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元话语通常被看作是关于话语的话语。一般来说,元话语不能增加命题意义,但它的使用不但有助于听话人更好的理解说话人的意图,而且有助于实现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动态的交流。元话语是言语交际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主体间性"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文章探讨如何识别、描写、评估和运用学术语篇中的主体间建构资源。主体间指的是作者对作者和读者交际双方的间接调控。文章认为,Hyland提出的元话语模式能够有效描写和评估学术语篇中的主体间建构资源,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一方面,元话语模式具有系统性,能够对语篇中的主体间建构模式进行有效的描写,从而实现对成品语篇进行主体间层面上的分析。另一方面,元话语模式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指导学术写作中如何进行主体间的合理建构,从而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主体间意识和自觉运用主体间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3.
电视访谈中介入标记语的人际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评价理论对说话人表达和协商特定的主体间关系以及意识形态的话语资源进行了归纳,旨在评价语言使用者如何运用话语资源表达赋值语义,解释语言如何用来评估、表示、构建语篇角色及调节人际关系.以评价理论中的介入次系统为出发点,结合巴赫金多声性观点以及语境,可以从主体间定位的角度审视在介入系统视角下,电视访谈这一语类中介入标记作为一种元话语的运作情况和人际功能.主持人面对不同的受访者和观众群,在访谈中通常采取不同的话语策略,利用介入标记进行意义协商.评价是话语人际意义的实现方式.介入标记语所体现的人际意义在交互中生成并受语境的制约,有助于协调主持人、受访人和电视观众之间的互动,促使访谈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元话语是指语篇中能标示话语结构、提请对方注意或表明发话者态度的各种语言手段,它依附于话语而存在,虽不是话语的主体,但在交际过程中起调控话语主体信息的作用。本研究以顺应—关联模式为理论框架重新审视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元话语标记的作用。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顺应—关联模式的理论框架内,跨文化交际中元话语可以视作发话者在寻找关联和顺应语境的基础上选择的结果,了解并关注其角色有助于发话者和听话者更好地养成元话语意识,以便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关键问题,反映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达成情况。新媒体在消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有效应对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解,应从教育方法、师生关系、教育话语等方面入手,重在整合媒体资源、构建师生主体间性、实现理论话语与生活话语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
评价系统是对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功能的新拓展,旨在探索话语中表达说话人/作者的感觉、判断及协调说话人/作者与听话者/读者之间关系的评价资源。评价系统通过词汇语法层评价意义的探索,完成了对系统功能语言学小句分析的超越,其评价框架兼具有主体间哲学、价值论、元伦理学、心理学和美学倾向,是具有社会学性质的语篇分析工具,也是篇章语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文学主体价值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文学消解元话语主体 ,从而揭示了后现代性新的价值取向 ,它使元话语失效 ,使各种专制、各种等级制度坍塌 ,并形成多元共生的文化景观。边缘主体的重置不仅为后现代文学开拓了新的空间 ,也使人们对后现代文学的审视步出“解构方略” ,进入到新价值观的新层话语中。边缘主体因此由绝望走向希望 ,由非理性转向到新理性 ,并上升到新的理想价值建构中去。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巴赫金话语理论的剖析,揭示了这一理论关于人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哲学意蕴,阐明了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修辞论辩被视为根据对话题材、论题语境和主体间性(说者与听众)而分配论据、协调论述手段,旨在维护自己的观点,说服对方并产生使其采取相应行动的动态过程。修辞论证中,逻辑方法并未被排斥。新修辞学将听众对论辩的理解和接受作为论辩成功标准,并且法庭语境下对当事人的诠释与论辩过程是考察修辞论辩的绝佳途径。如果将这种力图实现期待图景的清晰化和说服力的话语诠释建立在说者与听众之间的共同智识基础之上,使修辞论辩成为交往主体之间共同接受的方式和话语理解途径内在的默契,就需要通过交往理性对修辞论辩进行语用分析,这有助于对修辞学在法律论辩领域寻求一个有效的规则之治的合理定位,促使法律主体提升自身对于话语象征性内涵的领悟。  相似文献   

