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王腊芳  袁甜  谢锐 《管理科学》2023,(4):193-208
企业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可通过信贷违约风险和企业声誉影响其债务融资成本,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考察了该影响,并进一步从产权性质、行业污染强度、时间和空间效应四个维度分析了影响的异质性.实证结果显示,企业的环境违法违规行为会带来更高的债务融资成本;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发生环境违法违规行为之后,相较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仍具有债务融资成本优势,且重污染行业企业将面临更高债务融资成本.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的逐步建立与实施,在一定时间内会大幅提高企业环境违法违规成本;样本期内,企业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对其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只在东部地区显现.研究证实了国家对重污染行业企业的债务融资约束政策已初显成效,为企业积极配合国家的环境治理政策,响应“双碳”战略目标,实现低碳绿色转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世辉  邓来  雷新途 《管理评论》2021,33(12):41-51
过往鲜有文献在微观层面识别企业从影子银行融入资金的规模,因而更多从宏观层面研究影子银行融资的治理效应.本文以2013-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杠杆操纵的程度来识别并衡量微观企业影子银行融资规模,研究发现影子银行融资拥有一般银行信贷无法获取的隐性信息而具备融资合约特殊实施机制,因而更能节约融资企业的代理成本.影子银行融资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客观上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且期限较短、利率高,促使企业选择高质量的投资项目,因此有效抑制了企业非效率投资.拓展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越低,融资约束越小,公司治理水平越高,影子银行融资上述治理效应越显著.本文丰富相关研究的同时,能够为影子银行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内部控制成为监管部门、实务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那么,内部控制会产生什么经济后果?利用厦门大学内控课题组构建的企业内部控制指数,本文考察了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好,所获取的银行债务融资成本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国有控股公司,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银行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表现更为显著;相对于金融市场发达地区,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银行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在金融市场不发达的地区表现更为显著;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银行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在产品市场竞争较激烈的行业表现得更为显著。此外,从内部控制的五个一级指标来看,影响企业的银行债务融资成本的一级指标主要是公司的内部环境与控制活动。本文的研究对于进一步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经济后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国有产权、预算软约束和中国上市公司杠杆治理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田利辉 《管理世界》2005,(7):123-128,147
《:杠杆治理、预算软约束和中国上市公司绩效》一文指出,债务融资非但没有提升我国的公司治理水平,反而扩大了经理的代理成本(田利辉,2004)。本文进一步探讨债务融资和经理代理成本协同关系的产生原因。通过实证分组分析我国上市公司,本文发现,随着银行贷款规模的增大,在国家控股的上市公司中,经理层的公款消费和自由现金流增大,企业效率和公司价值下降;在民营资本主导的上市公司中,上述关系并不显著。本文论证,借款企业和贷款银行共同的国家所有产权是银行贷款和企业经理腐败协同关系存在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杠杆治理扭曲的制度原因是预算软约束。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预算软约束理论为基础,运用我国上市公司2001—2005年的经验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的外部政策性负担对杠杆治理效应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债务融资和经理人腐败之间存在协同关系,而对于外部政策性负担重的企业,这种协同关系要大于政策性负担轻的企业,即使控制产权性质的差异,政策性负担对杠杆治理效应的影响也仍然显著。这一结果支持本文的理论假设,即导致我国上市公司杠杆治理失效的预算软约束来源并不单一,除了产权性质外,企业的外部政策性负担也会软化其债务约束,导致杠杆治理失效。  相似文献   

6.
现有文献中对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相关研究存在机会主义和信号传递两种不同的假说。文章利用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7-2018年数据,考察了真实盈余管理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真实盈余管理与债务融资成本呈显著正向关系,这表明管理层通过真实盈余管理提高当期会计盈余并不会帮助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获取债务资本,反而会导致债务融资成本上升。因此,债权人会对较高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予以惩罚——对这些企业索取更高的补偿。进一步研究发现,真实盈余管理会对以后期间的公司价值和经营绩效产生显著负面影响。因此,真实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以牺牲企业未来的发展来满足短期财务目标的短视化行为,而债权人会对这一行为作出负面反应。上述结果表明,机会主义假说更能解释管理层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并且,债权人能够识破管理层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文章还发现,真实盈余管理对债务成本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持续性,真实盈余管理对债务成本的正向作用仅存在于非“十大”审计的公司中及企业家诚信水平较低地区,且这一作用在融资约束程度高的公司中更为明显。本研究可以从债务成本的角度提供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经济后果的经验证据,从而扩展会计信息与融资成本之间关系的...  相似文献   

