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约翰·密尔认为,如果某些种类的快乐在质量上胜过另外一些种类的快乐的话,那么,前一种类的快乐会胜过“任何数量”的后一种类的快乐。他的这一高级快乐学说一直饱受争议。学者们一方面指责密尔对快乐按质量进行区分的做法与其功利主义原则相悖;另一方面指责他所进行的对高级快乐学说的“证明”是一种循环论证;也有批评者指出,人们实际上无法将高级快乐与低级快乐区分开。如果这些质疑都是合理的,那么密尔的高级快乐学说就不成立。实际上,如果仔细阅读他的《逻辑体系》,我们就会发现上述质疑都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2.
密尔在<论自由>一书中提出了一条基于利己和利他之分的国家干预的限度原则来作为划清个人自由与国家权力之间的界限,他的这一原则遭到了后来许多学者的质疑和批判.作者在此将尝试着对这些来自正反两方面立场进行辨析和论证,并揭示了密尔所确立的这条关于国家干预原则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密尔把他的自由原则概括为一项简单的原则,从而为恰当地保护个体自由提供了充分条件:如果这种行为没有侵害到其他人,个体便有一种自由行动的道德权利。密尔认为他的自由学说是发生在旧主题上的新变异,“自由与权威”这一老问题需要不同的,更加基础性的对待,因为现代文明社会进入了一种新的状态。为了澄清这一观点,他区分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并对这些阶段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关于密尔自由理论最明显的争议是随着竞争性的道德视域变幻的“侵害”的概念,围绕对“侵害”概念的界定,通过对密尔文本的解读以及分析研究者对密尔学说的重新诠释,我们可以发现密尔的原则在根本上是不完善的,自由原则的应用不能够被寄希望去解决相互冲突的道德视域之间的争论。  相似文献   

4.
密尔把他的自由原则概括为一项简单的原则,从而为恰当地保护个体自由提供了充分条件:如果这种行为没有侵害到其他人,个体便有一种自由行动的道德权利。密尔认为他的自由学说是发生在旧主题上的新变异,为了澄清这一观点,他区分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并对这些阶段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关于密尔自由理论最明显的争议是随着竞争性的道德视域变幻的"侵害"的概念。密尔的原则在根本上是不完善的,自由原则的应用不能够被寄希望去解决相互冲突的道德视域之间的争论。  相似文献   

5.
约翰.密尔的《论自由》是西方思想史上捍卫自由的经典文献之一,它要解决的是个人自由与社会控制的关系问题,为此密尔提出了一个“伤害原则”,并在人类行为两分法的基础上,从“人类自由的适当领域”、“社会凌驾于个人权威的限度”以及如何将这一教义运用于实践三个方面构建起了他的自由理论。但是,密尔在具体的论证过程中并没有保持逻辑的一致性,其“伤害原则”与“功利原则”的冲突贯穿于他的自由理论的始终。  相似文献   

6.
在对密尔功利主义理论的探讨过程中,关于密尔的功利主义理论对功利与权利的道德诉求,可能会产生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密尔的权利理论主张人拥有受尊重的一些权利,这种主张常常与义务论道德理论架构相关联,从而背离了其所致力于阐述和辩护的功利主义精神;二是密尔功利主义以追求幸福的最大化为最终原则,其结果必然导致对他人正当权利的侵犯,从而导致密尔功利主义在功利和权利的道德诉求之间存在明显的理论张力。事实上,密尔功利主义理论能有效地避免了以上两种理论困境。他对功利和权利的道德诉求在理论上是融贯一致的,其道德权利理论采纳的是一种依照道德常识的,以功利和自由为旨趣依归的间接功利主义。  相似文献   

7.
抽象个人主义是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假设 ,这一概念在密尔《论自由》一书中得到了严密而系统的论证。密尔是从认识论个人主义、经济个人主义和伦理个人主义三个方面充实抽象个人主义这一概念的。这个概念在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密尔的尊严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尔借助尊严范畴完成了他对边沁的快乐论的修正,尊严观构成密尔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密尔将人的尊严视为:人由自身作为高级生命存在形式而产生的高贵感;人因实现出来的高贵品性、卓越智慧或拥有某项重要权利而引发他人和自我敬重感的心理事实和价值评价。与康德的尊严观相比较,密尔的尊严观呈现出幸福主义和精英论两个基本向度。密尔的尊严观有其独特的理论意义,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理论困境。全面解读密尔的尊严观,可深化对密尔思想的研究并丰富关于人的尊严问题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往对邵雍诗学的研究,多从理学角度着眼.该文所论"快乐诗学",是对邵雍诗学与哲学的新阐释.邵雍的快乐哲学富于人文内涵,他以闲居、读书、饮酒、作诗为快乐生存的四大雅好,而"以物观物"则是他获取生命快感的思维秘诀.他提出"自乐"和"乐时与万物之自得"两种诗意生存境界,实则是诗人在与时运、与万物、与诗的关系中如何体验和表达快乐的问题.他还总结出快乐诗学的三"有"四"不"原则.  相似文献   

