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新龙藏区居民普遍信仰本教和藏传佛教。传入新龙藏区境内的主要藏传佛教教派有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等。现在新龙藏区的婚姻嫁娶以自由婚姻为主,择日而隆重嫁娶。也有不少人依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进行婚嫁。新龙藏区的丧葬有塔葬、天葬、火葬、土葬、水葬五种形式。葬法有一定的等级界限,塔葬只限于著名的活佛和喇嘛,而一般平民主要是土葬、水葬、天葬。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9世纪中叶至13世纪中叶西藏地区的社会状况。这一时期西藏地区政治上四分五裂,各地方割据势力林立;经济上,吐蕃时期的土地国有制瓦解,封建的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和发展;宗教上,适合藏区特点的“藏传佛教”及其教派形成,各教派与各地方势力互相结合,互为依托,成为藏区早期“政教合一”制度的雏形。  相似文献   

3.
汉地禅宗是较早进入藏区传教的佛教流派之一,他的进入迎合了吐蕃王朝的文明诉求,受到了贵族阶层的青睐,曾兴盛一时.虽然不久作为一个教派退出了藏区,但他的思想对后来形成的藏传佛教各派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描述和分析了四川藏区藏传佛教信仰在老年信徒社会支持系统中所发挥的功能,以及突发地震灾害后宗教的支持功能的变化.调查表明,四川藏区藏传佛教老年信徒的社会支持来源主要有:家庭成员、亲戚、邻居、寺庙神职人员、地方政府等.不同的支持来源提供不同类型的支持,不同类型的支持又在不同层面上调节着藏传佛教老年信徒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宗教信仰对老年信徒来说仍然提供着常态生活中的归属、慰藉以及危机状态下的心理补偿功能.但在宗教世俗化、行为理性化的背景下,宗教对于老年信徒的支持在逐步式微.  相似文献   

5.
当前,推进四川藏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关键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藏传佛教文化,如何科学保护利用藏传佛教文化资源。以藏传佛教文化资源丰富独具特色但开发相对滞后的四川康北地区为例,通过分析康北地区藏传佛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现状及滞后原因,提出科学推进康北地区藏传佛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元末明初藏区地方豪势变局与明王朝治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末明初 ,自藏传佛教“后弘期”以来所形成的藏区封建割据实力派与各教派相结合的地方势力 ,不仅没有因元王朝依重萨迦而消沉 ,相反 ,随着元朝政权的日暮西山 ,对藏区控制减弱而日渐活跃。同时 ,正是由于萨迦的衰微与帕竹的不平衡发展 ,谁也没有统一全藏的实力。明王朝继承藏区主权后 ,面对如此众多互不相属的地方割据势力 ,其治藏政策无疑深受此影响。  相似文献   

