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常言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有远大的志向是好事,但如果志向不切实际、而立向的人又不明白,造成压力过大的话,就会影响到健康。这也是一种“情志病”,也可称为“志向病”。  相似文献   

2.
一、对杨修的评价对杨修这个人物的评价向有分歧:有的说“杨修是一个有才华的人,但他没有正当地用自已的才智”,“纵观杨修的所作所为,并没有多大的政治目的,他对曹操并不反对。”另一种观点认为杨修虽然“是一个聪颖锐敏、才华横溢的文人”,但“一个具有‘大智’的人,他会认识到世界的无限……因而心胸开扩、眼光远大、志向高远、谦虚质朴,而在杨修身上,正是缺少这种真正的智慧的光辉。”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一生从未写过论人生的专门著作,但他却有丰富而深刻、精辟而通俗的人生论思想.这些思想就体现在已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的许多文章中,尤其是诸如《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等著名文章之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他对白求恩有段著名的评价:“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一连说了五句“一个…人”,实际…  相似文献   

4.
韩旭  张保旗 《北京纪事》2011,(11):37-40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曾留有这样的文字:“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古文翻译成现在的话意思是:君子的品行,以内心的平静修养身心,以俭朴的作风培养品德,不看淡世俗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身心宁静就无法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陈志清老师沏了两杯茶,  相似文献   

5.
四面八方     
《成才与就业》2022,(11):50-51
观点什么样的志向能打开成功的大门?古今中外,无数的事例证明,远大的志向成就伟大的事业,巨大的动力来自伟大的目的。远大的志向、远大的理想就是把个人的志向与祖国、民族、人民的命运、需要相结合。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在前进的道路上才有责任感和担当,才能百折不挠、力求作为,才能无私无畏,拥有巨大的动力、魄力和毅力。  相似文献   

6.
生命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淀的过程,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为自己的人生埋下“伏笔”。在平淡平凡的生活中,只有尽可能地集聚力量,不断坚实人生的基础,才会在最恰当的时机,顺利地攀登人生的新高度,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作家柳青曾说过:一个人的一生是漫长的,但是关键的就那么一两步。这就必须要有恒心和毅力。滴水可以穿透石,铁杵可以磨成针。有恒心,就是不动摇心中的志向;有毅力,就是不怕人生中的困难,坚持与困难和挫折斗争到底。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喜好踏山、侃山,尤爱写山。他能以“山”记史,以“山”言志,以“山”造境。毛泽东笔下的山有着瑰伟雄奇之美,绚丽璀璨之美,流动回旋之美。这与他的生活实践有关,与他的崇高人格,远大志向,宏伟抱负和理想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8.
三国时期蜀相诸葛亮的老婆叫黄月英,又名黄婉贞.《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对黄月英为数不多的描述都集中在一个字:丑。要知道.当时的诸葛亮.在还未出山之前就已经家喻户晓.年轻.长得又帅,博学多才,按理说.身边应该是美女如云、莺燕成群.怎么会娶一个丑女为妻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人.他就是黄月英的父亲黄承彦,正是他用高明的营销手段,成功地将自己的丑女儿“推销”给了诸葛亮。  相似文献   

9.
一、概说“人性” 孔子曰:“性相近”,显见他认为有人性,且有共性:孟子云:“性本善”,几千年来,帝王们大概都以此说来进行人治。苟子以为“性本恶”,但他的学术没被董仲舒列为“正宗”,倒被蛮夷借鉴去法治了,以抑人类“恶之本性”。又有先贤搞平衡曰“食色皆性也”,并无善恶。左思主张“人有异同之性”。梁实秋和鲁迅也曾为此“恶”语相加:梁以为“人生的态度是歧义的.但人性的素质是普遍的.文学的品味是固定的”,“普遍的人性是一切伟大的作品之基础”。而鲁迅先生以“香汗”、“臭汗”来两难,好在梁并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10.
《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是作者依据历史人物的真实,结合民间传说,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塑造的一个“贤相”典型.作者倾注满腔热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他从隆中一对到六出祁山那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富于传奇色彩的一生;以崇奉的心理、赞美的笔调讴歌了他献身蜀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质。从而使诸葛亮这个名字千古流芳,家喻户晓,成了广大民众心目中智慧的化身。然而,就在作品极力颂赞他的同时,也表现了他的诸多不足。比如伐魏战争中军事才能的欠缺;关羽、刘封死后人情的淡漠等。本文拟就他用…  相似文献   

11.
郭冬仙 《社区》2010,(11):52-53
西方有这样的一条谚语:“如果想要一个人毁亡,那就让他疯狂吧!”细细品味,我们不难理解,因为坏情绪足以毁灭一个人。而拥有好心境却能创造出美好幸福的人生。这正是所谓“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相似文献   