10.
从主体间性厘定思想政治教育是必然趋势,而在构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深刻理解马克思交往实践观的真正内涵。马克思把人的交往作为人的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不仅揭示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在人的实践基础上构成的交往活动,而且也指出了克服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途径,帮助我们揭示出了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之基,为确立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内涵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译者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研究受到了翻译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通过介绍翻译的单一主体论及多元主体论梳理了翻译主体的研究情况。基于跨文化视角,从翻译择取,翻译分析策略,翻译行为三个方面阐释了翻译活动中的译者主体性。在此基础上,又介绍了翻译主体间性的情况,指出译者、赞助商、读者都为翻译的主体,好的译作不仅要依靠译者的独自创造,也要发挥赞助人、出版社、作者、读者等多方面力量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言语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功能性言语作为组织语篇,表明交际者态度的有效手段,其重要性已引起语言学者的广泛关注。不同领域的学者从多个角度展开理论和实证研究,在得出丰富研究成果的同时,也留下许多有争议的话题,尤其在功能性言语的定义及分类方面。提出功能性言语是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和工具,正确有效地运用可以使师生双方的教学互动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3.
元话语是作者与读者进行语篇互动的重要意义资源,在语篇分析、语用学和应用语言学等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借助CiteSpace对国内外元话语研究的发展路径、现状及热点进行了深入挖掘、梳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元话语研究呈现与国际同步的态势;元话语领域出现明显的研究模式分野,即人际模式与反身模式;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学术英语、语篇标记及二语写作。最后,文章展望了元话语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通过纵向研究设计,采用实验和文本分析的方法考察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作文中元话语手段使用情况,探究元话语手段与语篇质量的关系。实验证明,元话语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调查发现,总体上,篇章元话语与写作质量呈显著性相关,人际元话语则无任何显著相关性。在元话语子类中,实验班与对照班只在逻辑、递进、引导主题连词出现显著性差异,且连接词使用单一,并出现错误用法。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指导学生如何恰当、多样的使用元话语手段。  相似文献   

15.
元话语是一个在学术写作、修辞和篇章结构的研究中十分重要的概念。本研究利用Hyland提出的元话语分类模式,自建两个小型语料库,对比英语为母语的论文作者和英语为非母语的论文作者在摘要写作中元话语的使用情况。结果显示,英语为非本族语的论文作者主要还是在摘要部分以交际元话语对其篇章进行梳理,而对于互动元话语功能的了解不够深入。  相似文献   

16.
互动型元话语在酒店英语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酒店英语为语料,以Hyland的元话语理论为基础,从模糊语、增强语、态度标记、自称语、介入标记五方面探讨互动型元话语在酒店英语中的体现,以其拓宽元话语研究范围,并为今后在相关语类中的系统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Hyland(1999,2005)通过对学术论文语篇的元语篇分布情况的实证分析探讨哲学语篇和科学语篇异同。本文认为学术论文是集学术语篇和学科语篇为一体的文本,无法清晰的反映哲学语篇和科学语篇其本身固有的特点。本文通过直接考察科学著作和哲学著作的人际元语篇的分布情况指出:科学语言的元语篇的使用具有中立性的特点,其主旨是组织语篇,使之具有语篇性;哲学语篇中的高值情态使用率较高,哲学的“先验”性使得其语言主观、精炼、肯定。  相似文献   

18.
以犯罪场为视角,揭示了犯罪行为发生前的犯罪临界性因素激发犯罪的具体作用机制及其模式。并从信息的特性着手分析,探讨了潜在犯罪人在犯罪意图下,怎样通过信息与外在要素发生互动联系,怎样推动特定犯罪场实际生成具体的犯罪行为。指出信息对人们的决策及行为时刻产生着影响,信息无疑是犯罪各种临界性因素发生联系的纽带。  相似文献   

19.
元话语 (metadiscourse)是指语篇中能标示话语结构、提请对方注意或表明发话者态度的各种语言手段。本文首先对元话语的概念、功能、分类进行了解释 ,然后探讨了元话语的使用情况与写作的关系 ,认为关键是看元话语在语篇中的使用是否“适当”和“有效” ,在写作方面起重要作用的是元话语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最后介绍了部分以提高写作质量为目的而进行的关于元话语的教学尝试  相似文献   

20.
母女关系是当代美国女剧作家玛莎·诺曼关注的重要命题。剧作家以隔阂、冲突为点,渴望、认同为线,在作品《出狱》《洗衣店》和《晚安,母亲》中刻画了母女关系从他者之间到主体间性的发展衍进,揭示了母亲主体性、母女对话于形成母女真爱的重要性。剧作家对母女关系动态、多维的呈现丰富了母女关系图景,续写了母女关系谱系,为女性构建主体自我提供了重要的文化途径,是对母女关系社会伦理建构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