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追究式“是问”句是一种以“是问”为标志,表示“追究”性语法意义的句式.它以先秦的“惟/唯+宾语+是V”格式为基础,在宋代演生出“惟/介词+宾语+是问”式,上世纪70年代后,定型为“拿+宾语+是问”.其生成方式大致可概括为“惟/唯+宾语+是问”句、处置式和以“拿”为介词的工具状语句的多式糅合.  相似文献   

2.
“V到”小句的四种类型在及物性高低上存在差异,因此在语篇中充当前后景的能力并不相同。通过考察“V到”小句中“V到”的动态性、动作的参与者、宾语的个体性、宾语的受动性等四个方面,我们得出“V到”小句四种类型及物性从高到低的排序。其带谓词性宾语时,“V到”小句已经出现了一系列去范畴化的表现:主要选择表示思维、认知的动词,主观性增强;其后不能加时体标记;不能构成可能式。在语篇中倾向于充当后景,主要传递旧信息,衔接功能增强,这表明当“V到”小句中是谓词性宾语时,语法化程度最高,“到”的标记性也最强。  相似文献   

3.
在置放句中,处所成分作补语时,处所性得到实现,事物性受到抑制;作宾语时,事物性得到实现,处所性受到抑制;处所成分作宾语具有受动性,作补语没有受动性.处所成分作直接宾语和“把”的宾语的条件是具有“整体性”或者完全受影响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认为,现代汉语的告使类双宾句内部存在着“典型性”的差异,最不典型的双宾句和兼语句之间存在着纠缠不清的地方。当双宾句的谓语动词V1后面充当间接宾语的名词性成分和充当直接宾语的小句中谓语动词V2之间没有主谓关系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直接判定其为双宾句。反之,如果具有主谓关系的时候,在间接宾语01和V2之间就存在空语类,这时候根据空语类“e”的语义所指判定其是否为双宾句:当空语类“e”和间接宾语同指的时候,就看做其为兼语句式,当空语类“e”和间接宾语异指的时候,就可以看做是双宾句。  相似文献   

5.
非"宾语前置"把字句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非“宾语前置”把字句。“把”后名性成分不能还原为句法宾语,其语义范畴要由动词来指认,且与不同类别的动词有一致关系。除施动句外,一些状态句也可以转化为非“宾语前置”把字句。是否选择把字句、选择何种把字句,要受句法、语义、语用的综合制约。  相似文献   

6.
施事宾语句即句中宾语是谓语动词动作的发出者,这是现代汉语中一种比较特殊的句型。笔者试图从语法平面分析直接施事宾语句,探讨其结构类型和特点。其中单向动词施事宾语句的特点是动词后的名词性成分与动词之间有施动关系;双向动词施事宾语句的特点是动词后的名词性成分与动作动词及句首的名词性成分之间有施动受关系。文章对施事宾语句中动词的特点也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主宾互易句”一般认为是“主语—宾语”的互易现象。陈平曾在Dowty的原型角色理论基础上对此作出过解释。然而他使用的“主语”概念内部有矛盾 ,不能解释汉语复杂多样的主宾互易现象。事实上 ,“主宾互易句”并非是“主语—宾语”的互易现象 ,而是“主题—宾语”的互易现象。  相似文献   

8.
“小句”的说法,始见于刘复(1920)的《中国文法通论》。也有称之为“主谓词组”、“主谓短语”、“子句”、“句子形式”的,为叙述方便,本文一律称小句(引进作者原文时例外)。汉语动词带宾语的情形相当复杂。其中有些动词可以带小句宾语(即小句作动词的宾语),有些动词则不能带小句宾语。目前,人们对带小句宾语的动词的研究情况究竟怎样,本文作一综述,以便在此基础上对这类动词作更好地研究。  相似文献   

9.
规定”义中有一个对人的要求之意义,这是一个三价给予义动词,构成双宾语句,其中的谓词性配价成分是远宾语即直接宾语。这种句子的语义结构是“施事+与事受控人+受事受控行为”,与事是受控人,受事是受控行为。“规定”的谓词性配价成分是一种行为价。“规定”是指施事允让或禁止与事干什么的要求或命令,作为给予义动词,这里的“给予物”,是对行为的允许或禁止等,是一种抽象的“客体”。  相似文献   

10.
双宾语简析     
英语中的动词可以有两个宾语,一个指物,一个指人。指物的宾语叫直接宾语(DirectObject),是动作的承受对象;指人的宾语叫间接宾语(IndirectObject),是动作所向或所为的人或物(多指人,towhom或forwhom)。TomgaveabooktoJohn.TommadeabookcaseforJohn.这种句子的另外一种形式是:TomgaveJohnabook.TommadeJohnabookcase.(一)间接宾语前介词的选用。在直接宾语在前间接宾语在的后的情况下,间接宾语前一般要有相应的介词。介词的选用是由句中谓语动同决定的。一般说来,经常用“to”或“for”。(个别情况如“I’dliket…  相似文献   

