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敬、贾赦、贾政兄弟比较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绚丽多姿的《红楼梦》人物画廊中,贾敬、贾赦、贾政三兄弟都不算是作者着重描写的人物形象。可是,他们都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分别代表着封建末世不同的贵族类型。贾敬崇尚道教,逃避现实;贾赦贪婪残暴,荒淫无耻;贾政则是封建社会正统古板的士大夫的代表。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在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进程中,上层贵族的种种心态、性格及其命运。  相似文献   

2.
读杭大学报今年第三期李凌同志大作《评<红楼梦>后四十回》,其论续书写鸳鸯之死实非因贾赦所逼,乃如其回目“鸳鸯女殉主登太虚”之所标,“是‘殉主’,鸳鸯是忠于封建名教的‘义婢’.”甚为精到.然曹雪芹已散佚的八十回后原稿中,鸳鸯命运究为如何,她有没有死,是否被贾赦逼死,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妙玉其人质疑周廉明《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十二位女子,有十一位,不是贾府的人,就是贾府的亲,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荣枯紧密联系在一起。唯独妙玉是例外,与贾府非亲非故。妙玉究竟是什么人?作者为什么要把她作为全书重点人物加以着力刻画,同时又把...  相似文献   

4.
孔祥娜 《南都学坛》2005,25(3):53-55
贾琏是《红楼梦》中一位典型的贵族公子形象。他管理家族的日常事务,对整个贾府的正常运转有重要作用。但他也徇私舞弊,有败家行径。他精神生活的空虚集中体现在对女色的贪婪上。他对女性缺少深刻的情感,但对尤二姐却有一定的真情。在为人处世上,贾琏有一定的良知,但遭到贾赦等人的压制。贾琏的人品虽算不上高尚,却高于贾府中诸多男主子,是个有缺陷但仍不失可爱的人物。贾琏的纨绔作风是当时腐化的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曹雪芹在《红楼梦》文本中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贾赦、贾珍之流道德败坏、荒淫无度的腐败生活,真实地镜像了清朝贵族纨绔子弟"假礼假体面"、真败家的虚伪本性。  相似文献   

6.
在《红楼梦》中,家法礼制随处可见,二者在维持贾府的日常运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抽象的礼制规范并不代表具体的生活,女性执掌家庭权力,盖过男权的现象并非个例,礼制异化在《红楼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从小说中能看出在礼制等级下家法执行的不平等,冠冕堂皇的礼法之下贾府主人们的虚伪面目与糜烂生活,连同家法的日益松弛,从而贾府的衰落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7.
提起荣国府里的大老爷贾赦,便不可不说到大太太邢夫人。俗语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在荣国府诸多乱砍混战中,她的表现是在一般情况下不露声色,隐身于东边小院里,窥测方向,伺机出击。一有风吹草动,便仗剑施法,调兵遣将;或亲出马,煽风点火。贾赦不便公开说的话,由她说;贾赦不便公开干的事,由她干。真是“夫唱妇随”,有板有眼。这不能不说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她吝啬、贪财取货以自得;她“左性”又“禀性愚(亻强)”,一味铁心地顺从丈夫以自保,榆木疙瘩脑袋认死理,撞到南墙不回头。儿女奴仆,一个不靠,一言不听。她,可以说是贾府太太里败家形象的又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8.
细读《红楼梦》会发现,曹雪芹为贾府男性成员取名颇有用意。五辈人取名时所用的标示辈份的字旁暗示了贾府的兴衰。第一辈排“水”旁。“演”有水长流之意,“源”乃“水泉本也”。贾演贾源弟兄二人随皇帝打天下,搏了个封妻荫子。演、源二字表明为贾府之始,且象征后代兴旺发达。第二辈排“弋“旁。贾代化袭了宁国公,贾代善袭了荣国公。《疏》曰:“弋谓以绳系矢而射也”,以此命名表示了以武功安邦定国之意。贾代化任京营节度使,是重要的带兵大  相似文献   

9.
试论王熙凤     
王熙凤在《红楼梦》里正式出场前,就有冷子兴介绍这位小说的重要人物:“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后来又有贾珍夸她从小儿“玩笑时就有杀伐决断”,如今“越发历练老成了”。确实,对这个“脂粉队里的英雄”,曹雪芹并没有只把她作为一般的裙钗之辈来描写。把《红楼梦》看作只写家务事、儿女情的人,说王熙凤是什么“主妇性格的高度结晶品”,这完全歪曲了《红楼梦》和王熙凤典型形象的社会意义。作为一部政治历史小说,《红楼梦》在王熙凤这个维护贵族大家庭利益的贾府当家人身上,概括了封建统治阶级反动本质的若干重要方面,通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里,丫环金钏儿只不过顺着宝玉的话碴儿说了几句玩笑话,王夫人咬定:“好好的爷儿们,都是你们教坏的”,骂她是“下作的小娼妇,”打她的嘴,并撵了出去,逼得她投井自尽。丫环说句笑话,竟遭此荼毒,可是贵族“爷们”,眠花宿柳,偷鸡摸狗却被他们视为绝对合理。王熙凤向贾母控告贾琏的奸情时,贾母不以为然地笑道:“什么要紧的事,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那里保得住不这么着。”老色鬼贾赦强迫鸳鸯为妾,贾母因为“自己房里少不了她”,就没同意,但出主意叫贾赦“只管一万八千地买去”,  相似文献   

