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是高等教育法赋予高校的基本权利,但在招生自主、专业设置、教学管理、财务自主及国际学术交流等方面的自主权并没有完全落实.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要采取切实的措施,落实高等教育法对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若干规定.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从教育界的呼吁到国家的立法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历程。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虽然有很大进展,但现阶段还存在政府宏观管理的职能尚未完全转变、高校的自主办学还缺乏必要的和健全的评估及监督措施等问题。回顾和反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历程,将是我国高等教育下一阶段更好更快地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3.
高校拥有办学自主权,依法自主办学是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现今高校办学自主权受到政府职能的重要影响而不能真正落实。为了保证高校拥有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治校、实行民主管理的权利,政府应该转变职能,改革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内容、方式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制约因素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多个方面对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制约因素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认为高等教育改革理论滞后、政府职能转变滞后、高校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高等教育法制不健全、高等教育评估机制不健全是制约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落实和扩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政府主导型高等教育市场化模式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等教育市场化在许多国家成功实施的经验表明 ,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有必要进行市场化改革。结合我国国情 ,应实行政府主导型的高等教育市场化模式。这种模式是在政府的主导下把市场机制引入高等教育领域 ,依靠市场机制调节高等教育资源 ,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益 ,增强社会力量参与高等教育的办学和管理的积极性 ,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飞速发展,高校办学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但与此同时,也使高等教育的发展充满了各种风险,特别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常因财政拨款有限、地理位置欠佳、科研局限性大、社会影响力小等因素使得办学风险进一步突显,这既有高校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无法控制的大环境的原因.为了防范和化解高校办学风险,地方高校管理者应在办学过程中牢固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强化风险防范意识,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以保证地方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京师大学堂的创立开始,分清朝末期、民国和解放后三个时期大致考察了我国政府与高等学校之间的关系,从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高校办学自主权和民办高等教育等四个角度,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片面认识,指出我国在处理政府与高等学校关系上应该注意克服政府恐惧症、制度依赖症和自主权适应性紊乱以及忽视民办高等教育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京师大学堂的创立开始,分清朝末期、民国和解放后三个时期大致考察了我国政府与高等学校之间的关系,从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高校办学自主权和民办高等教育等四个角度,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片面认识,指出我国在处理政府与高等学校关系上应该注意克服政府恐惧症、制度依赖症和自主权适应性紊乱以及忽视民办高等教育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对于人类文化的传播、人才的培养以及为社会提供多方面服务等,有着它的特殊作用。要很好地发挥这些作用,首先就必须遵循高校自身的发展规律。高校发展的规律究竟有哪些?现在要全面而准确地回答这一问题为时尚早,但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和考察高校自身的发展逻辑,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自主办学是高校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就此而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和出路在于使高校具有办学自主权。  相似文献   

10.
管理体制不顺是制约中国地方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管理体制和财政资助两个方面介绍了美、加、德、日四国管理公立高等教育的做法,并归纳总结了其一些规律性方向,如省/州政府是公立高等教育的最主要管理和资助者,联邦政府对公立高等教育进行宏观管理,地方政府支持公立高等教育的管理,高度重视高校的办学自主权。结合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地方高校的管理实际,提出中央政府间接宏观管理高等教育,省级政府统筹管理高等教育,地方政府重在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大学的自主与自律是由大学组织属性决定的相伴而生的一对范畴,随着大学与社会关系的愈加密切,两者之间更是相依而存且缺一不可,否则大学很难办也办不好。本文在分析讨论大学何以需要自主办学和何以需要自律办学的基础上,得出了大学的自主和自律均是确保大学既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又忠实于社会责任之大学理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大学精神与大学科学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学精神是关于大学科学发展的价值取向,是决定大学科学发展的潜在性、源头性、关键性、难以量化的因素,它对大学发展与完善发挥着凝聚、导向、规范、激励、调适、辐射作用。大学精神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历史性概念,不仅不同时期大学精神不同,同一时期不同大学的大学精神也不同,就是同一大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大学精神也有所不同。概括起来,大学精神具有独特性、历史性、时代性、开放性、先进性、凝聚性等基本特性。大学精神的内容包括:独立、自由精神,科学、批判精神,开拓、创新精神,人文、社会关怀精神。大学精神的培育与创新途径有: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发扬科学、民主的理性精神,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培养学术犬师。  相似文献   

