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电视频道包装是指对电视节目、栏目、频道甚至是电视台的整体形象一种外在形式要素的规范和强化,这些外在形式要素包括声音(语言、音响、音乐、音效等)、图像(固定画面、活动画面、动画)、颜色等等。”包装是电视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是电视节目、栏目、频道成熟稳定的一个标志。在早期,因为电视的频道少(中央一套、二套、省台及当地的地方电视台),观众的选择性也很小,地方电视台的节目,不需要包装和推广,也能很容易被观众所找到。随着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的发展,频道资源的不断丰富,如今电视观众每天要面对的是几十个电视台和电视频道,是几十…  相似文献   

2.
杨一  黄超 《江海纵横》2008,(2):51-52
一、省级卫视可持续发展的立台支柱与标准 (一)品牌栏目和大型活动是省级卫视可持续发展的支柱 2004年,湖南卫视正式确定以“打造中国最具活力的电视娱乐品牌”为目标,秉持“快乐中国”这一核心理念运营。在这个定位下,湖南卫视采取电视剧、品牌栏目、大型活动“三架马车”齐抓的战术,以提升频道价值。然而就全国范围内的省级卫视各台长远发展而言,是否均适宜“三驾齐驱”“办电视”,以获得“大满贯”,我们认为,省级卫视各台应该不断开拓符合本频道定位的栏目,继续坚持走“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栏目”的创新之路,根据现实情况,突出个性,频道定位及栏目理念要创新,锁定符合品牌的定位观众。  相似文献   

3.
杨忠 《金陵瞭望》2007,(14):62-63
自各级电视台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企业化”改革以来,收视率成了各台赖以生存的法宝。于是大家都致力于各类节目的娱乐化.以获得“立即回报”。为吸引观众眼球.个别电视台打着改革的旗号从境外引进、制作了一些格调比较低俗的节目,加之有关管理部门监管滞后、约束不严.结果引起不少电视台跟风而上。  相似文献   

4.
<正> 文化事业在整顿中保持繁荣。“七五”时期生产故事片674部,比“六五”时期增长百分之十;文化馆增加35个,公共图书馆增加183个,博物馆增加301个,广播电台增加342座,电视台增加287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增加10565座。1990年广播覆盖率(包括中央、省、地、县四级)为百分之七十三,电视为百分之七十八,分别比1985年提高5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1990年出版图书、杂志、报纸种类比1985年增加较多,但总印数下降百分之七点二。  相似文献   

5.
城市电视台是四级办电视台政策环境下的产物,同时,也是城市发展必然的结果。然而城市电视台在政策保护下发展起来,却不得不面对正在改变着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空间。特别是在网络视频和移动终端所形成的新的媒介生态环境,对电视业的冲击是明显的,直接地影响着城市电视台的发展空间。如何在这种变化的生存环境中找到城市电视台的上升之路,本文基于对电视整体环境判断和具体节目类型结构的分析,提出了城市电视台发展之路的策略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中央电视台、各省卫视的强势作用下,地、市级的城市电视台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很多台选择了民生新闻的路子。成功的例子如:广州电视台的《新闻日日睇》、长沙电视台的《政法报道》、湖北荆州电视台的《江汉风》、江苏苏州电视台的《新闻夜班车》、广东汕头电视台的《今日视线》、湖南郴州电视台的《天天播报》等等,这些民生新闻的品牌栏目在当地有着非常高的收视率,成为与央视和卫视争抢观众的利器,也成为带动当地电视台广告投放的“领头羊”。然而,一个地方的新闻资源是有限的,怎样延伸“民生新闻的成功之路”,为城市电视台之间的“新闻交换”[1]开辟了一条广阔的路子,此思路很值得探讨。一、城市电视台新闻交换的生存基础民生新闻是指采用平民的视角,站在百姓的立场,去播报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评说百姓关心的事情,并为百姓排忧解难,从而体现出媒体对百姓的社会关怀,是一种以大众为收视对象的新闻样式[2]。民生新闻的接近性,就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3]的体现,是民生新闻吸引观众的要素之一。民生新闻的接近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空间上的接近,即地域性。本地民生新闻是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新闻。二是时间上的接近,即时效性。城市电视台对本地民生新...  相似文献   

