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的外化,黑恶势力犯罪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犯罪行为的多样性; 犯罪行为的疯狂性和暴力性;犯罪行为的隐蔽性;犯罪行为的狡诈性;犯罪行为发展的渐进性;农村黑恶势力犯罪行为具有地缘性、亲缘性和纠合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张亚平 《南都学坛》2002,22(5):106-108
传统刑法理论认为,犯罪对象也即行为对象,是指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的人或物。而从价值哲学的角度分析,犯罪对象和行为对象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即:犯罪对象是指受犯罪行为侵犯而为犯罪构成所必备的能表现犯罪客体的事物,而行为对象则指犯罪行为直接作用或指向的说明行为完整性的自然存在的人或物。  相似文献   

3.
犯罪心理学理论认为犯罪行为是由犯罪心理所支配的,犯罪心理则是由诸成份以一定的结构组成的完整的动态系统,在这个结构中动机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是犯罪心理结构中的动力因素。同时,”犯罪主体的各种心理因素,如认识、情感情绪、意志、态度等对犯罪行为产生影响,都是通过对犯罪动机的影响而对犯罪行为发生作用的。青少年犯罪是当前世界各国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我国也不例外,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达80%以上,居高不下,是我国目前社会治安状况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青少年犯罪动机又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女性犯罪并非仅仅主体为女性的“男性犯罪”,从一开始便呈现出与男性犯罪相异的“轨迹”。以往的研究者对犯罪行为的研究多进行单维研究,或注重分析犯罪主体的个体因素,或注重分析社会变迁、流动诱发女性犯罪行为的作用,很少有研究者将犯罪行为放在一个动态、综合的因素体系中进行考察。本文试图将女性犯罪置于一个社会关系的综合体系中予以分析,以期把握女性犯罪所异于男性犯罪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该文概述了单位犯罪的原因和理论界对单位犯罪社会控制的探讨情况,基于单位犯罪行为的谋利性和单位行为的明显理性,建议借鉴犯罪计量经济学理论来控制单位犯罪行为,主要路径是提高单位的犯罪成本、降低单位犯罪收益、控制犯罪市场和增加合法收益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论犯罪客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体(Object)一词源出拉丁语Objectum——对象,是指与主体对立的、主体的对象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事物(不仅是具体的人和物,而是泛指一切事物及其本质)。犯罪客体是指犯罪主体的犯罪行为所指向的事物。因此,犯罪客体与犯罪主体是互为前提的,而把它们连为一体的则是犯罪行为。离开了犯罪行为,就无所谓犯罪主体、犯罪客体及其相互关系,就不能组成犯罪构成这个有机统一体。犯罪客体是组成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是犯罪构成的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犯罪所得是赃物犯罪的对象,与犯罪所生之物、违禁品、犯罪所得收益等概念之间的关系亟待厘清。犯罪所得与犯罪所生之物都是犯罪行为作用的对象,都与犯罪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都以出手为目的,但二者在产生时间、所有权归属、物品性质以及法律处置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别。犯罪所得与违禁品虽然都具有可责难性,在范围上也多有重合,但二者互不隶属。它们在定义角度、物的性质、禁止占有的原因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二者也非排斥关系,违禁品可以成为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是犯罪所得的孳息,包括犯罪所得所产生的自然孳息、法定孳息及射幸孳息。犯罪所得与犯罪所得收益在物理外观、来源、与犯罪行为的联系等方面存在区别。  相似文献   

8.
从犯罪经济学视角来看,信息与犯罪行为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信息影响犯罪行为被发现概率,从而影响犯罪行为发生水平。从信息经济学视角来看,犯罪行为的产生则源于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的道德风险。就烟草行业而言,信息不对称包括两个方面:供求信息不对称和监管信息不对称。基于上述认识,本文分析了烟草行业违法犯罪行为产生的信息机制,构建了烟草行业违法犯罪行为的系统动力机制模型,并提出了有效预防与遏制违法犯罪行为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犯罪原因的研究是犯罪学研究的核心,而对犯罪原因的研究应该重在对犯罪行为的分析。笔者遵循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特殊的顺序,阐述了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是一切个人行为的基本矛盾、个人行为社会化、越轨升级———犯罪行为等,系统地论证了犯罪原因存在于犯罪人的行为之中。  相似文献   

10.
恐怖主义犯罪是针对于平民实施的,蓄意造成人员伤亡的,意图借此对现政府或国际社会施压达到目的的犯罪行为,在我国刑法没有明确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罪是指故意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其犯罪构成在我国刑法学界已经达成共识。恐怖主义犯罪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在犯罪目的、罪过形式、危害行为表现形式、犯罪既遂类型方面存在联系。但是,两类犯罪的犯罪目的、具体行为方式、危害行为表现形式、国际刑事处遇方面也存在区别。  相似文献   

