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中期虽为"盛世",但带给大多数普通文人的却是穷困和痛苦,而与广大士人同处于生存困境之中,这是吴敬梓、夏敬渠、李百川等文人作家创作长篇小说相同的原因之一,可以从一个侧面帮助我们认识清代中期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集中出现的这一重要现象.  相似文献   

2.
鲁迅深受理学精神的熏陶,极为重视个体道德生命的完善,绝不苟且行世.鲁迅晚年连续写了七论"文人相轻",意味着他在精神归属上由早年赞赏的异邦新声向中国"文人"传统的回归.鲁迅无疑是"文人"传统在现代中国的最好写照.  相似文献   

3.
"文人相轻"的实质并非"各以所长,相轻所短",而是文人之间的相互嫉妒.所谓"贵古贱今"、"贱同思古",也是"文人相轻"的表现,实质上也是文人的嫉妒心理的反映."文人相轻"作为文人嫉妒心理的表现形式,与竞争心理相联系,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作为社会主义时代的文人,应该抛弃"文人相轻"的陋习,提倡"文人相亲"的新风,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4.
"魏晋风度"表现为名士言行容止率意独驾,不由径路,对中国传统文人性格与治国理念影响颇深。孤傲超拔,独善全躯的人生态度,造成知识分子但遇挫折失意即隐遁规避,孱弱不争。治国理念强调"文德"而忽略"武备",社会主流价值观为"重文轻武",造成了虽经济繁荣、文化深厚却无力抵御外敌之状况。  相似文献   

5.
叙事理论的核心词汇是"故事"与"话语"。这在新文人剧中表现为"故事"及其"讲述"的视角,即男性叙事与女性叙事。这两种叙事视角并不对立,而是相辅相成。在新文人剧中,男性叙事由"隐含作者"掌控"话语",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对男性"故事"的书写;女性叙事呈现在受众面前大多是有关女性的种种"故事",其表征之下却蕴含着创作者自觉或不自觉的"话语"掌控。本文将结合叙事理论、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对新文人剧的"故事"叙事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论述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文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坚守古代"文人论政"、"言论报国"的理念和传统,主动介入大众传媒,竭力彰显变法维新、民主共和等思想的基础上,探讨了忧国忧民、立志改造社会的青年毛泽东与近代资产阶级文人"办报论政"、"以报参政"的联系与区别.主要结论:青年毛泽东虽然受到近代资产阶级文人"文人论政"的浓重浸染,但在自觉意识、认识水平、价值取向等方面却明显超越了他们.  相似文献   

7.
历代以来,学人从情的角度、从词的特性角度所揭示的少游"以心为词"、"雅淡趣幽"等也的确抓住了其为词的要害,但有失笼统.自明代张南湖以来,关于少游词的评品又陷入了豪放、婉约之争的窠臼.历代关于少游批评的根本失误在于没有特别顾及元祐那个极具文化意蕴的时代大背景.从文人词视角论证,少游的魅力在于和柳永相比,他能直达情感、生命的极处,他也因此成为元祐文士代表之一;和苏轼相比,他又能将文人趣味落实到人情的日常,实现元祐文士高雅情致与平常日用在词中的完美结合.他的词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是文人词的代表,这是他的词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宋代文人追求事功的进取精神和渴求自由境界的生命向往,使文人游心于用世和隐逸之间.道教神仙的形象赋予体现自由人格的隐逸精神以感性形态.神仙诗咏交织着的全身的"形隐"和全性的"心隐",既是文人面对现实各种不可避免的困窘时的存身之道,也是他们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经之途.  相似文献   

9.
宋仁宗赵祯是北宋第四任皇帝,一生没有太大的作为,历来不为研究者所关注。但仁宗在位时期,北宋文人政治文化获得较大发展,"和而不同"的庆历士风得以涵咏和张扬,宋仁宗与他的士大夫合作者们共同构建了和谐的文人社会,为北宋的"极盛"时代的到来,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本文以宋仁宗所处的时代,其角色意识的政治文化意义,以及他在和谐文人社会构建中所起的作用,为重新审视宋仁宗的三个视角,对他在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功绩,给予符合历史实际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文人"是一个发展性概念,其远源是"士"。在西周到春秋初叶,"文人"指有文德的人。春秋战国之际,"文士"崛起。到东汉时,"文人"等同"文士",指那些有较高文化水平和代表社会道义的知识阶层的成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