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回族等穆斯林民族,在甘宁青形成南北、东西两条带状分布带,即“银平穆斯林民族走廊”“河湟穆斯林民族走廊”。两条“穆斯林民族走廊”中的穆斯林各民族,在中国西北民族居住地理分布格局和经济地理格局中,均处于中间或交界地带,在各民族之间、各种文化之间发挥某种特殊的桥梁纽带作用。两条“穆斯林民族走廊”中的回、东乡、保安、撒拉等民族,由于相对集中聚居的缘故,其文化保持较为完整,民族性、宗教性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2.
复合民族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族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崭新的多民族的共同体。各民族仍具有各自的特点,保持着各自的传统,它是许多民族在共同的地域、经济、文化和传统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的共同体,并以一定的政权作为其产生和存在的必要条件。复合民族的概念在我们的理论界还未流行。本文只把个人的一些想法提出来,意在请教和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云南“直过民族”是在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产物,有其特殊性。“直过民族”地区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各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但经济、文化、教育等仍然比较落后。“直过民族”受教育程度、人口文化素质与云南其他区域的民族相比是最低的。文章内“直过民族”的教育状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蒙古族是云南25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入居云南已有753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在与云南各民族共同的生产生活中,为多元民族文化的繁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举凡云南行省的设立、土司制度的确定、儒学思想文化主流地位的确立和推广、多民族杂居格局的形成都与蒙古族入滇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原文化通过四条途径影响云南文化:中原王朝的强行传播,云南的主动学习,汉族移民对周围的辐射,民间往来。中原文化影响了云南各民族的伦理道德及日常生活,推动了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云南文化发展水平,缩短了云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差距;中原文化打破了云南原有民族文化的平衡,冲淡了云南文化的民族特色,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云南多民族文化并存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6.
云南跨境民族多元历史文化与身份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跨境民族具有多元的历史文化,与境外同一民族在族源历史、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方面有着共通点或差异.云南跨境民族的多元文化对其身份认同产生重要影响,处理好云南跨境民族身份认同问题,必须正确认识云南跨境民族的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与内地比,云南儿童文学在文学视野、表现内容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这和云南民间文学对云南儿童文学创作的文化影响有着极大的关系.以云南民间文学与云南儿童文学的关系为视点,可以探寻并透视出云南民族文化与云南儿童文学的血缘关系.考察民间文学对云南儿童文学的当代影响,从而思考作为民族文化大省的云南儿童文学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中如何坚守自身民族特性,体现时代性及如何具有世界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多元民族文化的共生促进了云南的社会和谐,相互尊重,建设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和谐格局成为云南省民族工作的重点.多年的民族工作实践,使云南各级地方政府意识到:保护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就是保护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保护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就是保护云南各民族的精神家园,就是保护云南现代化的内源动力.云南民族融合的过程可以说是中华民族融合过程的一个缩影,因此,云南经验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归纳起来,就是要发挥国家的作用,以发展为动力,鼓励各民族的交往,树立法治权威.同时强调 "以发展为动力",通过发展来解决分配中出现的问题,以发展来解决潜在的矛盾,使每个公民都能够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清朝是历代中央王朝对云南民族地区统治最深入的一个朝代,这无疑得益于清朝武力的强大,但也与统治者在云南推行的文教政策有很大的关系。清初,朝廷势力刚进入云南民族地区,就仿前朝在云南继续推行儒学教育与科举考试,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以稳定清朝在云南的统治;雍正朝改土归流前后,为进一步深入对云南民族地区的治理,清廷在云南广行教读以化其嚣凌,构建和保持少数民族对王朝的文化认同。这些政策的实施,促进了边地云南的文化类型与内地更趋一致,稳定和巩固了对云南民族地区统治,具有典型地域色彩的、跨越族群边界的区域性称谓"云南人"出现,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同源共祖”神话母题在云南地区广泛流传,是云南各民族口头传统最主要的母题之一,承载了云南各民族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集体记忆。这些口头传统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性,并表现出了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吸收的特点,展现了云南各民族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高度认同。  相似文献   