11.
肺病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典型的疾病意象之一。肺病隐喻的叙事与性别文化象征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它有一种性别化倾向,体现为不同的男女两性身体叙事。肺病隐喻的男性叙事在男女两性病患者身上的隐喻变体明显不同,一者主要关注其道德内涵和社会化倾向,一者则主要体现为审美化取向,并从中可以发现性别政治在女性身体上的权力痕迹;肺病隐喻的女性叙事割断了肺病与女性身体之间的审美想象,以丑怪身体呈现了女性在性别政治中的真实处境。  相似文献   

12.
目前,民法学界对身体权概念界定不明确,使身体权与健康权等其他人格权相混淆,进而导致在具体应用上的分歧。身体权是独立于健康权的一项具体人格权。身体权所保护的"身体完整性"仅指身体的物理完整性,不包括所谓的"身体的形式性完整"。在法律上确认独立于健康权的身体权,并明晰"身体完整性"的含义,对于全面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顺应现代科技和医学发展的需要以及在司法实践中解决非法搜身、性骚扰等侵权行为的归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泽厚美学理论研究五十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鉴于李泽厚的美学思想往往融合在哲学、中国思想史研究之中,因而其关学思想显得颇为庞杂,运用文献分析法分析了李泽厚五十年的关学历程。分析认为,尽管其关学思想比较庞杂,但是主线比较清晰:以主体性实践哲学为骨架和灵魂,通过“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美是自由的形式”、“积淀说”等命题或范畴的论述建立自己的实践美学体系:李泽厚以马克思主义为支撑,以中国文化传统为家园,以康德和黑格尔为营养,构筑了他独具特色的美学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4.
从现代性的主体到后现代性的主体,从审美主义的主体到消费社会的消费美学的主体,主体的命运俨然一曲死亡与复活的变奏曲。福柯反对现代性的主体概念,宣告了“主体之死”,但他晚期的生存美学则关注人如何将自己构成为主体,借助审美的创造性、灵活性、叛逆性等特质寻求主体性的可能,丰富了主体性的内涵。因其针对现代性理性、知识、道德主体而倡导感性、身体等,福柯的审美主体常常被比附为消费社会中的欲望主体、身体主体。但是,消费社会中的主体失去了对消费权力系统的抵制而成为驯顺的消费符号,按照福柯的思想只能说是主体的再度死亡。主体的再度复活既是必需的也是必然的,福柯的审美主体不失为对主体的客体化命运实行疗救的一种参照。  相似文献   

15.
儿歌和儿童诗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紧密相连,也有本质区别,但时下二者名称却常被混淆使用。从儿歌和儿童诗的发生发展、文本概念、传播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区别二者的不同,并就此探讨儿童诗的发生和发展体现“五四”以后儿童观的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16.
信念作为人的精神支柱,能产生现实的力量,鼓舞人的斗志、激发人的潜能。人文价值信念是信念的一种,体现和凝聚了人的公共诉求,为人的价值存在方式确立了合理有效的坐标,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信念。确立这个主体信念的路径,具体为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求理论支撑、大力开展人文教育公共实践活动和切实关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探求与开掘这些路径,可以帮助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象从根本上确立人文价值信念,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符号·幻象·诱惑:鲍德里亚论域中的“身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鲍德里亚关于消费社会的分析视域中,消费逻辑也渗透、主宰了身体。身体被符码化了,在身体中被编码了一套“时尚”“地位…‘名望”等的符号象征价值;在广告图像中身体被制造成为高不可攀的虚幻形象,在身体幻象背后是商品的真实;实质上身体是被资本所诱惑和控制的,是为资本的生产和扩张服务的。身体的被控制,这是人类生存境遇中最深层次的异化和不自由状态,我们必须对消费话语下人的身体状态进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8.
关于杜甫与道教的关系,争论颇多,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种。一种认为杜甫对道教信仰的虔诚比李白有过之而无不及;另一种否认杜甫信道,认为道教仅仅给杜诗增添了斑斓的色彩。从杜甫的诗赋入手,以杜解杜,继而得出杜甫有崇道行为和道教信仰,并从时代风气、个人心结、坎坷遭遇、多病身躯几个方面剖析了他信奉道教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现有理论中,法律运行过程研究大致可以分为整体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两种研究进路。实质上,它们都没有完整描述现实社会中真实的法律运行过程,因为从社会学中人的社会化理论看,法律运行过程是法律社会化和人的社会化的结合:从横向分析,法律运行过程是一个法律因素和社会因素通过法律社会化与人的社会化而被人所认同、接受法律影响进而影响法律运行的过程;而从动态看,它也是一个法律社会化与人的社会化在其内容、程度、动力机制等方面博弈的过程。因此,法律运行全过程必须强调对社会成员最根本的生理需要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其他社会需要的满足。  相似文献   

20.
探讨左旋肉碱对肥胖女性体重、体脂含量、血脂水平、最大吸氧量、呼吸商等脂类代谢方面的影响.用16名肥胖女性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为期12个星期的减脂实验,观察实验前后有关生理生化指标.12个星期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体脂含量、血脂水平、RQ(呼吸商)等均有显著下降.因此得出结论:左旋肉碱能有效提高有氧健身运动促进肥胖女性脂肪代谢的作用,增强减肥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