7.
笔者从影子银行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中政府融资平台债券、信托融资、委托贷款、违规集资等影子银行业务的现状,并从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系统性风险的角度,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中潜在的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对策建议,包括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明确影子银行监管职责、规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设立资产证券化融资渠道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债务融资是企业获得资金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我国目前以银行为主要融资渠道的情况下,会计信息是银行评价企业信用状况及偿债能力的重要信息,有助于银行了解企业的资信状况,降低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因而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对申请银行贷款的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本文以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为背景,从债务期限结构和债务融资成本两个方面系统回顾了有关会计信息影响债务融资的研究成果,为深入分析会计准则变革带来的会计信息质量变化对银行债务融资的影响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如何有效缓解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对降低公司债务融资成本至关重要.在构建公司董事联结网络的基础上,从社会关系网络信息传递功能角度出发,分析董事网络影响债务融资成本的作用机理,进一步探讨在面临融资约束、代理成本以及两者交互作用下董事网络对债务融资成本影响的差异,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以2006年至201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看,中国上市公司董事网络位置对债务融资成本的降低作用不显著;相比于非融资约束公司,存在融资约束时处于董事网络中心位置的公司债务融资成本降幅显著更大,说明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的公司更能从董事网络中获益;在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的相互制衡下,越处于董事网络中心位置的公司,其债务融资成本越低.董事网络的信息传递功能和治理效应在信息不对称公司的融资能力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0.
2015年3月,高层针对债券市场连续“爆雷”现象明确表态“按市场化原则清算”,打破了债券市场一直以来的刚性兑付惯例.随后,市场对信用风险重新定价,AA级债券利率实现市场化.本文以此为契机研究发现,发债企业在打破刚兑之后减少了研发活动.本文认为,债券利率市场化加剧了企业发债时的融资约束,进而促使企业调整研发决策.实证结果为此提供了证据:第一,打破刚兑后,发债企业的债券融资减少、债务成本提高;第二,当企业面临严重融资约束、融资可得性较差、债务成本涨幅较大时,打破刚兑对研发开支的影响更显著.进一步研究显示,企业会策略性地调整研发开支,如维持既有研发进程、减少启动新项目、资金分配集中化,最终使创新产出更加聚焦.本文从债券视角拓展了证券价格信息领域的研究,并为金融市场化改革措施提供了政策效果检验.  相似文献   

11.
韩美妮  王福胜 《管理科学》2017,30(5):136-146
信息不对称会严重阻碍技术创新,较高的信息披露质量能够显著降低信息不对称,因而可能会对技术创新产生正向影响。中国企业普遍构建了银行关系,这会弱化信息披露质量对信息不对称的降低作用,因而银行关系可能会对信息披露质量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产生负向影响。同时,在中国多种产权性质企业并存的条件下,信息披露质量、银行关系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会因为产权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异。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从融资视角和治理视角,分析信息披露质量、银行关系和技术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产权性质的调节作用。探讨信息披露质量对技术创新的影响、银行关系作用于信息披露质量进而对技术创新产生影响,研究产权性质调节信息披露质量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产权性质影响银行关系、信息披露质量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通过手工收集银行关系和技术创新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验证假设。 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披露质量正向影响技术创新,银行关系会降低信息披露质量对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将银行关系区分为高管关系和持股关系,研究发现两种性质的银行关系均降低信息披露质量对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且持股关系的降低作用强于高管关系。此外,在非国有企业中,信息披露质量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要低于国有企业,银行关系对该促进作用的降低程度也低于国有企业。 研究结果为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丰富了银行关系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深化了银行关系与信息披露质量相互关系的研究,拓展了对产权性质经济影响的认识,对中国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金融服务的新型业态,数字金融要如何实现“普惠”功能,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2011—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数字金融指数,探究了数字金融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且可以同时通过“融资机制”和“监督机制”发挥作用,即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降低代理成本来加强对企业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但在“融资机制”中,数字金融主要是通过降低融资成本缓解融资贵问题来抑制盈余管理,并未缓解融资难问题。同时,在从地区、产权异质性和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以及数字化水平三个维度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了检验后,发现这种抑制作用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非国企中更加明显,数字金融不同维度的发展水平对企业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也不同。  相似文献   