7.
藏传佛教包含不同的教派,这些教派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形式的传承制度,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师徒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传承的主要环节,可以说“师徒传承”制度贯穿于藏传佛教的整个传承过程;同时,藏传佛教得以形成和发展,是与历朝历代的权力中心的扶持以及地方首领和普通百姓的供养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8.
康区藏传佛教在整个藏区的藏传佛教传播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全面深入地认识当代康区藏传佛教的传播态势和影响,对于发挥藏传佛教僧尼和信众在康区发展稳定、决胜小康、乡村振兴和治理现代化的积极作用,促进康区藏传佛教更好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本人多次深入藏区和国外实地调查藏传佛教的材料为依据,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比较康区、卫藏、安多三大藏区藏传佛教的传播态势,打通藏区、内地、国外三大传播区域,探讨当代康区藏传佛教的传播态势和影响。首先揭示康区藏传佛教的现状与研究进展,然后分别探讨当代康区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和格鲁派的传播态势,并分析当代康区藏传佛教的特点、问题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藏传佛教宁玛派典籍和敦煌古藏文P.T.996号文献,有证据显示藏传佛教宁玛派俄巴是在传承印度佛教的基础上,受苯教以及藏传佛教等影响下形成的比较特殊的宗教群体,并于吐蕃末期传播到安多藏区之今青海贵德、尖扎等地区,从而为藏传佛教初传安多藏区的历史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受历史等因素影响,西夏和吐蕃关系密切,党项人在内迁前就开始接触佛教,并有自己的僧人,党项与吐蕃僧人时常交往。安史之乱爆发,吐蕃加紧对外扩张,占领河西陇右地区,对河西实行近百年的统治,吐蕃崇佛政策对本民族和役属部落都有很大影响,对河西地区佛教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受朗达玛灭佛影响,佛教在藏区沉寂了近百年时间,但在河西地区依然兴盛,毁佛事件未波及到此地。10世纪末佛教在藏地再次兴起,藏传佛教后弘期开始,不同教派陆续形成。这时内迁党项部族也日益强大,11世纪初建立西夏国,双方僧人、佛事交流频繁,西夏境内有大量不同教派吐蕃僧人活动。西夏效仿中原和吐蕃僧人的封号制度,建立了自己较完备的僧人封号体系,任用吐蕃、天竺高僧担任帝师、国师之职,总领全国佛教事务,充任功德司正,并参与佛经的译释和校勘等工作,藏传佛教的大手印和道果等教法对西夏都有一定影响,藏传佛教在西夏得到了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四川藏族,地处历史文化沉积丰富的民族走廊,其独特而复杂的人文环境和自然景观造就了四川藏族妇女腰带装饰艺术的独特风格,实属藏族装饰艺术中的奇葩。本文以四川藏族妇女的腰带装饰为对象,着重探讨腰带装饰在造型、纹样、色彩、材料以及工艺上所表现出来的装饰特点、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居住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信仰藏传佛教,以大乘思想为载体的藏传佛教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对藏语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渗透性的.本文从文字创制、语言结构、语言使用、语言观念等方面探讨了藏传佛教对藏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四川藏区的藏医药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医药学源远流长,四川藏区的藏医药发展历史已有一千多年.1978年以来四川藏区的藏医药有了新的发展,但相较西藏、甘肃、青海还有不小差距,集中表现为产业化水平低.如何发挥四川的藏医药资源优势、形成藏医药产业优势,是今后四川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藏族生态文化的继承与藏区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藏族生态文化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出了万物一体、尊重生命的价值观;建构了自然·人文生态系统;主张奉行节制和谐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这对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藏族地区有数不尽的寺院,每座寺院的命名、建筑、风格以及藏族各阶层对寺院的特殊感情和赞美,都可以从藏族文学作品中得到印证和说明。  相似文献   

16.
论藏传佛教对藏族女性性别角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传佛教对藏族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藏传佛教中对女性有两种相对的观念,这也在藏民世代的虔诚信仰中逐渐形成了现实社会对女性的特殊态度和观念,并因此影响着广大藏族女性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17.
自从元朝统一以后 ,西藏纳入祖国的版图 ,元朝统治阶级在政治上统一西藏的同时 ,全方位地接受了藏传佛教文化 ,从此政治和宗教之间形成了互动关系 ,使藏传佛教文化在蒙藏地区不断发扬光大。后来明清两代沿用元朝的策略 ,政治上积极支持藏传佛教 ,促进藏传佛教文化的发展 ,这对各民族的团结 ,国家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藏族图案是藏族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并经世代传承的文明成果,是藏民族千百年来在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并形成的传统的非物质文化。其内涵丰富多彩,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表现形式更是多种多样,是藏族人民审美观念、审美理想、民族气质的再现。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 ,藏族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 ,与藏传佛教形成了密切的联系 ,丰富了藏传佛教的内涵。文章分析了藏族文化体系中诸要素的关系 ,并通过中外学者对文化与宗教关系的理解 ,对藏传佛教与藏族文化关系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综述和对比研究,全面梳理和比较了舟曲藏族民歌与安多藏族民歌的结构形式、类别、艺术风格以及自觉运用的程式套语和包含的地域特色与民族特色,探究两地民歌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殊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