12.
人生的真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间,然而不同的人由于对人生意义的理解不同,因而,赋予这个空间的内容也就迥然相异。唐代诗人李白曾这样说过:“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在李白看来,人生不过是梦幻一般,是虚无缥缈的。德国作家让·保尔却说:“人生只有两分半钟的时间:一分钟微笑,一分钟叹息,还有半分钟是爱。因为,在爱的这半分钟中间,他死去了”。还有的人把人生比喻为“监狱”、“苦海”“早晨的霜露”。尽管先哲、先贤们对人生有过众多的议论,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们大都越不出悲观的樊篱。  相似文献   

13.
人贵有志。若有远大而又合乎实际的志向,并尽力去实现它,就必然能成就一番事业。而在众多的志向中,起统领作用的,便是一个人生活的总目的、最高的信仰,也就是常说的“人生观”。古代士人生活在阶级社会中,他们最好的信仰和生活宗旨,也不可能跳出封建社会的大范畴。但其忠于信仰的精神,以及局部具体的如忠于国家、忠于友谊、廉洁奉公、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作文》2007,(7):22-25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虽然与诸葛亮有世仇,但他在《三国志·蜀书·邓芝传》中还是能客观地评价:“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手指着刘备和自己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其实当时的英雄远非曹刘二人。曹操论天下英雄时,诸葛亮还未出山;另外,曹操所论对象着重于与自己地位相当的各方军阀,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除了是智慧的,还是无奈的。诸葛亮有着远大的理想,但他选择刘备是无奈的,他和刘关张三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无奈的,它的理想和现实之间也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障碍。诸葛亮的追求与无奈,正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那种关注现实、积极入世、不计名利、舍生取义的人文精神,也显示出他们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艰难选择的尴尬处境。这也正是诸葛亮之所以受到后人的特别关注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欲收获成功,仅有远大的志向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以极大的热情和热爱投入工作。热情,会激励人产生欲望和信心,从而去把握机会;热情,会诱发行动和开拓力,促使人创造生活。正因如此,有人曾对热情作过这样的论断:热情是成就杰出人物的根本,是创造财富的源泉,是人生的太阳!热爱,是心灵内部进发出来的一种力量,它能驱动人奔向光明的前程,激励人去唤醒沉睡的潜能,促使人发挥无穷的才干和活力。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任何人都会有热情,所不同的是,有的人让热情转变成了热爱。而一个对事业热爱的人,终究会拥有成功的一天。”  相似文献   

17.
现实主义文学巨匠茅盾,从他一九一六年进商务印书馆,开始“叩文学的门”起,就把文学与社会人生牢牢地挂在一根线上。他也曾提倡过左拉的自然主义,那是为了反对面壁虚构、脱离现实的旧文学;他也曾鼓吹过罗曼·罗兰的新浪漫主义,那是因为他相信它“能够补救以往文学之不足而综合地反映人生”①。“为人生而艺术”,始终是茅盾接受这种种主义的基石,也是他半个多世纪文学生涯的奋斗目标。本文将从他的早期小说创作入手,探讨这位杰出的文学大师对人生的独特思考方式。文学为人生,表现人生,批评人生,改造人生,是茅盾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时代飞速,时间紧迫。——这是鲁迅时间观的第一个要点。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它是客观的东西,是一个常数,本无所谓紧松。但是,对人们来说,由于志向、情绪和生活内容的不同,对同一的时间却会有不同的主观感受。胸无大志、情绪消沉和生活内容贫乏的人,会感到时间很长、很慢、很松;志向远大、奋发向上和生活内容充实的人,会感到时间很短、很快、很紧。鲁迅属于后一种人。他胸怀世界,目光远大,由于震惊近代中国的落后,在青年时期就立定了为祖国献身的崇高志向,1903年所写的《自题小像》就是明证。对于一个立定为祖国献身的崇高志向的人来说,自然要有所作为。鲁迅首先想到的是用  相似文献   

19.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汉末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三顾茅庐”是诸葛亮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也是极具探索价值的历史事件。诸葛亮为什么不投效曹操和孙权,而唯独看中了走投无路的刘备?明明有史书记载是诸葛亮毛遂自荐,而不是刘备“三顾茅庐”?“坐在小车上、手摇鹅毛扇”,他当年真是这样的吗?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科学人生观”、“经济常识”、“思想政治”等职业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学生思想受到较大影响,如认为“雷锋精神与市场经济是对立的”、“共产主义是渺茫的”、“大公无私是不存在的”、“人生价值就在于得到自我满足”等等,如何通过思想政治课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及共产主义理想道德,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这就是思想政治课的功能所在.首先,思想政治课必须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起来,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如果一个人没有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