13.
创业型大学兼具创业和创新精神,充满活力与希望,是能适应时代的可持续发展机构。在分析创业型大学的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创业型大学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创新性、抗风险性、向知识资本转变、主动进取的创业文化、资金来源多元化、可持续性等基本特征,同时针对我国研究型大学的转型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大学章程是大学精神传统、功能定位和管理架构最为重要的法定表述和综合限定。一所大学章程的制定过程,也是该大学总结历史、凝练特色和筹划未来的研究过程。制定大学章程必须在普适与个性、现实与理想、国际与国情之间寻求到恰当的平衡点,继而构建和凸显大学精神,并探索我国大学依法治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学“世俗化”过程中逐渐出现“庸俗化”趋势。大学的“学术化”和“世俗化”的冲突源自大学逐渐脱离教会控制、出现世俗教育内容和形式之时,主要表现为对大学价值理想的不同认识。大学的发展应由“纯学术化”向“世俗”的“学术化”转变,从而实现“学术化”和“世俗化”的协调,而不是由“学术化”向“庸俗化”的堕落。  相似文献   

16.
从"氛围"到"制度"再到"品牌",是大学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的特征。大学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以氛围营造为基础、以制度建构为导向、以品牌塑造为手段的动态三维结构。文化是大学氛围、制度与品牌的共同内核,是大学生存发展变迁的主线。大学文化与大学氛围、大学文化与大学制度、大学文化与大学品牌相互关系的历史和现实状况表明,大学发展的最终依据是文化传承、文化变迁与文化创新,因而就文化机构而言,大学发展的最理想形态是"文化有机体"的生命存在。弘扬中华文化传统,启发学术文化自觉,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建设文化校园,实施文化育人,是中国现代大学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7.
氛围·制度·品牌——大学文化育人的三维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氛围"到"制度"再到"品牌",是大学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的特征.大学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以氛围营造为基础、以制度建构为导向、以品牌塑造为手段的动态三维结构.文化是大学氛围、制度与品牌的共同内核,是大学生存发展变迁的主线.大学文化与大学氛围、大学文化与大学制度、大学文化与大学品牌相互关系的历史和现实状况表明,大学发展的最终依据是文化传承、文化变迁与文化创新,因而就文化机构而言,大学发展的最理想形态是"文化有机体"的生命存在.弘扬中华文化传统,启发学术文化自觉,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建设文化校园,实施文化育人,是中国现代大学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8.
大学的存在价值正受到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感知能力的挑战。大学需重视大学体验以实践大学精神,通过适应社会发展、开发自身优势应对新的挑战。大学体验是指由大学教育活动引发,沉淀后留在记忆中的个人或集体的心理感受,分为认知体验、情感体验、行动体验和关联体验,具有维系、教育和筛选的作用。大学管理者应通过合理设计大学活动、积极挖掘大学故事和努力营造校园环境构建良好的大学体验。  相似文献   

19.
试论大学理念及其变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学理念是大学之时代精神 ,它总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大学制度的变迁而发生变革 ,大学理念的创新是大学制度变革的重要条件。在当下大学理念的讨论中 ,应反本开新 ,消解普适主义追求的倾向 ,超越“内在逻辑”与社会对应的思维模式 ,满足大学理念变革的新诉求  相似文献   

20.
现代大学萌芽于12世纪的欧洲,然而研究型大学创始于17世纪的德国,1694年哈雷大学的建立开创了现代大学之先河,运用了现代哲学和科学方法,并有意识地强调了研究和学术自由;1737年哥廷根大学的落成,促进了现代大学的进一步发展,图书馆及相关设施的建立,使研究型大学模型初具;创立于1810年的柏林大学开创了大学教育的新纪元,学术自由和教研结合两大原则正式确立起来并成为现代大学的显著特点,研究型大学从此兴起。研究型大学是德国社会的独特产物,是在一种适宜条件下产生的,它在很多方面不同于传统大学。因此,对研究型大学在德国兴起进行历史考察,无疑会加深我们对研究型大学产生的背景及其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