11.
犯罪是一个古老的社会现象。自从有了阶级,产生了国家,便有了犯罪行为。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犯罪行为作为阶级社会所特有的社会行为,有着不同的内涵。恩格斯曾经说过,人类每进步一次就加大一步对自已的惩罚力度。当我们迈入信息社会的门槛,步入绚丽多彩的虚拟世界的时候,一种新的犯罪行为便悄然而至,它就是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犯罪是高科技发展的副产品,对社会危害日趋严重。本文拟对计算机犯罪的特征及防治对策作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2.
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行为对象,该罪的法益是公安司法机关对本犯的查办活动。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是本犯行为人通过犯罪行为得到的财物及其收益,具有经济性、收益性、事后性和他得性。在发生法条竞合、想像竞合时,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行为成立或者可能成立其他犯罪。  相似文献   

13.
关于犯罪客体要件内涵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理论界就犯罪客体的构成要件地位争鸣已久。犯罪构成的基本功能就是为法官认定犯罪提供一种理论和法律模型。它不但要能区分罪与非罪,还必须区分此罪与彼罪,必须揭示具体犯罪的特殊本质。由于事物的本质是内在的、隐蔽的方面,它不能自己展现自己,必须通过现象来体现。这就决定了犯罪构成只能是现象形态的东西,它的各个要件也必须是客观的,能直接被人把握的行为特征。因此,能成为犯罪构成要件的只能是能从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揭示不同犯罪行为特殊本质的事实特征。犯罪客体要件是从犯罪行为的社会属性角度揭示具体犯罪特殊本质的事实特征——刑法所保护的人或物的存在状态。  相似文献   

14.
试论战争犯罪及其法律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争犯罪是现代国际法确认的国际罪行之一,对战争犯罪行为的确认和惩处是国际法和国际社会广为关注的重要问题。根据国际法中有关国际条约和国际文件关于战争犯罪的规定,从国际法发展的角度,着重分析了战争犯罪的概念及其演变,认为国际法关于战争犯罪的概念,是与其关于战争的地位以及战争主体等问题的规定密切联系的。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构成违反战争法规和惯例的战争罪的具体犯罪行为、战争犯罪国际刑事责任的认定以及对战争罪犯个人刑事责任的追究原则等相关问题。明确战争犯罪及其法律责任,有利于国际法的发展和国际社会对战犯的有效管辖和惩治。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犯罪立法及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结合刑法有关计算机犯罪的规定,对计算机犯罪的类型及罪名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计算机犯罪种类繁多,可以分成多种类型。作者对六类计算机犯罪行为即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计算机间谍犯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盗用计算机系统信息资源犯罪、计算机金融资产犯罪、滥用计算机犯罪作了研究,进而提出了完善刑法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犯罪客体是指自身合法权利和利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自然人、法人(单位)以及国家和社会,其基本特征是受侵害性和受救助性。犯罪客体的权利包括控告权、申诉权、自诉权、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权、获得赔偿权。犯罪客体的义务包括如实作证的义务、尊重国家法律和司法的义务。犯罪客体的构成条件是:享有受刑法保护的权利和利益;遭受到犯罪行为的侵害;具有特定的法律资格。自然人的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人身被害客体、财产被害客体。法人(单位)的犯罪客体可以分为经济权益被害客体和非经济权益被害客体。国家与社会的犯罪客体可以分为本国国家与社会和外国国家与社会的犯罪客体  相似文献   

17.
犯罪成本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犯罪现象和经济学的成本理论相结合 ,使分析和解释犯罪行为产生了一种全新的视角。通过对犯罪行为原因的研究分析 ,得出了犯罪是风险和收益权衡后选择的结论。为预防犯罪提供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劫机行为是严重危害民航安全的犯罪行为。联合国、国际民航组织及世界各国均对民航劫机犯罪进行积极预防和严厉打击。笔者详尽分析了我国民航1977~2007年3月发生的55例劫机犯罪,总结出我国民航劫机犯罪的三大特征:简单性、国内性和运输工具性,剖析了民航劫机犯罪产生的外因和内因,并进一步预测了我国劫机犯罪的发展变化,为劫机犯罪的预防和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非传统安全犯罪包含两部分,有的非传统安全问题直接表现为一种犯罪行为,例如毒品走私、贩运人口、海盗、跨国洗钱、恐怖主义等;另有一些非传统安全与犯罪有一定联系,可以称之为"涉非传统安全犯罪",但它们不能等同于非传统安全犯罪,必须借助于合理的机制和程序对其进行甄别和筛选。非传统安全犯罪有相较于一般犯罪的特别之处。研究非传统安全犯罪必然对治理这些犯罪的刑事政策产生一定的影响,反过来也会影响安全法治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伤害、流氓斗殴、抢劫、黑恶势力团伙、吸毒贩毒、卖淫,几乎每一样都有他们参与。而且犯罪率居高不下。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政府也采取了大量的事前预防和事后治理的有力措施。但笔者认为,针对青少年犯罪的非理性因素的探讨,还很有必要。任何一个犯罪主体都是一个有一定认知能力并有意志、有情感的统一整体。他的心理意识要素会参与到犯罪行为中,对犯罪行为的形成发生作用。从青少年还是未成年人这一特定年龄特征着,其犯罪的主要因素是受本人的生理、心理的非理性因素调节、控制的。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