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情礼关系既是一个永恒的历史课题,又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课题。先秦时期,儒道两家对情礼关系就有不同的看法;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政治黑暗,情礼关系受到了挑战。何晏、王弼、嵇康、阮籍、向秀、郭象等一批魏晋玄学名士,为了重建自己的理想社会和理想人格,重新关注和思考宇宙自然与人生,探讨道德与人性。随着时事的变迁,玄学名士们纷纷以不同的言、行对情礼关系做出了不同的诠释。  相似文献   

2.
阎秋凤 《南都学坛》2013,33(3):39-41
竹林玄学是魏晋玄学的一个重要阶段。因竹林名士先后存续于曹魏正始时期和西晋时期,其思想特性具有明显的跨阶段性。建立在调整名教与自然关系基础上的儒道关系,随着历史境遇的变迁和名士主体价值诉求的变化,呈现出"调和儒道"、"越儒任道"和"儒道为一"的螺旋上升的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3.
论魏晋玄学派系之别与阶段之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以袁宏《名士传》之说为线索 ,把玄学分为正始、竹林、元康三个阶段 ,并指出正始玄学以老学为主 ,属老学系 ;后面两个阶段皆以庄学为主 ,属庄学系。复从学理的角度对这一观点加以进一步的伸述 ,指出正始玄学沿着以体摄用的理路 ,竹林玄学和元康玄学沿着以用显体的理路 ,从本体论的高度论证了自然与名教的关系 ,使时代所关注的中心课题获得了圆满的解决。东晋时期玄谈虽依然很盛 ,但于玄理没有根本的创新 ,故不可视作一个独立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任何新兴社会思潮的诞生,总以某个具有新时代性格的知识分子群为社会载体。早期玄学的形成也不例外,它首先萌发于曹魏正始年间洛阳的一批青年士族知识分子中,并主要在这个阶层中迅速弥漫开来。这些人物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正始名士。研究正始名士的人格特点及其形成轨迹,可以帮助我们从一个侧面窥知早期玄学的社会内涵及其取代汉代经学思潮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魏晋时期,儒学的思想统治开始松动,出现了儒、道、玄、佛多元文化的格局,儒家以礼制情的情礼观受到了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魏晋名士的冲击.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人对生命意识的觉醒时期,竹林七贤从生命价值、人生意义和生存状态等方面反思情与礼的关系,表现出了崇尚自然、尊重个性、追求精神超越和自由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6.
玄学作为魏晋南北朝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思潮,影响了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诸多方面,使文学创作呈现出一种由自发到自觉的发展态势。通过玄学对魏晋南北朝文学家的审美取向、创作思想和创作倾向等方面影响的研究,揭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思潮与文学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科举、禅宗与中国文化思想史的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以前,中国文化思想史(或中国文化精神史)大约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第一个历史时期是先秦两汉。这个历史时期的主要时代课题是对礼乐传统和礼乐文化的思考,其间经历了从“制礼作乐”到“礼坏乐崩”再到“礼乐复兴”这样三个历史过程。这三个历史过程也可以看作是儒学的草创、儒学与非儒学(墨、道、法、名等等)的斗争和儒学的独尊,因此无妨称之为“儒学时代”。第二个历史时期是魏晋南北朝。这三百多年,是玄学和玄学化佛学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两晋士人,以谈玄为时尚;南朝皇族,以佞佛相标榜。玄学“本体论”和玄学化的“般若…  相似文献   

8.
玄学作为儒、佛、道等多家思想交融糅合后产生的新哲学思潮,其内部诸因素并未达到实质性的融合,特别是强调伦理本位的儒家与提倡人格自由的道家,无论是在现实的处世态度还是理想境界的理论构建上都存在着差异。正统玄学理论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其中的矛盾,从而使六朝名士于内外两难中产生了双重人格,其处世哲学与理想追求也呈现异化的倾向。然而,六朝后期的士族文人逐步将玄学两大理论家王弼与郭象所构建的超越的精神境界现实化、世俗化,它体现在名士的认知方式、典型的文化行为中,更体现在六朝后期人们对理想世界追求日趋平淡冲和的色彩中。  相似文献   

9.
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 ,导致儒学的衰微。经历了建安时期的尚实用之后 ,道学、佛学与儒学的相互渗透 ,整合成了玄学和清谈的社会风气。从建安到东晋 ,不同的名士风度暗示着文人人格在新的文化环境下的变迁。散文也因之产生变化 ,其清峻通脱、纵横使气和师心独见、校练名理成为新的风貌。  相似文献   

10.
向秀《庄子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一般认为,向秀《庄子注》是魏末“竹林之游”时期的作品,这是一个误解。向秀经历了正始、魏末和晋初三个文化时代,虽然注释《庄子》的工作亦完全可能开始于魏末,但是作为一部未竟的遗著,其最终“成书”,是作者的逝世时间——西晋成宁元年(公元275年)前后。在血腥的魏晋禅代道路上,向秀曾追随嵇康,以《庄子》“人性自然”为旗帜反抗司马氏虚伪的名教之治,却最终不得不屈服于政治强权,成为西晋王朝的高官。他的《庄子注》,开辟了以“入世”精神诠释《庄子》的新思路,反映了西晋前期玄学思潮的时代精神。从表面上看,向秀似乎摈弃了魏末竹林之游的偏激倾向,回归了正始之音,以《庄》学形式,重复着儒、道合一的玄学主题,但是终极关怀却发生重大变异:返朴归真的社会理想被个体生命的舒适所替代,汉魏之际儒道哲学的社会批判精神被阉割,化为对一切不合理现实的认同。由于向秀《庄子注》表达了正始、竹林名士在第一次玄学思潮退潮时消极妥协的心态,不适合元康名士的理论胃口。因此,在玄学第二次高潮到来的元康时期被思想界冷落,未能流行于世。而当元康玄学因八王之乱再次跌入低谷时,其理论价值才被郭象重新发现。郭象以其完善的本体论学术方法,成功地吸收了向秀的思想精华,使“名教”与“自然”彻底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1.
东晋的玄释结合标志着玄学理论发展的终结,但是东晋士人,特别是会稽的名士群体,他们的人生情趣,人生态度,虽然已经渗入了崇尚虚寂的人生旨趣,追求宁静的精神境界;但是,去风的色彩还相当浓厚。他们追求自然适情,追求闲适,他们清谈,等等。他们的人生目的,显然还是玄学思潮的产物。玄学思潮起来之后,并没有提出一种明确的人生观来。玄学发展的不同阶段,玄学名士的人生取向也各各不同。但是,从玄学的基本品格而言,则它在人生态度、人生目的上还是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的,那响提拟一种委运任化的人生态度,达到物我一体、心与道冥…  相似文献   