7.
移民英国的华人带动了当地中国餐馆等行业的兴旺,而华人的娱乐文化生活则显得贫乏。1993年11月,“北海集团”全资开创欧洲东方中文电视台(CNE),成为投资欧洲中文电子传媒第一人。次年又有时代华人电视(时视)在伦敦成立。两台都号称以全欧22个国家华人观众为主要对象,形成对峙之势。此后,以香港为总部的传讯电视(CTN)也在伦敦设立分社,播放全欧新闻。中文电子传媒忽然活跃起来,使原来信息落后的华人社会应接不暇  相似文献   

8.
当前宁夏电视观众主要呈现出以下收视特征:新闻类和娱乐类节目最受观众瞩目,在频道选择上偏爱中央电视台和经济发达地区电视台,观众对本土电视节目品牌认知度较差,观众收视的“黄金时段”主要集中在晚间和中午,观众收视的随意性逐渐增强。因此,宁夏电视媒体应采取以下策略:做好频道定位,实现频道的真正专业化,精心打造具有较高品牌认知度的精品电视节目,加强频道包装,增进频道亲和力,强化节目导视与推介,凸现节目优势,通过举办社会活动进行整合传播营销,以期提升频道和节目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四级办电视混合覆盖的做法,所以对地方电视台来说就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这样一件尴尬的现实:一方面,地方台在资金、技术、设备和人力资源上与央视和省级电视台无法相比;另一方面,却要在同一个电视屏幕上进行竞争.  相似文献   

10.
善政与善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念共识。在公共新闻事业的驱策之下,媒体问政成为“公共善治”的重要代议平台,其中电视问政最具典型性、仪式性、场景性和参与性。南宁电视台《向人民承诺》是电视问政类节目的典型代表。电视问政顺应了媒介社会功能的转型:它脱胎于传统客观性新闻,内生于公共新闻,又体现了建设性新闻的诸多特点,从舆论监督功能到民主促进功能再到建设功能,既有所囊括,又有所超越。在注意力分散的智媒时代,以长视频节目形态“在场”的电视问政当前面临着观众离场、平台转场、节目融场的困境与挑战。在未来发展上,电视问政应向网络问政学习并与之融会,在新闻建设性等方面作出调整,走向更广阔的社会层面,拓展意见表达的空间;在公共生活的对话与协商中,促进公众参与,拓宽民主广度,以充分实现其作为“公共善治”代议平台、政民互动渠道、政府协商途径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诗可以群”作为儒家诗教的四大功能之一,其所具有的“群居相切磋”的社会功能不断推动我国古典诗歌艺术的发展。“事君”的需要,促使律诗从古体诗中一步步分离出来并逐渐形成了律诗特有的创作规则和表现形式。特别是在初唐时期,在皇帝的大力扶持与文人学士的频繁唱和中,“诗可以群”在规模、范围、层次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扩大,诗艺也不断提高,促进了律诗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快速发展,最终实现了律诗的定型。    相似文献   

12.
试论中西邪教观念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邪教是中文专有名词。Cult词源并无贬义 ,近代以来 ,Cult虽引申出一定贬义 ,却不等于中文的邪教含义。因此 ,将法轮功译为Cult易于引起西方社会的误解。邪教虽产生于新兴宗教 ,但新兴宗教未必都是邪教。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 ,中西方对待邪教的态度和政策并不相同 ,但法轮功却无疑是真正的邪教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那达慕”的产生、传承、发展等进行系统研究。由研究可知,“那达慕”在汉语中为盛会、喜庆之意,它源于蒙古族原始的游牧生活。从成吉思汗时期的“依合忽力勒台”到元代的“诈马宴”、清朝时的“乃日”,再到今天的“那达慕”,本质上都是以射箭、赛马、摔跤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的集会。第一届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在内蒙古的举行,标志着“那达慕”大会开始登上世界历史舞台。但随着国际化、商业化发展趋势的推进,“那达慕”原有的民族传统文化也开始渐渐流失。    相似文献   

