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初唐咏物诗创作风气颇盛。与六朝咏物诗相比,初唐咏物诗体现出如下新气象:宫廷咏物诗祛离了南朝宫体咏物诗的香艳气息;王绩、四杰、陈子昂、郭震等的咏物诗一定程度上回归了诗骚及汉魏以来的比兴传统;沈佺期、宋之问等宫廷诗人遭到贬谪后创作的少量咏物之作,多触物生感,情志内涵有所拓展。  相似文献   

2.
唐代咏物诗发展之轮廓与轨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分初盛中晚四个阶段简要勾勒了唐代咏物诗的发展轮廓与轨迹。认为初唐咏物诗是唐代咏物诗的变革形成期。盛唐咏物诗以杜甫李白为代表,走向了成熟与繁荣,具备了唐代咏物诗的个性特征。中晚唐为咏物诗繁荣昌盛的继续与深化阶段,出现了各种主要创作倾向,流派众多,风格各异。  相似文献   

3.
武后至中宗时期游宴之风日盛,武则天和上官婉儿是重要的发起者和参与者,促进了这一时期宫廷游宴诗歌的兴盛,通过分析两人及其相关诗人的游宴作品,使我们初步了解初唐诗歌发展的一个侧面,以正确评价宫廷游宴诗在初唐的地位以及影响。  相似文献   

4.
跨度近百年的初唐是唐代诗歌的发轫时期,也是送别诗发展的一个关键时间段。初唐时期的送别诗数量虽然有限,但是具有重要的文学、文献和文学史价值。初唐送别诗的创作格局中,主要存在三种体式的诗歌:存在于宫廷环境中的宫廷送别诗,以创作上的集体性和风格上的富丽性为标志;活跃在贵族官僚阶层的送别诗,其中的送人赴任的饯送诗、涉及贬谪的送别诗具有诗风、诗体的转折意义与示范价值;代表文坛新鲜血液的底层文人创作的送别诗,这类诗歌将送别诗拉回到抒情的轨道上,气势激昂,感情热烈,启盛唐之先鞭。送别诗的频繁创作使初唐文坛保持着活力与生命力,也体现了唐朝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南北文化交融的时代特征。初唐送别诗是整个唐诗从宫廷走向江山与塞漠的表征之一,对后来的同主题诗歌创作起到了开创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咏物诗是我国占代浩大的诗歌王同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历朝历代几乎都有咏物诗佳作。尽管咏物诗名称出现于唐代以后,但作为文学文体意义上的咏物诗则萌芽于先秦时期。《诗经》中虽然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咏物诗,但它在描摹物态、借物喻人、托物起兴等方面对后世咏物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可以说《诗经》在咏物诗的流变发展过程中的导源作用不可忽视,它开启了中国古代咏物诗发展的序幕。  相似文献   

6.
沈佺期和宋之问是初唐诗坛上著名的宫廷诗人。“沈宋”的佛理诗,是初唐佛教发展状况的一种反映。宫廷诗人的普遍人格特征决定含有佛教义理的宫廷应制诗,仍难脱离点缀升平、歌功颂圣的富贵相。人生际遇的改变,促使“沈宋”对佛道有了真正的感悟,诗作也显出了一些骨鲠之气,但这些诗作是遭受打击后从佛道中自求精神慰藉的产物,当命运再次转折时,他们会很快恢复宫廷诗人的角色。本文探讨了以“沈宋”为代表的初唐宫廷诗人与佛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初唐诗歌的主体是宫廷诗,在这些宫廷诗歌中,有不少作品反映了初唐各种宫廷宴游、集会活动,且名目繁多。有为友人饯别的,有文士雅集聚会的、有节日应景的,有大臣侍宴的、有相携游赏山水风光的,有同僚聚会联络感情的等等,《全唐诗》和《全唐文》中留下大量此类“命题即同,体制复一”的宴集作品,是初唐宫廷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初唐时期胡、汉民族之间的融合而促使文化融合代替南北朝时期文化冲突的历史事实,进一步论证了文化上的融合不仅内在地加速了各民族文化心理上的融合,而且也外在地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在民俗及服饰等方面的借鉴与吸收的客观现实。从而提出了初唐时期是一个男人打马球、女人荡秋千的自主时代。就初唐审美文化的总体倾向而论,这又是一个不拘礼法尚风流的时代。  相似文献   

