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的实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有力工具,必须保持彼此之间的协调。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如果从配合的形式上分析,主要包括政策工具的协调、政策时效的协调、政策功能的协调以及调控主体、层次、方式的协调。我国政府对宏观经济的管理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由直接控制向间接控制逐步过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控制逐渐成为政府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我国的财政政策正向公共财政模式过渡,财政政策的扩张效应呈现递减态势。在现阶段,应该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加大对中小金融机构资金的扶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的投资,从而通过有效的货币政策稳定价格指数,保持必要的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2.
<正>宏观调控是政府弥补市场缺陷、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方式。作为宏观调控两大政策工具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其有效搭配及作用发挥,在一个国家的宏观政策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现实情况是,国内外政府在实施宏观经济调控过程中,大多习惯于单独应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却往往忽视了两者的协调与配合效应。因此,分析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及其配合效应,对于进一步预测宏观经济走势、认识宏观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的效应特殊性,指导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等,都具有非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财政货币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健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机制。为此,就要提高财政调控经济结构的能力;健全银行债务清偿机制和风险抵押机制,确保银行与企业债务的良性循环;建立健全和完善资本市场,加快对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加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手段的建设,突出国债与公开市场业务和政策性投融资与财政贴息这两个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防范金融风险也成为近年来政策实施的重要目标。通过构建多目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模型系统以及宏观调控政策模型,结合时变参数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和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估计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盯住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和金融风险周期三类目标的时变政策取向和政策效果,并基于反事实方法得到调控三类目标的最优宏观调控政策搭配。结果表明:(1)货币政策有逆周期调控经济稳定、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的政策偏好,而财政政策对三类目标调控的政策取向会随着三类目标在某一时刻的重要性不断进行调整;(2)从政策效果看,价格型货币政策对三类目标有明显的调控作用,而数量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随着政策目标的转变,效果会有强弱差异;(3)从反事实结果看,总体上,只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才能够使得调控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和金融风险周期目标的政策效果最大化。因此,应充分发挥不同货币政策规则的优势和财政政策在调控宏观经济运行上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注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搭配。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转型时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国家宏观调节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仍存在障碍;(1)财政、货币政策各自为政;(2)财政调控功能严重弱化,金融调控“独木撑天”;(3)财政与银行的职能混淆不清;(4)企业体制方面的缺陷;(5)财政、货币政策的调控手段不健全。而对这些障碍的消除,应从以下几下面进行:(1)国务院成立一个时政金融委员会或领导小组性质的机构;(2)明确财政、货币政策的各自侧重点;(3)重构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4)强化财政调控力度;(5)寻找财政、货币政策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一方面存在着通货膨胀压力,另一方面,社会总需求结构失衡严重,消费、投资、出口之间的比例关系极为不协调。经济失衡的复杂性,使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成为我国宏观调控面临的难题之一。因此,面对新的形势,确定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提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的效果,通过两大政策的配合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优化总需求结构。  相似文献   

7.
财政政策与货币是调节需求的两大宏观经济政策.80年代以前,由于实行计划经济,我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财政与货币政策.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利用在西方广泛流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控宏观经济.随着经济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作者从政策的调控手段、调控力度、调控方向、搭配形式等方面将80年代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与90年代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加以比较分析,力图找出产生变化的原因,并对其中的经验与教训加以剖析,从而为今后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调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1998年我国具体情况出发,在论述具有特色的1998年宏观调控政策形成的基础上,分析了宏观调控政策的协调。主要是:经济发展目标与扩大内需的经济发展战略相配合;扩大内需战略与调整投资计划相配合;扩张的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相结合;扩大投资需求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相结合;扩大内需与加强外贸工作力度相配合;扩大内需与增加供给、调整结构相配合。这种协调的意义,不仅在于促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而且创造了在“软着陆”实现后防止经济滑波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由于我国目前宏观调控的微观基础建立在二元混合体制下的微观行为主体之上,我国政府的政策选择———以扩张性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为主的效应分析也应建立在二元混合体制的微观基础上。从扩张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效应的技术系数分析来看,扩张性财政政策在扩大社会总需求方面比扩张性货币政策更为有效。从这两种政策的调控成本看,扩张性货币政策比扩张性财政政策更为可取。因此, 这种政策效应各有优劣,在短期内,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扩大内需起了较大作用,但是由于其调控成本过高,中长期内继续使用财政政策的余地越来越小。从长远来说,宜以货币政策调控为主。  相似文献   