14.
关于马克思的人本质理论的理解,不仅仅是停留在其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层面上,而是应该纵观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和在其主要发展轨迹中来把握。马克思对人本质的论证事实上是在三个层次:现实性、理想性、实践性上来进行的,从而给我们解析当代农民问题提供了理论框架,即在人本质的现实层面上分析当代农民状况、在人本质的理想层次上把握农民的发展、在人本质的实践层次上解构农民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立法法》是一部宪法性法律。现时期中国立法的实际生活显示出,立法经验的确需要以《立法法》的形式予以总结、反映和固化,使这些经验得以上升为国家意志,以便更好地推行。《立法法》在适应这种需求方面完成了其基本任务,但在解决了立法活动中存在的部分问题的同时,又增加了新的矛盾与法律的冲突———即面临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我国《立法法》未能涉及立法与市场关系的根本问题,未能从宏观层次将国家调控与市场的自发机制结合起来。从这个角度出发,探讨《立法法》本身条文以外的制度上的一些根本问题,以求对《立法法》作一些现实性思考。  相似文献   

16.
论数字影像及其真实性观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数字影像对传统电影电视的巨大冲击 ,乃是在制作方式、生成方式与存储介质上的划时代的革命意义。尽管它竟可“以假乱真” ,但是依然不能改变人们对数字影像的真实性要求。影视制作者依然必须根据生活的真实、艺术的真实抑或感觉的真实来生成数字化虚构影像的创造性真实。真实永远是一切艺术的生命。电影无论在中国乃至全球 ,都不会在短期内步入“后电影时代”而濒临消亡。  相似文献   

17.
郭店楚简《六德》诸篇零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店楚简中《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及《六德》等4篇文献,竹简形制基本一致,内容都是儒家学说。本文对这4篇原有释文重加审视,在字形辨识、辞义解析和句读等方面提出一些新的看法,如《成之间之》19号简“宜”读为“仪”,《性自命出》62号简“毋”下一字释为“谴”等等,以期在更大程度上恢复文本原貌,为其思想内涵的探讨提供新的基础或思路。  相似文献   

18.
金融支持是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的关键保障,而金融发展能力的提升则是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功能的基本前提。本文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西北段沿线五省(区)为分析对象,选取衡量省域金融发展能力的35项指标构建相应的综合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模型研究和评价沿线各省金融发展能力。研究结果发现:尽管西北五省(区)金融整体发展能力依然较弱,但陕西和新疆的金融发展能力相对西北地区其他三省(区)处于较高水平,而处于中等水平的甘肃的金融发展能力与前两个省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宁夏和青海则相对排名靠后;五省(区)金融发展能力受其经济发展程度、金融行业规模与效率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显著,并且各自的影响效应大小不尽相同。这就要求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发挥向西开放重要功能的西北地区,亟需通过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化金融产业结构、强化区域金融合作以及改革创新区域金融发展等诸多措施,合力促进区域金融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最终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人人"及相关的"日日"的意义结构问题,对已有的"语法化"研究结论进行了辨析."人人"式的出现受到其它此类重叠构词的影响,但其产生的前提是名词单用式的可计数性,它首先是在人们认知经验基础上形成,而后逐渐纳入常见复音词范畴.考察说明,任何一个语词结构的产生都有其历史基础,语法研究必须在确解文献的前提下进行,语法、训诂相结合是语言历时研究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汉语研究中,一般认为语气词”呀、哇、哪”是”啊”的语音变体,但在近代汉语中,“呀”、“哇”、“哪”与“啊”的关系错综复杂。“呀”、“哪”在成为“啊”的变体前,均为独立的语气词,在被纳入“啊”的音变轨道过程中,它们仍保持着某种程度的独立性;“哇”与“啊”的关系相对简单,完全是适应“啊”的音变出现的新形式。“呀、哇、哪”成为“啊”语音变体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逐渐展开,清末大致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