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 一段时间以来,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痛快淋漓地历数股市之弊端,犹如一石击水,引发经济界一场唇舌之战。不管这场唇舌之战的结果如何,但股市之怪状是客观存在的。 之一:唯颂扬之动听,怕忠官之逆耳。经济学家吴敬琏对  相似文献   

2.
中国股市风雨兼程,走过了8年的历程,其间有一路高歌,也有惊涛骇浪,然而时至今日,仍然象一个似睡似醒的醉汉,该降的它却牛气冲天,该升的则狂泻不止,熊市一来,便一屁股坐下,再也不走了!上至管理层,下到众多股民都大惑不解,这股市,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3.
股市暴跌受伤的不只是中国资本市场 2008年3月27日,沪综指跌破3500点大关,最低见3407点,距离去年"5·30"调整行情的低点仅是一步之遥,市场信心濒于溃散.一年的牛市成果付之东流.回头看时,2007年中国股市的红火场面似乎已成了一场梦.  相似文献   

4.
<正> 中国股市风雨兼程,走过了几年的历程,其间既有一路高歌,也有惊涛骇浪。然而时至今日,仍然象一个似睡似醒的醉汉,该降的时候它却牛气冲天,该升的时候则狂泻不止,熊市一来,便一屁股坐下,再也不走了!上至管理层,下到众多股民都大惑不解:这股市,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5.
大家还是熊心,还没有改成牛心呢,所以光靠一个印花税是不够的,我认为应该有综合性的政策,应该扶上榜,这样中国的股市才能走好。  相似文献   

6.
贺强 《决策探索》2008,(14):25-28
"大家还是熊心,还没有改成牛心呢,所以光靠一个印花税是不够的,我认为应该有综合性的政策,应该扶上榜,这样中国的股市才能走好." 日前,"第二届学习型中国投资理财论坛"在北京国家行政学院举行,论坛主题是"和谐理财,稳健生金".  相似文献   

7.
中国股市的投机现象似乎是长期存在的.其中一个现象是绩优股与绩差股不分.股价与公司业绩未形成正相关关系。这些不能老是去指责国人的“赌性”,深层的原因还在于深沪股市的原有制度。甚至要从《公司法》去找原因。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 中国股市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显重要.但是中国股市在曲折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其主要表现就是股价的大涨大跌和不稳定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股市从其诞生的那天起就和政府的政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国股市是一个典型的"政策市",政府经常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政策手段来调控股市的运行.国内有关学者曾对1992~2000年初沪市的异常波动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如邹昊平、唐利民(2000)得出的结论是:政策性因素是造成股市异常波动的首要因素,占总影响的46%,其次才是市场因素占21%,扩容因素占17%,消息因素占12%,其他因素占46%.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股市短短18年的历史中,暴涨暴跌几乎成了其最主要的的特征。市场的剧烈波动不仅给广大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让我国的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受到了威胁。究其根源首先是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不注重分红,缺乏回报股东的意识;其次,A股市场上缺乏做空机制,使得市场只能单向运行;管理层对市场过多的政策干预是造成A股市场暴涨暴跌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只有建立起严格的投资回报制度,尽快建立起市场的做空机制,减少过多的政策干预,一个健康成熟的中国股市才会到来。  相似文献   

10.
《领导文萃》2008,(6):7-7
浙商证券上海长乐路的营业部是全球最狂热股市现象的写照:黄色的塑料座位、不甚干净的地面、闪动的屏幕、围成一堆的投资者。一些退休人员、少数目光锐利的投机者和一些身着制服的工人组成了中国1,4亿股票账户的开户人群。  相似文献   