9.
"珠英学士"因大型类书<三教珠英>的修撰而得名.在近四年中,"珠英学士"于修书之余,"日夕谈论,赋诗聚会",客观上造成了一个唱和赋诗、研讨诗艺的大好机会,从而形成初唐后期规模最大的一个宫廷诗人群体.作为一部当代诗选,<珠英学士集>是研究初唐宫廷诗坛状况与诗风流变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通过"珠英学士"诗歌活动和<珠英学士集>的考察,会使我们对诗歌声律化进程与初唐宫廷诗风流变获得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初唐宫廷诗歌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唐朝建立初期政治文化建构的要求和方向,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唐人关于政治建构的某些思考。从宫廷诗歌普遍具有的颂美特征来看,它体现了国家开创阶段所强调的加强君臣伦理秩序的要求;从宫廷诗歌在某些情况下显示出的反思精神来看,它显示了基于儒家伦理而形成的对于统治根本原则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齐梁时期,咏物诗创作不仅题材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也表现出艳情化、娱乐化、类型化、体物为妙的特征。咏物诗人在内容以及艺术技巧上的精雕细琢使得咏物诗与前代相比,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了很大提高,从而促成了咏物诗在齐梁间的繁盛。  相似文献   

12.
初唐宫廷诗歌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唐朝建立初期政治文化建构的要求和方向,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唐人关于政治建构的某些思考。从宫廷诗歌普遍具有的颂美特征来看,它体现了国家开创阶段所强调的加强君臣伦理秩序的要求;从宫廷诗歌在某些情况下显示出的反思精神来看,它显示了基于儒家伦理而形成的对于统治根本原则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咏物诗始兴盛于南朝,学界多有论及。其实咏物诗在两晋时期就已出现,因为存世数量不多,所以一直以来不被重视。两晋作为咏物诗由比体向赋体转化的衔接时期,对比体咏物诗由情入理的完善和促成后世赋体咏物诗的兴盛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上官婉儿两朝专美的身世经历是一个传奇,而她独树一帜的宫廷诗歌创作,以及她在宫廷酬唱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对唐诗发展颇有影响.武后、上官婉儿等女性在政治及文学上专权的局面,激活了初唐中后期诗坛,也创造了一个女权文学的神话.在上官婉儿的推动下,这一时期的诗歌在形式上走向了成熟,在内容、意境、风骨方面为盛唐诗的创作做了多方面的准备.  相似文献   

15.
本文按照咏物诗自身的发生发展、起落消长的运作情况,勾画和描述了古代咏物诗不断演进、流变的过程,展示了各个时期咏物之作的新的进展和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6.
按照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时间顺序,简要论述唐诗中各类女性的形象及其变迁,指出:初唐女性题材诗歌以描写宫廷女性的上官体、历史美女题材为主;盛唐时期,除宫廷女性题材、历史美女题材继续大行其道以外,思妇、怨妇、弃妇、征妇、勇妇题材盛行起来;中唐时期,由于战争频仍,有关思妇、怨妇、弃妇、征妇的诗歌题材更多更广,贞妇烈女及妓女题材也有所表现;晚唐诗人不仅关注女性的外貌之美,更关注女性的内心世界。有唐一代,除男性诗人关注女性,写下了有关女性题材的大量优秀诗作以外,不少才华横溢的女性诗人从关注自身的角度出发,也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相似文献   

17.
入蜀是初唐时期渐成规模的文士区域性游历现象,包括知名诗人、文坛盟主在内的众多文士出入蜀地,创作出大量入蜀题材的诗歌,引发一系列诗坛反响。其一,初唐诗坛呈现诗分朝野的格局,入蜀诗人的蜀中诗作呈现特有风貌,加剧了朝、野两路的格局表征。其二,蜀中形成了若干文人群体,宴集交游唱和活动是其沟通情感、切磋诗艺的重要平台,诗风相互影响。其三,入蜀朝官游走在宫廷与蜀地之间,使朝野诗坛形成沟通互动,对初唐诗坛摆脱宫体诗风的阴影,产生突破性进展有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南朝梁代开始,宫廷成为诗歌的创作中心,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初唐。本文认为:贞观时期宫廷诗风较之前代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是诗歌意境的拓展,表现出对“大”的事物的普遍兴趣;其次,诗歌中体现了南朝宫廷诗所缺少的强烈个性色彩;第三,不少大臣开始自觉地用诗歌来干预政治。这些变化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白居易是唐代创作咏物诗最多的一位诗人。白居易的咏物诗在题材类型选取上,与前代相比没有大的差异。但在思想内涵上,却有很大的创新。白居易不仅将咏物诗融入个人世俗生活,同时他通过讽谕类咏物诗观风知政,进行诗教书写,在寓言体咏物诗中委婉表达其人格品性与政治立场。这些诗歌思想内涵丰富,彰显出针砭时弊,干预现实政治的社会意义,因而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咏物诗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南朝时期是我国咏物诗的繁荣时期。据不完全统计,齐梁以前上溯到《诗经》,留存下来的咏物诗不到五十首,而南朝时期的咏物诗竟高达三百多首,并且其审美触角所涉及的物象种类大为扩展。这一特殊文学现象的出现,既是文学本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南朝诗人独特的生活环境、创作环境、新变文学思想、独特审美心态以及客观事物取得独立审美价值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南朝咏物诗的审美对象、审美内涵及审美表现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