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学术界关于现代化概念的内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工业化说,文明进步说,急剧变动说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改变说以及时间概念和价值尺度说,这些说法从某种角度上都有它的道理,笔者认为比较全面和深刻的说法是急剧变动说。在前现代化时期,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极其缓慢的,呈现出一种静止的状态,在政治上也体现出一种超稳定的状态,而现代化开始后,经济上的急剧变动和政治上的活跃成了它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产业结构变动,而且还在产业结构变动中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加快,我国正处在产业结构急剧变动时期,如何正确认识中小企业的发展机遇和面临的挑战,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引导中小企业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中小企业继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3.
社会的细胞是家庭,家庭的基础是婚姻,因而婚姻关系的变动能折射出社会变迁的节奏。作为社会急剧变化形式的经济危机,除对社会整体造成沉重打击外,对个人及家庭的婚姻关系也有不容忽视的冲击。在上世纪30年代席卷全球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中,各国的婚姻关系就出现了与寻常不同的变动特征,结婚率与离婚率均呈下降的趋势,这在同时期的上海地区也有明显的体现。这也充分说明了社会经济因素在婚姻变动中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旧桂系统治时期,是广西社会急剧转型的一个时段,社会结构和民众社会生活方式由传统向现代的日趋转化.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新旧结构的更替过程中,呈现出多层面的交错运动态势和复合性、非自主性、非统一性、迟滞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略论近代时期山西农村的人口变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山西农村的人口变动,在整个近代中国农村,特别是在北方各省农村,具有突出的代表性,反映近代山西农村经济发展变化的新特点、新趋势。一人口数量与分布的变化及其表现进入近代时期,山西农村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山西农村人口①发生了很大变动。首先表现为人口数量、人口分布发生急剧变化。先看人口数量的变动。近代前期,即1840年<道光二十年>至1877年<光绪三年>,因  相似文献   

6.
鄂豫边界地区的红枪会,是地主阶级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而建立起来的土著武装组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农民运动蓬勃兴起,豪绅地主为了对抗和破坏农民革命运动,纷纷建立起反动红枪会组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种反动武装力量急剧发展,充当了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是云贵地区以苗、彝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央政府设流官加强统治,同时封建地主制经济占了统治地位,绝大多数地区进入了封建社会。这时期,大量汉族人民进入,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有利于这些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但是,由于明清统治者的残酷镇压与统治,各少数民族退居山区和半山区,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是近代以来云贵少数民族地区长期落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代,、是中古反动精神统治的颟顸麻木的中国在世界民主科学的潮流冲击下开始觉醒、探索、抗争的重要时期,是中国思想界一个颠簸激荡、急剧变化的历史阶段。在这场大变革中,作为小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者的鲁迅的世界观是复杂的。他当时复杂的世界观中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了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收入差距变动,指出我国收入差距对于经济增长的积极效应,最多也只可能存在于某个特定时期;适当地缩小收入差距,至少并不会导致降低经济增长的代价;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收入差距变动,也许并不存在必然的“定律”。讨论了城乡人口结构变动、收入结构变动以及高收入人群缺失对收入差距估计结果的影响,指出了未来收入差距变动的潜在风险。最后,简要说明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0.
第三章 渤海国的封建化及其政治的发展 渤海国从大祚荣起至未王大諲譔灭亡止,共传十五世,历时二百二十九年。 大祚荣及第二代王大武艺统治时期,是渤海政权建立、巩固和初步发展的时期;第三代工人钦茂对渤海的统治时期则是渤海国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时期。这时的渤海,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化,从奴隶制发展成封建社会。渤海政权更加巩固强大。但大钦茂死后,由于王族内激烈的争权斗争,渤海政局出现动荡。至第十代王大仁秀统治时,渤海又出现一次大发展,势达极盛。宣王大仁秀的统治及其以后几十年的繁荣,是渤海史上的中兴时期,以  相似文献   