10.
近日,旨在部署2007年全国经济工作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其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展农村经济等内容组成了明年经济工作的八项主要任务,而房地产宏观调控成为少数被重点提及的行业之一。会议称,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合理引导和有效调控;要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和社会发展政策的协调配合,继续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在政策落实上狠下功夫,确保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落到实处。“这是继10天前全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部际联席会议通报房地产市场调控情况…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自 1996年实现“软着陆”以来 ,一直处于经济周期的低谷 ,出现了通货紧缩的势态。本文通过反观我国的经济金融背景、货币政策措施 ,对通货紧缩条件下的货币政策进行效应分析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宏观审慎管理与货币政策的双支柱体系能否有效实现价格、金融、经济的多重稳定有待检验。实证研究发现:(1)宏观审慎政策可以有效应对信用风险冲击,减缓波动,使经济、金融保持稳定;(2)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搭配在应对不同外部冲击时的效果不同,面临技术性冲击时放松宏观审慎政策能更好地调节经济;(3)宏观审慎政策对经济波动、金融波动的影响存在U形效应。因此,考虑宏观审慎政策、货币政策的协调搭配,更为灵活地调控宏观审慎政策幅度将有助于减少我国经济、金融波动,顺利度过经济结构转型期。  相似文献   

13.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我国通货紧缩的现状,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方面采取了下调利率、增加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和再贴现等多项措施,但经济系统对此反应平淡,经济增长缺乏持续的推动力.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从中央银行到企业之间,传导机制出现了严重的障碍,从而影响其效力的充分发挥.因此,在定性分析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股票价格渠道、汇率渠道、预期渠道三者共同传导的.  相似文献   

14.
利率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有效调控的关键,而我国长期以来以直接控制信贷规模为手段,对利率实行严格管制的货币政策已不适应金融改革的发展。当前我国实行利率市场化还有很多困难,但是,由直接控制到间接控制,由浮动管理到完全市场化体制改革是货币政策转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从控制论角度分析政策对经济产生的自动稳定作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作用.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应重在对经济进行结构性调整,不断提高经济效率,既重视GDP等经济指标的增长,更重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缩小贫富差距,扩大就业,强化生态建设和节约能源,提高控制系统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过度的金融衍生品创新与金融自由化是美国爆发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危机迅速涉及全球,使各国金融资产遭受严重损失,国际贸易受到重创,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生活。各国相继采取措施,实施金融救助方案、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整产业政策,促进实体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已初见成效。从当前情况看,各国一面采取措施刺激经济增长,保证就业,一面防范贸易带来的新风险,还在考虑终止刺激政策的时间、方式和速度,对通货膨胀严加防范。更重要的是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以迎接新技术革命和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过度的金融衍生品创新与金融自由化是美国爆发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危机迅速涉及全球,使各国金融资产遭受严重损失,国际贸易受到重创,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生活。各国相继采取措施,实施金融救助方案、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整产业政策,促进实体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已初见成效。从当前情况看,各国一面采取措施刺激经济增长,保证就业,一面防范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新风险,还在考虑终止刺激政策的时间、方式和速度,对通货膨胀严加防范。更重要的是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以迎接新技术革命和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金融深化与本外币政策的协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深化进程中人民柬内外政策的协调问题十分重要。文章从本外币政策协调的含义入手,在结合日本、美国本外币政策协调的个案分析基础上,对我国人民币内外政策的协调的现状和成因展开剖析,并提出在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过渡期内,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人民币内外政策的协调如何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革。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7年以来,我国就一直出现需求不足、经济增长乏力等现象,我国政府对此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并未取得很大的成效。但对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效应进行因果分析与协整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财政、货币政策效应并未失效。应针对我国财政货币政策效应不佳的原因,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和协整检验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二元政策目标框架下,货币供给具有较强的外生性,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的厌恶性正逐渐超过对经济增长的偏好性;相对于信贷渠道而言,货币渠道对货币政策传导的贡献度不高,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信货渠道来影响总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