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中国近代史上,谭嗣同是一个著名政治人物:他因参与"维新变法"而被处以极刑,成为"戊戌六君子"之一。同时,他还是一个著名思想家:他以"仁本体"为基础建构了一个仁学哲学体系。近期,为纪念谭嗣同诞辰150周年,围绕着其"仁本体论",河北大学哲学系师生数次专题座谈,研讨其"仁本体论"的建构、内涵及意义。在研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正""反""合"三个相对集中的观点。现将这些观点梳理、修订为一组论文,不仅作为对谭嗣同诞辰之纪念,亦希对儒学本体论的建构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代史上,谭嗣同是一个著名政治人物:他因参与"维新变法"而被处以极刑,成为"戊戌六君子"之一。同时,他还是一个著名思想家:他以"仁本体"为基础建构了一个仁学哲学体系。近期,为纪念谭嗣同诞辰150周年,围绕着其"仁本体论",河北大学哲学系师生数次专题座谈,研讨其"仁本体论"的建构、内涵及意义。在研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正""反""合"三个相对集中的观点。现将这些观点梳理、修订为一组论文,不仅作为对谭嗣同诞辰之纪念,亦希对儒学本体论的建构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近代史上,谭嗣同是一个著名政治人物:他因参与"维新变法"而被处以极刑,成为"戊戌六君子"之一。同时,他还是一个著名思想家:他以"仁本体"为基础建构了一个仁学哲学体系。近期,为纪念谭嗣同诞辰150周年,围绕着其"仁本体论",河北大学哲学系师生数次专题座谈,研讨其"仁本体论"的建构、内涵及意义。在研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正""反""合"三个相对集中的观点。现将这些观点梳理、修订为一组论文,不仅作为对谭嗣同诞辰之纪念,亦希对儒学本体论的建构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一八九八年的戊戌变法,是一场具有爱国救亡性质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为了救亡图强,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发展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倡导并进行了变法运动。谭嗣同(1865—1898)是这场运动中的左翼激进分子,他政治思想中的民权思想与封建君权思想根本对立,比较深刻地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一谭嗣同的民权思想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吸取我国古代传统的民主思想,而主要是吸取了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王船山、黄梨洲的民主思想。谭嗣同说,“凡为仁学者”,对中国书当通《孟子》、《庄子》、  相似文献   

5.
王闿运"帝王之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闿运是中国近代史上声名显赫的政治和学术人物.作为晚清名士,王闿运以硕学通儒而名重一时;在政治上,他怀抱"帝王之学",以纵横家自居,且一有机会便谋实践其"纵横之道"帝王之学"."帝王之学"作为一种封建的传统政治理念,具有很大的空想性和封建性.在封建、半封建社会的土壤中,"帝王之学"亦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王韬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首倡"恃商为国本",主张学习西方,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真正揭开了批判封建传统经济思想的序幕.兴利是王韬经济思想的中心议题,他主张通过国佐工商的途径实现全面兴利,并对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主张.他强调"利权归我",强烈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相似文献   

7.
史学界一般将谭嗣同定位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派或改良运动左派人物,这一观点有失偏颇。谭嗣同是一位典型的改良主义者,其根据有二:其一,谭嗣同和梁启超在戊戌变法时期,其思想均未越出康有为的变法轨道;其二,在1898年之后,惟有梁启超才真正继承了谭嗣同的思想,而将谭嗣同奉为旗帜的革命派,其主张与谭的思想只是"形似而实不是"。革命派扬嗣同而抑康梁,不仅是对康、梁、谭个人之不公,而且也混淆了革命派与改良派的真实界限。  相似文献   

8.
论谭嗣同的人道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嗣同既是戊戌变法运动的中坚,又是近代中国宣扬人道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仁”为理论旗帜,提出了要求人的平等、价值、权利的人道主义思想,并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法礼教展开了极其猛烈的抨击。他这一思想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潮既有联系,又有显著的差异;但在本质上也未跳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窠臼。  相似文献   