11.
略论王熙凤的典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熙凤在《红楼梦》里是除了宝玉、黛玉之外着墨最多的人物,也是贾府举足轻重的人物.应该怎样理解其典型意义?二十余年来,普遍的结论是:“封建制度的死心塌地的拥护者,”后来又加之以“孔孟之道忠实信徒”的罪名.直至最近的“评红”文章,凡涉及王熙凤者,均持如是观.这其实就是认为王熙风与贾母、贾政、王夫人、宝钗在思想观念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对此,笔者是不敢苟同的.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通过描写封建地主阶级叛逆者和封建道统思想的维护者贾政之间的矛盾斗争,展示了贾、薛、王、史四大家族的衰败过程,影射了整个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3.
《红楼》诗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红楼》诗话章必功一、诗人《红楼梦》中诗人多,吟诗作词的人物至少有28位:癞头僧,跛足道人,警幻仙姑,贾雨村,甄士隐,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李纨,史湘云,薛宝琴,妙玉,香菱,邢岫烟,李纹,薛幡,贾政,贾环,贾兰,薛蝌...  相似文献   

14.
徐乃为 《南都学坛》2002,22(6):44-50
《红楼梦》具有一定意义的自传性 ,其小说人物原型多取自作者的亲友。然而 ,胡适、俞平伯、周汝昌等老一辈学者倡言 ,且获得到广大读者信从的观点 ,即曹雪芹为贾宝玉 ,雪芹“父兆页即宝玉父贾政”的结论 ,其实是错了一辈。今据曹氏一家与贾氏一家比照寻绎 ,贾政对应的是曹寅 ,宝玉对应的是曹寅之子曹颜 ,作为曹寅孙子的曹雪芹 ,其对应者乃贾政的孙子贾兰。小说的对应原则基本是将生活原型平移到小说中。其对应中心轴为曹寅对应贾政。找出这一对应关系有助于破解《红楼梦》的作者问题  相似文献   

15.
普及本《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独无惜春谜语。查对了“百二十回本”系统的三个版本,都是如此。197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第3版的“校记”摘要举例里,亦无只字片语涉及此谜。 相反地,在“八十回本”系统的三个版本中,均有惜春的“海灯”一谜。如《红楼梦八十回校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北京第1版),在探春的“风筝”谜语后,即是惜春的谜语“海灯”:  相似文献   

16.
一、高潮是平时潜伏的多种矛盾交织汇聚的必然“宝玉挨打”是公认的《红楼梦》的四大高潮之一。它和王夫人抄检大观园,锦衣军查抄宁、荣两府,苦绝珠魂归离很天一样,是多种潜伏已久矛盾交织汇聚的必然波澜。这一波澜兴起与跌落的全过程反映了《红楼梦》构织情节高潮的艺术。剖析“宝玉挨打”,即可看出由下述矛盾交织汇聚而成:父与子卫道与叛逆之间积蓄已久的矛盾。主奴之间金钥与王夫人、琪官与王爷之间的矛盾。因为金钥投井和演官失踪直接牵连宝玉,构成触发贾政盛怒的原因。贾府与忠顺王府之间亦即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两府素无来往,…  相似文献   

17.
《好了歌解注》并非如脂砚斋批语一样 ,是一一实指《红楼梦》中的人物 ,而是泛指 ,概括世人闹嚷嚷到头来一场空的状况。《飞鸟各投林》也并非如某些红学家所言 :“曲名喻家败人散各奔东西之意……”而是实指《红楼梦》人物的命运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也只说贾府衰败之意 ,从而说明《红楼梦》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相似文献   

18.
沈雁英 《今日南国》2014,(11):57-57
一部《红楼梦》写了近千个人物,男女老少,形形色色,其中年龄最长者之一是贾母.她活了83岁,在那个年代是位高寿老人.贾母能够如此长寿,其秘诀在于她豁达乐观. 贾母的娘家是史侯,即“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的史家,她又嫁到了“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的贾家.用她的话说,在贾府,60多年,该看的也看了,该吃的也吃了,对钱及权势看得很淡.整部《红楼梦》,从不见老祖宗贾母大权独揽.府内上下大小事一概让凤姐去打理,自己落个无事一身轻,乐得潇洒!  相似文献   

19.
封建国家是地主阶级的专政机器,是地主阶级维护封建剥削制度,统治和压迫农民阶级和其它劳动者的工具。《红楼梦》里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互相勾结、联络有亲,形成了一个以贾府为首的封建统治集团。他们凭借手中掌握的政权,在政治上对广大劳动人民进行血腥镇压,在经济上对广大劳动人民进行疯狂掠夺。贾府的孔老二们,一不做工,二不种田,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第四回在一张“护官符”上写着: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四句话点出了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可以看作读《红楼梦》的一个提纲。《红楼梦》通过四大家族的内外矛盾,展现了十八世纪中国封建社会复杂的阶级关系和激烈的阶级斗争。正确理解《红楼梦》所反映的阶级关系,是正确评价《红楼梦》的一把钥匙。毛主席指出:“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横排本第五八八页)。由于作者阶级立场和生活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