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网络音乐作品著作权侵权责任的免责事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网络音乐作品著作权侵权责任的免责事由是重构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人和公众之间利益平衡的关键。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责任免责事由与一般著作权侵权责任免责事由有较大差别,应适当缩小网络环境下的合理使用范围。中国目前尚没有默示许可存在的必要性,应适当运用安全港原则,在保护著作权人利益的同时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侵权现象日益严峻。本文从保护对象、侵权责任主体角度出发,对互联网数字化作品著作权保护展开论述,并提出法律上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著作权主体适格性分析是研究人工智能创作物权属、定性以及行为责任承担的前提,关涉著作权法律制度逻辑的自恰性。以认识论为视角,运用文本、比较和逻辑分析方法分析后可知,人工智能主体适格性与其特定发展阶段是相适应的。弱人工智能与强人工智能阶段,人工智能扮演"工具"角色,不可作为著作权主体,其行为视为自然人的机能器官的延伸,行为产生侵权责任由制造者或使用者承担。类人人工智能和超级人工智能阶段,人工智能具备自主意识,可作为创作者层面上的作者,具备著作权主体资格,在涉及著作权侵权时,如若侵权行为属于独立行为,则应独立承担著作权侵权责任,具体损害赔偿责任可采取著作权侵权保险方式予以承担;如若侵权行为属于制造者或使用者控制或者指示下的行为,则应按照"雇主责任"方式处理,由制造者或使用者替代承担著作权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4.
伴随互联网的发展,网上侵权纠纷屡有发生.文章就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集体管理的效能进行分析,以求实现保护著作权和网络资源共享之间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5.
我国网络著作权侵权责任法的现行立法主要体现在《著作权法》和新颁布的《侵权责任法》中,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多样化是部分地吸纳知识产权请求权权利内容的结果。通过重新梳理这些具体的侵权责任,把可以在著作权请求权范畴内加以规定的责任形式纳入到著作权法中。在设计具体条文时,应当首先考虑到侵权责任与网络著作权侵权责任的立法衔接问题,然后对立法的体例和结构提出设想,并分别对具体的网络著作权侵权责任条款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6.
一方面网络服务提供商在互联网的运行和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日见增多的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中,网络服务提供商往往身不由己地卷入其中,甚至成为他人侵权的替罪羊。究竟应该给网络服务提供商提供一个怎样的发展空间或者为它划定一个不构成著作权侵权的底线,这就涉及到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著作权侵权责任问题。通过对比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提出了作者对该问题的若干思考,以期给出一个相对合理、较具操作性的侵权责任标准。  相似文献   

7.
我国互联网著作权侵权免责事由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涵盖的内容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相应的法律法规与之相适应.基于经济、技术、管理等因素,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关网络服务提供者互联网著作权侵权免责事由.提高网络著作权的保护力度,必须要发挥著作权管理协会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著作权的限制和保护在新的网络环境下产生了很多侵权问题,成为不同领域专家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苹果公司侵权行为、作品的合理使用及作者、传播者与大众利益的权衡分析,为相关立法者在新情形下的著作权保护研究提供帮助,保护网络环境下权利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出版存在的版权保护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出版出现得最多的侵权表现主要有网站出版无出版权的作品、侵犯其他网站的网页著作权、滥用修改、删节权等。要发展文化艺术与高新技术紧密结合的数字版权产业,解决网络出版存在的版权问题,首先要增强出版单位的版权保护意识,提高出版单位的技术保护水平;其次则必须及时更新、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尽快与国际保护接轨;同时,还要通过尽快完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以保护网络环境下的版权利益。  相似文献   

10.
网络链接技术在给互联网用户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其对著作权的侵犯也日益泛滥,并导致了网络服务提供商之间的不正当竞争。本文针对上述问题阐述对网络链接行为引发的侵权行为的界定与侵权责任的承担。  相似文献   