9.
<士兵突击>作为近年军旅剧走红的新锐之作,以军营隐喻人生,灌注成长主题,通过小人物辛酸曲折的成长历程,在娱乐化、偶像化的消费文化中建构了苦难叙事.剧作的题材选取、人物塑造、叙述方式等方面回避了常见路数,采用反偶像的草根叙述,成功塑造了"成长"受难的英雄而非天才人物,诠释了一种以庸常方式存在着的生命精神.该剧对卑微与崇高、愚蠢与机智、自我与他者等命题进行反思,重塑了物质时代功利化的价值观,为当代军旅剧创作提供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10.
在湘军的发展史上,胡林翼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人物.他在扩充湘军兵员、供给饷项以及调整人际关系、网罗人才、制定战略战术上对湘军的兴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作用甚至一度远远大于曾国藩,既成为湘军的巨魁,也成为清王朝的大功臣.  相似文献   

11.
湖南籍的近现代人物中,虽没有出现像沈家本那样的法学大家,但从王夫之到魏源、曾国藩、谭嗣同、宋教仁、黄兴以及毛泽东、李达、胡耀邦等人,其思想体系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法制思想。在当时的中国,或是开风气之先,或是引领着中国法制思想的发展方向,湘籍人物法治思想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当然湘籍人物的法制思想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湘籍人物在法制思想上的种种局限性,对我国引进西方法治文明、健全中国法制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近代“救亡”的背景下,清末知识精英掀起一股尚侠思潮。谭嗣同、梁启超、章太炎是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他们在鼓吹侠风的同时对侠的人格进行重新阐释,努力将侠改造成为国为民的英雄,使人们相信侠能够承担救亡图存的重任。在他们尚侠的背后,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谭嗣同主要在于对墨侠实践精神的推崇;梁启超用侠来塑造“中国魂”;章太炎高扬侠风,则将之作为反清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3.
略论近代湖湘文化的经世致用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世致用之所以是近代湖湘文化的特点 ,一是因为它的始终一贯 ,即使在汉学盛行时 ,也未中断 ;二是在近代中国提倡最早 ;三是有理论、有纲领。近代湖南经世致用的学派有三个 :一是以陶澍、曾国藩为代表的理学经世派 ,二是以魏源、王运为代表的今文经学派 ,三是以谭嗣同、唐才常为代表的永嘉功利之学。这种经世致用的学风既有积极意义 ,也有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戊戌政变时,谭嗣同不亡不遁不死不降。自梁启超撰《戊戌政变记》问世后,海内外文史作家、学者,多因袭引用梁氏之描述,取慷慨赴死说,影响至今。梁启超撰《戊戌政变记》时,正亡命日本。处于个人情感悲愤激荡时刻,又不能充分占有资料,所言不尽实录。梁氏当时仅以言论专家称世,且距戊戌政变不过百日,持论更难理智、客观。梁启超用文人的激情描述了那段历史。试图澄清一个流传百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佛教在中国近代的发展中,逐渐发生了转变,谭嗣同等将消极、避世、涅桑的佛教哲学阐释成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蔑视黑暗现实、奋不顾身、不计功利、“勇猛精进”和“大无畏”的富有战斗性的思想力量,对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思想家对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认识,经历过由“技”到“学”再到“道”的三个主要阶段。谭嗣同将西方自然科学中的“以太”概念,提升到世界本体层面,并赋予近代自然科学以资产阶级政治哲学的普遍意义,从而表现出唯科学主义倾向。谭氏的唯科学主义思想集中反映了他的科学理性精神,具有反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的思想启蒙意义,但其中又夹杂着主观的宗教神秘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17.
近代爱国主义是对古典爱国主义的提升。近代爱国主义的发展与近代湖湘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是近代湖湘文化的发展,孕育和推动了近代爱国主义的发展。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是近代爱国主义产生、发展、成熟的三个阶段。魏源、谭嗣同、黄兴等三位湖南人,就是这三个阶段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8.
谭嗣同根据政治变法的需要 ,从西方文化中去寻求真理 ,并用传统文化来诠释外来文化。同时 ,又用他所理解的外来文化来改造传统文化 ,使他所建构的政治思想呈现出“不中不西 ,亦中亦西”的色彩  相似文献   

19.
军旅学二十余年来的发展经历了和平军营生活"人学"内涵与消解英雄、消解平庸与社会转型带来的英雄主题变异等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