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处于近代汉语后期,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汉语助词系统整合、规范的重要时期,助词系统内部新旧成分的更替、内部关系的调整、新成员的产生及字形字音的变化等都使得汉语的助词系统在这一时期呈现出了与其他历史阶段不同的特质。  相似文献   
2.
人口转变论是以西欧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历史资料为依据,对人口发展不同阶段作出描述性说明的理论。其基本观点认为,人口发展不是一个独立自行运动的过程,而与社会经济条件变化密切相关;人口的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与这三个阶段相适应,人口再生产分别呈现出“高—高—低”、“高—低—高”和“低—低—低”三种形式。虽然各国人口再生产的转变情况和转变动因  相似文献   
3.
翟燕 《唐都学刊》2008,24(4):65-68
"也罢"是近代汉语中新产生的一个语气助词.在对"也罢"功能描写的基础上,提出语气助词"也罢"的来源及语法演变的动因和机制:"也罢"来源于副词"也"和动词"罢"的组合形式;由"NP+也罢"到"VP+也罢"的变化是其语法化的动因;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及对语境义的吸收促成了"也罢"的功能扩展.  相似文献   
4.
"呀"是近代汉语中新产生的一个语气助词,是"也"语音发生变化后保留古音而采取的新书写形式."呀"一方面选择性地继承了"也"的语法功能,一方面也发展出了"也"原先所不具备的语法功能.在调查分析明清几部语料的基础上,揭示了"呀"在明清时期的发展流变,并对语气助词"呀"与"啊"的关系进行了重新认识:在近代汉语后期,"呀"仍是一个独立于"啊"的语气助词;"呀"存在丢掉韵头音变为"啊"的语言事实.因此我们不排除"呀"为"啊"一个来源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语气词"么"源于反复问句句末的否定词"无",最初的语法功能是用在疑问句中表达相应的疑问语气,到了明清时期又发展出用在陈述句、感叹句中的新功能,但仍以传疑为其基本功能。在字形方面,伴随"么"音由[mua]到[ma]的改变,文献中开始出现"吗"的写法,字形演变滞后于字音演变。  相似文献   
6.
《VB测量程序设计》中互动教学实践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B测量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转变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实现教学目标。互动式教学方法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课程实践,互动环节设计包括创设课程主题任务、协作组织、精选教学案例、展示与交流互动、多维评价考核等细节。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汉语研究中,一般认为语气词”呀、哇、哪”是”啊”的语音变体,但在近代汉语中,“呀”、“哇”、“哪”与“啊”的关系错综复杂。“呀”、“哪”在成为“啊”的变体前,均为独立的语气词,在被纳入“啊”的音变轨道过程中,它们仍保持着某种程度的独立性;“哇”与“啊”的关系相对简单,完全是适应“啊”的音变出现的新形式。“呀、哇、哪”成为“啊”语音变体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逐渐展开,清末大致完成。  相似文献   
8.
助词是汉语中一个重要的虚词类别,处于句法层面。有些助词受到句法、语义、语用等要素的影响,会进一步虚化为构词成分,进入词法层面,即已词素化。助词词素化后在语音、语义、语法功能等方面呈现出一定的特质,在语言内部规律制约及语言外部要素的影响下,与其他词素一起构成新的词语,以满足语言表达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现在,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是:对未来准备不足,缺少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只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爱上所选择的工作,才能在所从事的工作中发挥专长,优势,对工作能适应,工作起来游刃有余,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汉语研究中,一般认为语气助词"呀"是"啊"的语音变体,但在近代汉语中,"呀"却有着相对独立的语法地位,直到清代才被逐渐纳入语气助词"啊"音变的轨道。同时,从比况助词"也似的"到"呀似的"、"那似的"、"哇似的"的词形变化中可以发现,在汉语史上存在从"呀→啊→呀、哇、哪……"演变的语音链条,"呀"存在丢掉韵头音变为"啊"的语言事实,因此我们不排除"呀"为"啊"一个来源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