11.
从汉武帝时期经略西南夷地,在洱海区域设置统治机构,初设数县,分隶益州郡和越嶲郡,后汉以此数县属永昌郡,到蜀汉就成立云南郡,领八县。此所谓洱海区域,主要是指蜀汉、西晋时期的云南郡地。当汉、晋时期,洱海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比其他区域落后,王朝统治势力也比其他区域逊色,而该地人民反抗统治的斗争则最为强烈。但是屡次反抗都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后半期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日本、欧共体的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使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国、日本、欧共体”三足鼎立之势,最引入注自的是欧共体自1985年开始推行的到1992年底完成的内部统一大市场的竞争战略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欧共体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其经济的任何变动都会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当前欧共体经济的变动趋势和原因,对制定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伊丽莎白一世宗教改革思想的形成杨玉林1558年,伊丽莎白登上英国王位,开始了她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政治统治。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正值英国社会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转折时期。继位之初,英国是个经济萧条、政治分裂、在国际事务中无足轻重的国家。45年后,英...  相似文献   

14.
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人主北方,是我国历史上一段分裂割据时期。在十六国政权中有十三个(三凉、三燕、三秦、两越、夏、成汉)政权是由少数民族——五胡(匈奴、揭、鲜卑、氏、羌)建立的。这些政权存在的时间有长短、统治区域有大小、统治手段有差异,且之间相互攻伐争战不已。那么这些胡族政权的统治具有哪些主要特点呢?本文试就此加以简单论述。1、经济方面实行封建剥削,发展农业生产。尽管这些民族原来自身发展水平不高、汉化程度不深,但统治中原地区以后,处于封建经济的汪洋大海包围之中,又从巩固自身统治着眼,他们不得不放弃本…  相似文献   

15.
著名中国经济史专家,人民大学经济系孙健教授于1988年元月2日应邀来我校讲学。 孙健先生对中国经济史研究有很深的造诣,在国内外颇具盛名。这次在我校讲学期间,对“中国现代经济史”分为四个时期,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经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经济”、“抗战时期的社会经济”、“解放战争时期的社会经济”等内容作了十讲。系统地讲述了中国自1919年至1949年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史,并提出了许多精辟独到见解。同时,孙先生就目前国内的经济改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等问题同  相似文献   

16.
西汉初年,在新纳入统治区域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继续实行《蛮夷律》。汉武帝时期,在南方地区实现“初郡”政策。通过对比汉朝在海南岛的治理措施,可知“初郡”政策与《蛮夷律》精神是一致的。汉朝在海南岛的统治,受到当地经济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放弃了在海南岛的直接管辖权。这表明,随着汉武帝时期新纳入统治的地区增多,以中原经济核心区为支撑的《蛮夷律》,在实施过程中受到扩张成本等的限制。  相似文献   

17.
致仕制度(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官员年老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官员致仕制度多袭明制,但仍有其独特的变化和规定.尤其在晚清时期,统治危机急剧加深,对于年老官员的致仕问题,清朝最高掌权者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致仕年龄的无定制和灵活性,以及致仕待遇的优厚性这两大特色在此时期表现的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托勒密埃及是古代埃及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这段统治相对于法老埃及来说是外来的政权形式,它的统治在法老埃及基础上又融合了希腊人的专制主义统治,从而形成了兼具东西特色的政权模式,经济上主要反映在国王的官僚机构对农业、工业、商业、金融业等领域的管理上,体现出了一种垄断和专营的特点,这较之法老埃及时期的统治方式来说是一种更加严格的统治模式。  相似文献   

19.
继春秋之后,我国进入了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之际,是我国古代的变动的时期。汹涌澎湃的奴隶起义,给奴隶主贵族以沉重的打击。从根本上动摇了奴隶主的反动统治。铁工具和耕牛广泛使用,使农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新兴的地主阶级极力夺权,以取代奴隶主专政。春秋初期周天子封分诸侯一百多个。到战国时期,实际上只剩下齐、楚、燕、赵、韩、魏、秦等  相似文献   

20.
致仕制度(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官员年老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官员致仕制度多袭明制.但仍有其独特的变化和规定。尤其在晚清时期,统治危机急剧加深,对于年老官员的致仕问题,清朝最高掌权者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致仕年龄的无定制和灵活性.以及致仕待遇的优厚性这两大特色在此时期表现的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