11.
在甘南各地藏汉杂居村庄中,嗄麦诺村颇具代表性。两族村民使用汉语交流而无芥蒂,交错居住友爱互助,宗教信仰融合程度高,族际通婚已有发生并有扩大趋势,总体呈现出和谐、融洽的民族关系状况。  相似文献   

12.
游牧和农耕是东亚地区两种不同的经济形态,由此而形成了游牧和农耕两大族群,而这两大族群之间的互动是推动多民族国家的中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单一民族国家理论不能够对这两大族群的互动给予科学的解释,将其纳入到多民族国家构建的大背景下进行探讨似乎更客观.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有着丰富的历史遗产,这些遗产成为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建构资源。一方面我们需要认识有利于民族关系良性发展的历史遗产,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清理和辨析对民族关系发展存在负面影响的遗产,清醒地认识民族关系发展的状态。各民族人民应以更密切的团结应对敌对势力的挑战,消除历史上残存的不利于民族团结大局的负面因素,进而走向各民族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4.
近三十年来,中国少数族裔文学取得了重大的发展,结出了许多丰硕的果实,充分显示了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裔人民文学共同的繁荣与发展。但是,中国少数族裔文学以本民族文化复归为基本立场的选择与实践,却在促进民族文学、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程度不同的过于强调本民族立场而忽略中华民族认同一体性的问题,而这一倾向,更由于当代...  相似文献   

15.
高甲布努瑶歌文本是瑶族用壮族古壮字传抄并以北部壮语方言为主要演述语言的民间口承文献。桂西北壮汉瑶三族交错杂居的分布特征为群际接触提供重要场域,也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奠定空间基础。受接触场景中政治、交通、经济与教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清末民初桂西北壮汉瑶三族的群际接触分为积极与消极两种接触情况,其群际接触的中介变量包括群体间的依存关系、群际互动、群际情绪和认知因素等,这些中介变量所凝练出的历史经验对当前推动民族交流交融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的起源是多元的,中国各民族的共同祖先根本不存在,将伏羲、少典氏、有娇氏、炎帝、黄帝、蚩尤单独或者共尊为中国各民族的始祖是不够确切的,这样做会伤害少数民族的感情,不利于祖国统一大业和国际友好交流,也不符合宪法关于民族平等的原则。当然,这一现象本身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但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关键在于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7.
湖南少数民族对抗日战争的重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湖南少数民族同胞与各民族一道,英勇抗击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湖南少数民族红军将士北上抗日,喋血华北;在后方,湖南少数民族仁人志士奔走呼号,抗日救亡,各民族、地方武装也纷纷揭竿而起,树起了反蒋抗日的旗帜;湖南少数民族许多爱国将士也投入抗日的洪流之中,驰骋疆场,浴血奋战。湖南少数民族人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民族经济学研究思路的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族经济学这门新兴学科虽然在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诸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面临很多挑战和问题。根源在于,迄今尚未从理论上解决民族因素与经济因素怎样有机结合这一难题。民族学与经济学可以有两种结合方式:一是以民族学为主,二是以经济学为主。过去20多年的理论探索表明,民族经济学采用以民族学为主的研究思路,难以解决民族因素与经济因素的有机结合问题,难以建立起民族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框架。民族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总体研究思路从民族学范式向经济学范式转变,民族学与经济学、民族因素与经济因素的结合,应当是经济学框架内的结合。民族经济学是研究多民族国家内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经济学,主要研究稀缺性资源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稳定三大目标之间的最优化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天课制度被中国穆斯林视为"天命功课",现今依旧存在于西北回族聚居区,继续发挥着其效力,深刻影响着回族穆斯林的生活。本文试图通过甘青地区穆斯林社区个案研究,阐释西北回族天课制度的内涵及特点,并努力反映西部大开发背景下西北穆斯林社会生活的嬗变。  相似文献   

20.
黔西南布依族儿童早期教育若干问题调查显示,布依族儿童早期教育有如下特征:礼仪教育是早期教育的核心内容;对权威的绝对崇拜;浓郁的亲族观念教育;教育角色的明确分工;轻微的重男轻女;孕育在朦胧性意识中的婚恋观教育;融入禁忌教育中的生活经验教育与自然和谐观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