10.
诉讼中的证据推理是建构司法裁决三段论小前提的推理,它是事实裁判者在查明案件事实的过程中,为发现或确认证据以及基于证据确认案件事实所进行的推理活动,它包括关于证据的推理与运用证据的推理两个层面,其本质特征在于逻辑上的可废止性.论证模式与叙事模式构成了证据推理的基本模式,这两种模式在证据推理过程中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晚期哲学家伊壁鸠鲁从原子论出发来探讨人的生死问题,针对当时宗教的灵魂不灭的观点,伊壁鸠鲁提出了死亡的必然性,从而摆脱了宗教对个人内在生活的束缚,并由此提出了他的关于现世生活的最重要的思想:快乐主义。但伊壁鸠鲁强调快乐的生活并非指的是物质或肉体的享受,而是心灵的安宁和平静,他认为要想达到这一点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现世生活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即宽容,另一方面即是做到对物质生活的自足和对欲望的节制。和其他哲学家不同,伊壁鸠鲁是通过阐述自己对于生与死的观点来治疗他所认为的个人内在生活的疾病,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12.
苏格拉底在《普罗泰戈拉篇》中支持一种“未经限制的”享乐主义,由此说明美德对于实现幸福进而快乐的必要性;他在《高尔吉亚篇》中则反对以快乐最大化为核心的享乐主义,由此提出一种适应性的幸福主义。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苏格拉底在这两篇中呈现的快乐观确实存在某种不融贯性,之所以不融贯的主要原因在于,苏格拉底没有为快乐与幸福、美德、理性之间的关系提供清晰而统一的说明。针对这两种快乐观的未决问题,古希腊伦理学大体发展出三种有关快乐观的思路,即享乐主义的思路、美德主义的思路以及以柏拉图为代表的综合性思路。苏格拉底的快乐观对古希腊伦理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对于我们更充分地理解和把握古希腊的幸福和美德等主题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3.
弱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另一种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诺顿为代表的弱人类中心主义者站在现实主义的立场上,试图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为环境伦理学提供一种"充分"的论证。他依据"感性偏好"和"理智偏好"区分了强人类中心主义与弱人类中心主义两种价值观念,并强调环境伦理学必须超越现代西方文化中主流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念,实现价值思维的重大转换才能走上学科发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4.
伊壁鸠鲁把人生的快乐和幸福视为最高的善,视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建立了一个完备的快乐主义伦理学体系。但是,人们往往把他的伦理学等同为享乐主义,导致对他的误读。实际上,他所说的快乐,主要是指人的精神快乐,人们在追求快乐时应该遵从德性的指导,这样他就把生理学的快乐提升为道德的快乐,赋予人的快乐以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15.
伊壁鸩鲁把人生的快乐和幸福视为最高的善,视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建立了一个完备的快乐主义伦理学体系。但是,人们往往把他的伦理学等同为享乐主义,导致对他的误读。实际上,他所说的快乐,主要是指人的精神快乐,人们在追求快乐时应该遵从德性的指导,这样他就把生理学的快乐提升为道德的快乐,赋予人的快乐以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从快乐或幸福到偏好——黑尔对功利界定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功利主义将功利界定为快乐或幸福引起了一定的非难--过于宽泛、简单而又狭隘.黑尔将功利理解为偏好的最大满足,实现了从自然主义到理性主义、痛苦和快乐到逻辑和事实、幸福到偏好的转变,这种对功利新的界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传统界定所引起的非难.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约翰.密尔是个转折性的人物。从寻求一种世俗化的新秩序的角度来看,他代表了一种“进步”的力量。他的贡献在于承接前人的人民主权原则,并通过自己的理论运思,把这个原则落实为可以操作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就是代议制。通过代议制,密尔解救了民主这种古老的思想,并为它在广土众民时代找到了实现形式。在密尔看来,与同时代的其他政体形式相比,代议制是一种善政。但是,密尔也看到,代议制有它自身的缺陷,为了补救这些缺陷,密尔想出了种种办法。但他认为,在代议制之下,完善民主政治,或者让民主政治永葆活力的最根本的措施是促进公民参与,使政府与公民都能够对公共事务和公共利益有所承担,这样,密尔实际上提出了一种善治的观念。一、代议制:一种可能的善政密尔生活的年代,大众的势力正在兴起,传统贵族也在极力保持自己的特权地位。西欧的政治秩序处在一个面临激烈重构的前夜。这时候,关于什么是最好的政府形式的争论此起彼伏。作为一位政治思想家,密尔显然也要对此做出明确回应。密尔认为,理想的政府形式既不是抽象思辨的结果,也不是自然生成的结果,而是人类智慧及实践创造的结果。“政治制度是人的劳作,它们的根源和全部存在均有赖于人的意志。”[1]一个...  相似文献   

18.
密尔以功利主义为其理论基石,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自由问题,指出思想自由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个性独立是人的自由权利的核心内容,从而将古典自由主义之个人主义推致一个崭新的高度。思想自由是现代民主社会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东西,密尔对思想自由的精辟论证反映了其坚定的自由主义立场,其所揭橥的一系列观点体现出鲜明的现代性态度和现代性特征,有着重要的现代性价值。  相似文献   

19.
休谟在《人类理解研究》第十章“论神迹”中,提出了一个反驳神迹的重要原则:“衡量证据”原则,他认为一个神迹只有在存在一组对它有利的证据时才能被建立.通过利用概率统计学上的贝叶斯定理,休谟关于神迹的论证能得到重新解释.无论是对单一神迹的单独证明,还是对众多神迹的联合证明,借助贝叶斯定理都可以得到清楚明白的说明.原则上不管是单一神迹还是众多神迹中至少一个发生的可能性,经过个别证据的累积都可以达到一个高的概率.在给定条件下,对于信仰上帝的人们而言,关于神迹的证据可以为上帝的存在提供有力的支持,但是假如人们不准备做一个信仰者,那么即使他拥有这么多关于神迹的证据,他也仍然没有理由去相信上帝存在.  相似文献   

20.
实用逻辑的新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区分了两种逻辑观:语言的逻辑观和智能体逻辑观,前者把逻辑看作一种关于论证(argument)的理论,而论证是一种语言结构,逻辑研究论证的结构特性;后者把逻辑看作一种关于推理(reasoning)的理论,一种关于思考者做了什么以及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的理论。实用逻辑是一种关于实践的智能体做了什么以及反思了什么的理论,它将大大地突破演绎逻辑的范围,去研究许多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