13.
陈作华  方红星 《管理科学》2018,31(3):125-139
 当外源融资成本较高,而内部现金流又不充足,企业无法为有利的投资机会募集到所需资金不得不放弃部分投资项目时,便会陷入融资约束困境,导致管理层不得不削减现金支出或提高流动性。而避税在降低企业纳税义务的同时,伴随的是现金支出的降低。因此,企业可能会选择激进的避税,以缓解资金方面的困境。融资约束企业激进避税的动机可能会受到内部控制的约束,高质量内部控制可显著改善企业的信息环境、降低企业外源融资成本和管控税收违法风险,因而可能会弱化融资约束企业激进避税的动机。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研究融资约束能否诱发企业激进的避税,考察内部控制能否抑制融资约束企业激进避税的动机。基于2008年至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以KZ模型度量融资约束,采用会计实际税率及其变体度量企业避税,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多元回归方法实证检验融资约束能否诱发企业激进的避税,以及高质量内部控制能否抑制融资约束所导致的企业激进避税动机。        研究结果表明,融资约束与企业避税程度显著正相关,在控制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二者的正相关关系依旧显著;随着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改善,融资约束与企业激进避税之间的正向关系显著减弱。激进的避税是陷入融资约束困境企业改善资金短缺状况的替代选择,高质量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抑制融资约束诱发的激进避税。从多个角度检验实证结果的稳健性,进一步分析发现,产权性质和金融环境的差别均不会影响上述结果。        研究结果有助于学术界丰富和深化对融资约束经济后果、企业避税诱因以及内部控制作用机理等方面的认识,也能为税务机关、金融监管当局和企业提供有益的启示。政府应加快培育宽松和高效的金融环境,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搭建有效的沟通渠道,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简化企业融资手续,提高金融资源在企业间的配置效率;税务机关与融资约束企业之间应该建立灵活的协调沟通机制,理解和关怀融资约束企业面临的困境;推动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的全面实施,强化信息披露,改善信息环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中小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发现:资产负债率与会计利润、企业价值、代理成本显著负相关,表明负债融资虽具有降低代理成本的作用,但更多地表现出负向治理效应;而有息负债和长期负债则呈现出完全的负向治理效应。这与已有理论的预期不完全一致,因此应完善债务约束机制、拓宽融资渠道、深化银行体制改革、强化股东监督功能以优化中小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15.
产融结合对于提升企业经营绩效和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5-2013年上市公司参股银行为例,研究了产融结合影响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机理和实际后果。研究发现,由于存在信息效应和决策效应,上市公司参股银行能够显著缓解其融资约束状况。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国有控股、规模较大和行业竞争度较低的企业而言,民营控股、规模较小和行业竞争度较高的企业参股银行带来的融资约束缓解作用更加明显,并且参股银行的融资约束缓解作用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以及在金融欠发达地区更为明显。本研究丰富了产融结合、参股银行及融资约束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企业各种债务结构在缓解股权融资代理成本和减少债务融资代理成本方面的特点,得出能够提高公司治理效应的各种债务融资结构的相机最优配置,然后根据各种债务融资结构的特点,得出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债务融资结构决策。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规模较小的银行,大银行在甄别软信息(例如企业家经营能力)方面不具有比较优势,大银行为了防范企业家风险,需要严格要求企业的抵押品数量并施行严格的违约清算。大银行的这种融资特性决定了其难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但却能帮助大企业有效地节约信息成本、减少利息支出,大银行的融资特性与大企业的企业特性相互匹配。要从根本上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关键在于改善银行业结构,满足中小企业对中小银行的金融需求,发挥中小银行善于甄别企业家经营能力的比较优势,而不是通过行政干预要求大银行服务中小企业。在金融监管方面,由于不同规模银行的融资特性以及适合的融资对象皆存在系统性差异,对不同规模银行的监管也应当有所区别和侧重。  相似文献   

18.
中小企业财务结构与债务融资——基于浙江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浙江省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主要讨论三方面内容:(1)全面分析中小企业财务结构与融资特征,并与大企业作比较,得出部分中小企业在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等方面均不逊色于大企业;(2)从微观角度,对中小企业主要债务融资作实证分析,识别影响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显著因素。同时根据回归结果证实中小企业主要债务融资的成本比较优势依次为:银行贷款、商业信用和非正规融资;(3)利用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方法判定行业因素对中小企业债务融资具有显著差异,而宏观经济周期变化对其影响却不显著。本文结论的另一重要性在于,填补主流文献仅从金融机构或政府金融体制建设等方面寻求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答案,从企业自身经营和财务管理角度解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激进负债行为   总被引:48,自引:1,他引:48  
本文基于行为金融研究,抛弃了传统债务融资理论的理性管理者假设,分析管理者过度自信是否会导致企业采取激进的债务融资决策。实证分析在控制了其他可能影响债务融资的因素以后,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资产负债率尤其是短期负债率显著正相关,与债务期限结构也显著正相关。由此证明管理者的过度自信是影响企业债务融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视角,丰富和拓展了企业债务融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项目投资面临运营滞后以及债务融资约束的情形下,基于实物期权框架构建了企业家签订信用担保互换契约的两阶段投资决策模型。运用动态规划以及均衡定价方法,给出了企业家股权及期权价值的显示表达,得到了两个阶段担保成本满足的代数方程,并进一步分析了运营滞后和信用担保下企业家的最优投资决策问题。数值结果表明:外部运营时滞会提高杠杆率,导致企业家提前投资,同时会提高企业家第一阶段债务融资的担保成本,但会降低第二阶段债务融资的担保成本;随第一阶段投资额度逐渐增大,企业家的最优投资水平呈U型变化,第一阶段债务融资时的担保成本单调递减,而第二段债务融资时的担保成本呈现倒U型;企业家两个阶段的融资缺口对项目最优投资水平、最优破产水平以及担保成本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