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导读     
当前,学界对于人口迁移是否属于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有正反两个方面的观点。赞成者认为,迁移可以改善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迁出地的生态环境;迁移是移民的生计策略;迁移带来的收入有利于迁出地的社区和家庭适应气候变化。反对者认为,气候变化引起的迁移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失败,需要采取控制措施;迁移的结果通常是不理想的;强制性违背了受影响人口的意愿;迁移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适用的策略。严登才博士后和施国庆教授的《人口迁移与适应气候变化:西方争议与中国实践》一文通过对我国气候移民实践的分析发现:气候变化影响人口迁移动因具有多元性,包括个体与家庭、政府干预和外部环境因素;迁移形式具有多样性,包括自发性、激励性和强制性迁移等;在适应气候变化措施中,迁移与工程、技术性措施同等重要;迁移效果是非线性的,取决于移民政策与规划的制定、资源的整合与互济、工程的实施与管理、政府的移民理念等。为了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需要将气候移民纳入适应气候变化战略规划、强化气候变化风险管理、为人口迁移与安置创造条件,逐步规范和完善迁移与安置政策与行动。  相似文献   

2.
关于生态移民的定义、分类及若干问题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生态移民是因为生态环境恶化或为了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所发生的迁移活动,以及由此活动而产生的人口迁移。它可分为自发性生态移民与政府主导生态移民、自愿生态移民与非自愿生态移民、整体迁移生态移民与部分迁移生态移民,等等。确定迁出地与迁入地是移民工程成败的关键。我们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既要考虑保护和恢复迁出地恶化的生态环境,也要考虑不会对迁入地造成新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对移民的经济补偿方面,在做到补偿充足的前提下,配以相应的政策措施。在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时,一定要让移民自身参与政策和计划的制定,以避免外力强制作用下的文化改变。  相似文献   

3.
以YW村为个案,认为非自愿迁移对老年移民农业生产、家庭养老和社会适应等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搬迁后,土地资源减少、收入来源单一化、刚性支出增加;子女在家庭养老中的经济支持力度下降、代际支持网功能受限、辅助性支持网作用明显降低;老年人生活空间狭窄,社会适应较差。改善老年移民生活状况需要加强政府外部资源的供给,健全老年移民社会保障机制,完善移民补偿与安置政策,建立移民效益共享机制,构建老年移民社会安全网。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的陕西商洛是一个移民聚居区,移民聚居区的形成既与移民迁出地的政策、社会、政治、自然等因素的"推力"有关,也与商洛区域内气候、交通、人文、政策等因素的"拉力"有关,是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政府的移民奖励政策则推动了这一进程。移民聚居区的形成给商洛社会经济文化带来全面而深远的影响。研究本课题对于商洛正在进行的移民搬迁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移民返迁问题是移民后研究的重要内容,由于灾难移民研究起步较晚,因此该领域移民返迁的问题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本研究借助“推拉理论”和我国水库移民、生态移民等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结构性访谈方法,对汶川地震跨市州异地安置羌族移民的返迁意愿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发现,在迁出地推力因素、迁入地拉力因素、制度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影响下,羌族灾难移民在异地安置初期具有较低的返迁意愿.汶川地震跨市州异地安置个案在迁入地选址、迁移方式选择、制度影响的阶段性和两面性等方面的经验对于以后灾难移民的迁移政策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外迁移民安置策略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南水北凋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是整个中线工程移民安置工作的重点,而外迁移民则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对丹江口水库移民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过去丹江口水库移民的历史经验教训,需要从补偿机制、收入恢复、社会适应、社会保障体制方面采取策略与措施,防止和规避高强度大规模的外迁移民贫困风险发生。  相似文献   