12.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尚美时代"。这一时期政治动荡、战争频繁、仕途艰险、生死难料,黑暗动乱年间的文人名士深切感受到了前途的渺茫,理想的破灭,从而放任性情,追求眼前享受,对各种美产生了狂热追求。玄学与佛学的传入,使这一时期的审美标准趋向多元化,注重从美的角度对人的个性、情感和才能加以品评。西晋文人潘岳无论其俊秀姿容,还是其性情与文采,均符合当时审美标准。另外,潘岳自身善良重情,对母至孝、对妻专情,亲情感人、友情真挚,做官清政为民,其勤政爱民的事迹至今仍为后人传颂。中国历史上才貌双全的俊男虽然众多,像潘岳这样能够生活在尚美时代,能够符合审美标准,能够如此至情至性的俊男却屈指可数,因此,无论时代审美观如何变化,他都将是中国的美男符号,是中国理想美男子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关于魏晋玄学的研究,学术界流行一种观点,认为玄学在三国魏时已完成了它的基本构架,到了西晋,玄学发生了变异、扭曲,实际上已蜕变为儒学。笔者通过对西晋政治与玄学的考察认为西晋时期的玄学总的构架仍然是以道学为主体容纳和改造儒学,所不同的是由三国魏时崇尚老子学说变为崇尚庄子学说。玄学在西晋时代对于政治和社会  相似文献   

14.
王戎作为竹林七贤之一,其实很少受到“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竹林玄学影响,他秉承山涛入世的名士人格理想,代表了自然与名教相结合的一种实践情况。他怀儒家入世的精神而不婴事务,奉道家俭约的宗旨又广聚钱财,以其人格的二重性说明了士大大兼治玄儒的思想困境,影响了西晋时期知识分子“士无特操”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所追求的上古社会具有真淳静朴的特点,已不完全合于儒家的范畴。联系当时的主流哲学思潮——玄学,我们可以发现陶渊明对上古社会的理解与描述,更多意义上同于老庄和玄学士人。他怀疑和修正了孔子的一些说法,把复真和还淳的使命加于孔子身上,赋予儒家圣人以道家的内涵。这都与当时玄学士人的做法相通。而他的桃花源理想则是在他理想中的上古社会不可求时虚构出来的,是上古社会的具体化。这正是玄学影响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名士渊源于后汉,汉末的社会环境、风尚对名士有较大的影响。魏晋时期,社会动荡,统治者适应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的需要,调整统治政策,进一步加剧了名士的分化。由于魏晋名士的视野不同,心态各异,因而政治派别,处世姿态也不同。有士族当权派、隐逸派、依违骑墙派、恃才旷荡派。有的官居要职,实是得意;有的依违避就,随波逐流;有的与俗俯仰,同流合污;有的政治失意,恃才旷荡。一些名士把对现实的不满与自身的苦闷,表现在与时代、命运的抗争中,并通过"放达"的形式展示了思想解放、人性解放、理性自觉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7.
魏晋六朝时啸有了很大的发展 ,一大批士大夫爱啸 ,他们成为啸的主角 ,使啸的主体发生变化 ;名士和隐士之啸享誉一时 ,啸成为社会时尚 ,普遍地参与到社会文化、名士风度和魏晋精神文化的建构中 ,士大夫把魏晋之啸推向历史的高峰。  相似文献   

18.
评东晋的风流宰相——谢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东晋的一代名相——谢安,过去多只限于对他作历史事实的考评,这是不够的。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谢安的魅力在于他建立了一种中国古代士人的理想人格范式。这种人格范式有两个基本的特征:一是“内圣”与“外王”相统一的政治理想,二是“和靖”、“和任”为特点的名士人格风采。谢安的“风流”人格范式实是一种玄学儒道合一的人生设计。  相似文献   

19.
历史、史学与社会三者之间关系密切,历史以社会方方面面的内容作为自己的内容,史学是历史过程的记录者或史书撰写者的主观产物,史学所研究的直接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在中国古代不同的社会转型期,社会与史学关系表现得各不相同。本刊特辟专栏,在总论历史、史学与社会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我们又选取春秋战国时期、宋代、明清时期三个社会转型的不同节点,系统论证了不同社会形态与当时史学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
历史、史学与社会三者之间关系密切,历史以社会方方面面的内容作为自己的内容,史学是历史过程的记录者或史书撰写者的主观产物,史学所研究的直接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在中国古代不同的社会转型期,社会与史学关系表现得各不相同。本刊特辟专栏,在总论历史、史学与社会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我们又选取春秋战国时期、宋代、明清时期三个社会转型的不同节点,系统论证了不同社会形态与当时史学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