11.
搜索引擎能帮助互联网用户在海量的信息中迅速地找到所需信息,已成为互联网信息检索的一项重要工具,然而在为用户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的著作权纠纷.搜索引擎服务商可分为网络服务提供商(ISP)和网络内容提供商(ICP),而ICP作为内容提供者较为容易发生侵权行为,其侵权的方式主要以深层链接和百度快照为主,且目前对搜索引擎服务业侵权责任认定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和《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的避风港原则的规定,《著作权法》第47条对侵权人的认定等.因此,我们应建立一个利益平衡机制,平衡著作权人、公众以及网络服务商三者之间的权益,同时完善著作权的保护法规和行业自律.  相似文献   

12.
网络作品著作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著作权法是对传统有形著作物的法律保护,电脑技术与通讯技术的结合,使得我国的著作权立法远远滞后于网络时代的到来。从网络作品的认定到网络传输的法律性质,直至网络环境下侵权责任的认定,无不是充满争议却又缺乏相应法律规定的问题,各发达国家及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都在积极寻求对策,我国也应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以期完善著作权立法。  相似文献   

13.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归责原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单一的无过错责任原则.这一观点不符合侵权法的内在要求和环境侵权的司法实践.从侵权法的理论和世界各国的立法、判例和学说来看,在环境侵权领域应是同时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和过错责任原则.该文从传统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理论入手,立足环境侵权的特殊性,分析了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归责原则,并对我国的相应归责原则立法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是有效保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遏制侵权行为的责任形式,但损害赔偿数额要在实践中适当把握。确定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要遵循全部赔偿原则、法定赔偿原则、法庭酌定赔偿原则、限定赔偿原则和精神损害赔偿限制原则等。我国《民法通则》和《著作权法》只规定了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形式。在侵权损害赔偿问题上,可操作性不强,需在赔偿数额、精神损害赔偿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在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学术论文在其传播过程中常因新型传播行为的异化致使功能和作用受到限制,移动互联网中学术论文作者权利“漠视”现象、期刊出版单位权利“忽视”现象、期刊数据库服务商“越位”现象以及移动互联网平台服务提供商“失责”现象等造成学术论文著作权保护面临诸多法律困境。移动互联网改变了著作权主体的认定标准也改变了著作权客体的利用方式,冲击了传统著作权保护规则,为扭转这一局面,有必要对学术论文在新型网络传播中的异化行为进行解释并提出适应于信息网络传播的行为方式:界定著作权授权合同中对易模糊事项规避侵权风险、以《著作权法(修订草案)》为契机完善著作权保护条款并且创新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运行机制促进著作权保护。  相似文献   

16.
网络出版物应受到著作权法律制度的保护,但目前网络出版物却成为著作权侵权的重灾区.网络出版物著作权具有经济属性,其各行为主体之间存在着经济利益冲突,而著作权法对侵权行为做出了经济补偿的规定,这些成为了侵权纠纷的驱动因素.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救济与保护措施来规避网络出版物著作权侵权问题.这些措施是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实行集体管理制度、加强版权技术保护、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创建合作共赢模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侵犯数字音乐作品著作权的行为普遍存在。本文通过数字音乐作品著作权侵权责任的概述,分析当前数字音乐作品著作权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网络对传统的著作权法律制度提出了挑战,随之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法律问题,涉及网络的著作权侵权案件也日益增多。如何解决这些新的法律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文章就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侵权行为及责任认定等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环境问题在现代社会越来越严重,而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是环境资源的主要利用者和环境污染的制造者,也是我国环境侵权的主体。因此,研究环境侵权的社会救济,加强企业承担环境责任,对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现阶段中,在环境侵权的救济手段中存在诸多问题,立法的不健全,政府监督不力,企业自身对环境责任认识的不足,社会舆论和公众方面参与的不足都给环境侵权的救济带来障碍。鉴于此,需要对以上问题进行完善分析,提出加强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引入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的必要性,同时从立法、政府、企业、社会等方面来探析我国企业环境侵权的救济手段。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网络传播法研究的关注点是现有法律框架下的网络侵权问题。其中网络著作权侵权研究是最大亮点,另外主要涉及网络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侵权的研究,以及与此有关的侵权责任分析和立法建议等。2006年初,因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引发的网络侵权纠纷成为热点话题,使得网络侵权进入了普通公众的视野。网络传播侵权无法得到有效规避折射的是网络法制的困境。从更深的层次看,它体现的是自由与控制、共享与利益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