7.
印尼华侨移民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印尼华侨的移民历程、动因的历史考察,认为人口迁移的行为是由迁出地的推因素和迁入地的拉因素共同影响所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人口国际迁移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促进了广东人口国际迁移的复苏和活跃,并显示出迁移流量因改革开放急增至1982年后渐趋平稳,迁移流向已突破历史迁移轨迹,迁移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素质、职业、婚姻与家庭方面与历史移民有较大差异等新的特征。文章指出,“经济决定”论已不能完全解释当今发生的人口迁移动因;海外亲友牵引仍将发挥作用,靠自己拼搏的年轻一代新移民随改革开放增多;政策在整个迁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灾害移民群体迁移到新居住地生活并发展生产的过程,是一个社会适应或再社会化的过程,客观把握移民对目前各方面状况的满意程度,能够了解移民目前的真正需求,使移民更好、更快、更稳的适应新居住地。通过对集中安置移民群体(邛崃市南宝山乡)和点状安置移民群体(罗江县慧觉镇)的问卷调查,发现点状安置移民的满意度高于集中安置移民;当地居民对待移民的态度及移民与当地居民的交往程度都会对移民的满意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三江源生态移民迁出地教育发展作为生态移民工程“教育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三江源生态移民教育事业整体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三江源生态移民迁出地的教育政策、教育经费、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师资力量与生源状况等进行田野调查,分析其教育发展方向如何受到特殊自然环境、人文社会环境与教育系统内部因素等诸方面的影响,能为三江源生态移民迁出地的教育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农业主体适应气候变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给农业带来巨大风险,研究农业主体应对气候变化的作用机理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文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范式,首先,应用数理模型研究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如何通过改变生产要素投入适应气候变化的机理;其次,应用成本-效益方法,分析政府选择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和政策的标准;进而,构建一个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经济理论模型,揭示农业主体适应气候变化的机理,从而为实践中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作为落实国家气候战略的微观主体,农民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及适应行为对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通过在山东省部分地区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运用SPSS软件,赋值分析了农民对气候变化认知及适应的得分概况,并从性别、政治面貌、婚姻状况、教育水平、家庭条件以及农业生产年限等方面分析了农民对气候变化认知及适应的群体差异,最后从农民气候认知与适应的相关性、认知与适应的得分差异以及认知与适应的群体差异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气候公正是基于平等的可持续发展。从人际公正和社会公正的层面上讲,人的行动应当遵循自由的平等原则和机会均等原则。这种状态使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可达到平等和可持续性发展二者兼顾。坚持气候公正,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战略包括经济活动的低碳模式和提高对气候的适应能力,也就是减排和适应。建立整体性的财政资助和技术转让国际框架是应对气候变化当务之急。为了全球安全,发达国家需要在切断经济增长与环境影响的联系方面做出表率,并对发展中国家向可持续人类发展的转型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28省市区1990—2010年的梨种植生产面板数据,将气候因子同社会经济因素结合起来,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气温、降雨和日照等方面的气候变化对渤海湾地区、长江流域及云贵地区和西北地区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梨产量的影响及程度在不同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温度升高对渤海湾地区和西北地区梨产量有正影响,对长江流域及云贵地区则有负影响;日照数增加对渤海湾地区和西北地区梨产量有负影响,而对长江流域及云贵地区有一定正影响;降雨增多则对各区域梨产量均有正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据此提出政府应加强气象预报预警网络建设,完善气象信息传输服务;选育和推广适应气候变化的新品种;完善梨园基础设施,提高梨园的减灾能力及水平,提高果农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能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浙南丽水市水库新老移民和谐融入状况的深入调查,分析得出:有效的政策扶持、适宜的安置策略、积极的角色调适、持续的经济动力以及促进多元地域文化互渗与交融是支持移民和谐融入与社会适应的基本要素。当前仍存在若干典型问题:移民发家致富仍存在众多制约;对生产生活的满意度不高;政治参与存诸多障碍;因移民导致的消极心理在一定范围内仍存在,文化整合的任务仍然艰巨。对此,应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移民观,坚持以对人的关怀为基本立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移民政策。  相似文献   

16.
易地搬迁是一种有效的扶贫方式,搬迁农户家庭抵御风险能力的强弱则是这一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移民家庭户主的健康程度、职业技能、家庭经营方式、家庭负债、家庭收入来源渠道及彩礼支出等因素对宁夏易地搬迁农户家庭抵御风险能力具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加强投入力度、提升卫生服务能力、创新社区养老模式、倡导文明消费观等对策可以提高民族地区易地搬迁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自始存在正义因素,应对气候变化绕不开正义的维度。气候治理应以气候正义为基础,气候制度也应以气候正义为价值导向。有关气候正义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和气候治理一样主要集中于国际层面和国家主体之上,但两者实施起来都困难重重。地方层面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气候治理的新突破口,气候正义在地方层面同样存在且同样重要,在地方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法律行动中也应贯彻和体现气候正义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新疆伊犁尼勒克县套苏布台村定居兴牧实例调研,较全面地分析了在定居兴牧过程中所存在的定居计划考虑不全、移民观念陈旧、文化水平偏低、移民安置补偿费用低、产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提出了立足实际退耕还草、还林、定居兴牧、科学规划、整合项目、强化扶持、加强工程监管等相关建议,以期为政府决策安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法律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年来,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社会进行了不懈努力,但一直以来人们对“减缓气候变化”给予了高度关注,却对“适应气候变化”重视不够。直到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巴厘路线图”,才明确将“适应气候变化”与“减缓气候变化”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本文通过对气候变化适应问题的一般分析,在探讨适应、减缓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考察了国际社会适应气候变化的法律对策及进展,以期为我国适应气候变化提供借鉴经验和法律支持。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地缘政治与经济议题,它将改写有关和平、发展与繁荣的全球方程,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行动。当前,在国际气候治理的制度化趋势日益明显的背景之下,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已经对国际气候制度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气候制度本身存在诸多的"先天缺陷",导致推动气候制度改革与气候治理深化的过程异常艰难。针对当前气候治理现实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在全面分析影响气候制度建设的国际环境因素之后,对推进未来国际气候制度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这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