对杜甫的研究非常广泛。他游宦到杜甫漂泊和生活的地方,实地考察研究杜甫的生活思想和杜诗的内容。他考释杜诗的一些名物,研究杜诗的一些版本文字,还从传播学的角度研究杜甫对后世重要诗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苏轼晚年作<和陶诗>一百余首,几乎遍和陶诗,引起历代关注与评议.拟从现代解释学角度重新阐释苏轼<和陶诗>,认为它是苏轼以自己独特的人生阅历、灵魂追问与生存困境中对陶诗的一种再体验,并在陶诗的文本结构召唤下重现陶渊明的诗性哲思与人格魅力,两位哲性诗人跨越时空,在灵魂的交流与本真的理解中,达到一种对话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