11.
12.
由于金融资产收益的条件波动率不仅是金融市场风险度量的重要指标,而且呈现出明显的杠杆效应。因此,本文运用能够刻画波动率杠杆效应的LGARCH(Leverage GARCH)模型对金融市场条件波动率进行建模分析,进而运用Granger-Causality检验分析了中国股市与周边股市波动风险的传导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整个样本区间,上海股市与周边重要股市的联系比较微弱,仅与香港股市存在一定的风险传导关系,而与东京、新加坡股市却不存在传导关系。然而,在我国股市对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QFII)开放后,中国股市与周边股市的波动风险传导关系明显异于对QFII开放之前和整个样本期的风险传导关系,上海股市与香港、东京、新加坡股市间的波动风险传导关系均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3.
<正>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强力支撑下,国民的财富也越来越多,社会的一些闲散资金,也开始去寻找新的投资机会。股票市场,这个创造财富奇迹的地方,短期的高回报,自然吸引了这些投资者最多的眼光。由于大量的资金进入股市,成交量的放大,中国股市终于走出了连年的熊市,呈现出一片火热现象。随着济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股票市场也在不断地完善与发展,参与股市的投资者日益增多,当然由此引发的理财  相似文献   

14.
回顾2001年中国股市,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富有戏剧性。 尽管2001年中国股市被称作“监管年”,但2001年中国股市所发生的最大的事件,非“市场价国有股减持”莫属。  相似文献   

15.
年股市,关于“蓝筹股”的说法多了起来。其实,中国股市的蓝筹股早就存在,只是前几年投机风盛,而随着亿安科技、清华紫光等“百元股”的湮灭,投机之风大为收敛。此时,蓝筹股的“当春乃发生”也就顺理成章了。中国股市崛起蓝筹群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刘世锦3月在“中国产业发展论坛”上指出,中国已经出现了几个具有典型特征的高增长产业群。一是在汽车工业快速增长的拉动下形成的高增长产业群,包括合成材料工业、轮胎制造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中的机床工业。二是在房地产业快速增长拉动下形成的“房地产族”高增长产业群,…  相似文献   

16.
17.
1996年的中国股市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沪深两市持续将近一年的牛市行情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上至高层领导,下自打工妹仔,证券营业部人头攒动,登记公司门口长龙如潮,两市指数涨势如虹,万千股民心跳加速、热血沸腾……回首九六股市,人们至今心潮起伏,激情难抑……早春二月,北国大地千里冰封,中国股市却已春潮涌动。熊气弥漫将近3年之久的深圳股市首先发动。4月,深发展和四川长虹高举价值回归大旗,一大批绩优股积极响应,从而打响了价值发现的第一枪。沪深两市正式摆脱低迷状态,步入长期升势轨道。仅四月份一个月,深市大盘指数上涨50.3%,月成交额达300多亿元,相当于3月份的4.7倍。  相似文献   

18.
中国股市一出世就带有先天缺陷:一是股市寻租:二是高溢价发行;三是股权分置。这三点构成了目前市场的诚信危机.直接引发了发行上市制度的风险性。数据表明.14年来.两市上市公司创造利润仅6965亿元,但却从社会公众股东(A、B、H股)手中融资9675亿元。这表明上市公司净资产的增值基本上靠发行新股及再融资获得.一级市场的暴利有了做假账的诱惑及违规操控市场的发生,统计数据显示.  相似文献   

19.
中国股市与国际股市的极值风险传导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针对股市中具有的部分典型事实构造股市指数损失的标准残差序列,并运用EVT对其极值尾部建模进而估计出股市指数的动态极值风险,然后基于Granger-Causality检验方法分析中国股市与国际上主要股市之间的极值风险传导效应。结果表明,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中国大陆沪市与其它三个国际股市不存在风险传导效应而处于分割状态,但自2007年起,中国大陆沪市可以通过香港市场与其它国际股市进行极值风险传导;日本东京股市极值风险单向传导给香港股市,香港股市又单向传导给美国纽约股市;日本东京股市和美国纽约股市的极值风险存在明显的双向传导关系。  相似文献   

20.
《领导文萃》2008,(14):6-6
事实上,根本就难以找到有关泡沫的证据。按照2008年的一致收益预期衡量.基准的沪深300指数(CSI 300)目前的市盈率为23倍.远不到我们所认为的泡沫估值,并且低于其30倍市盈率的10年平均水平。其次,2007年的业绩增幅为48%,而市场人士普遍预计今年业绩将增长32%。尽管考虑到全球经济放缓,32%似乎是个雄心勃勃的数字.但其中7个百分点来自于一次性退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