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慎到的法律思想王威宣慎到(约公元前395-前315年),是我国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赵国人,根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早年曾"学黄老道德之术",由此可见,他是从道家分化出来的法家。他长期在齐国稷下讲学,成为稷下学派的主要人物之一。《史记》...  相似文献   

2.
辜鸿铭(1857-1928),名汤生,福建同安人。早年留学西洋十载,回国后人张之洞幕府长期负责外交礼宾工作。曾官至外务部郎中,晚年为北京大学教授。辜氏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化保守派人物,一生致力于捍卫中华民族的尊严、维护和向西方传播中国儒家文化,在西方世界颇有影响。1891年长江教案期间,他曾以英文写了一篇重要的反传教文章,题为《为祖国和人民争辩》,到标题为《现代传教士与最近教案关系论》①,发表于上海英文报刊《字林西报》上。在该文中,他首次以“一个中国人”的名义就教案和传教问题,公开对西方公众发表自己的意见,理…  相似文献   

3.
吴宓(1894-1978),陕西经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和文化名人。在比较文学领域,他被认为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开创者①。他写于1919年的论文(红楼梦)新辩》,“从比较中探讨《红楼梦》的精神与价值,为红学研究开辟了新途径。在吴先生之前,中国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曾用西方小说理论和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从事过任何一部作品的评论。”②吴富一生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和沟通中西文明,所以他对文学在其.中的作用,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吴宓论述文学的功用,主要见于《文学与人生没《吴宓诗及其诗话》二书和论文《(红楼梦晰谈》中。笔者据此对吴…  相似文献   

4.
西方有学者断言:“莱布尼茨可能是近代世界最全面的天才,……触及了现代知识的几乎每一个分支。他是最后一位希望掌握现代知识的所有领域,并且是百科全书式人物的人。”(S·汉姆普西耳编著《理性的时代──十七世纪哲学家》,第142-143页,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广博的知识结构使得“他的哲学象一条充满光辉灿烂的思想的银河”(费尔巴哈语),而他本人又几乎从没对他构造哲学的基本原则作过系统而明确的说明。这使得那“灿烂的银河”更充满了神秘色彩,以致于谈及莱布尼茨哲学,学术界依旧众说纷法,莫衷一是。国外哲学界有的推举…  相似文献   

5.
第一部美育的宣言书──席勒的《美育书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美学、美育思想发展上,德国有两位思想家是人们所不能忘记的。一位是鲍姆嘉通,他于1750年出版了《美学}}(ASTRHVTIK)一书,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诞生。另一位是席勒,他于1795年发表了《美育书简》,第一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及其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把它与德育、智育、体育并列,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教育内容、方式提出来,因此人们把《美育书简》视为“第一部美育的宣言书”。席勒(1759-18D5)是德国伟大的剧作家、诗人,“狂飓突进”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早期深受英、法等…  相似文献   

6.
浅论鲁本斯的创作及艺术风格翟文奇彼得·保罗·鲁本斯(1577-1640)是继文艺复兴诸大师后,为欧洲近代绘画开辟道路的一代巨匠,是17世纪佛兰德斯画坛的一代宗师,是巴洛克风格大师的主要代表。鲁本斯是一位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人物,他不仅具有非凡的绘画才...  相似文献   

7.
方东美的哲学观余秉颐方东美(1899-1977),安徽桐城人,毕生从事哲学与文化的研究,著述宏富,是港台地区现代新儒学代表人物之一。关于哲学,他说:“哲学思考至少有三种途径:(一)宗教的途径,透过信仰启示而达哲学;(二)科学的途径,透过知识能力而达哲...  相似文献   

8.
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霍克海默(Max Hokheimer,1895-1973)出生于德国斯图加特,他曾先后在慕尼黑、弗赖堡和法兰克福大学学习。1922年他以《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一文获哲学博士学位。1923年他留在法兰克福大学任教;1930年获得该校哲学教授职位;1931年他继维也纳著名哲学家、法学家、政治学家格律思堡之后,任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第二任所长。从此,该研究所转向以社会哲学为主的研究方向,逐渐建立起“批判的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以及该研究所大部分成员都是犹太人。193…  相似文献   

9.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海明威(1899-1961),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和开一代文风的语言大师。他于20年代因接连发表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6)和《永别了,武器》(192)而誉满欧美文坛,被公认为是“迷惆的一代”文学最重要的代表作家。194O年,他发表反映西班牙战争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标志着海明威的思想与创作上的重大转变。1952年,中篇小说《老人与海》的问世,使他荣获195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老人与海》的主人公桑提亚哥是一个在哈瓦拉近海以捕鱼为生的古巴老人。他60多岁,无儿无女,贫穷倒运,平时跟他…  相似文献   

10.
李纯甫考论     
一、生平补证 李纯甫(1177-1223)字之纯,号屏山居士,是金代后期文坛的风云人物。《中州集》卷四、《归潜志》卷一、《金史》卷一百二十六有其传记,其中《金史·李纯甫传》几乎全抄自《归潜志》卷一,仅多出“擢承安二年(1197)进士”等数句。二者都说李纯前车于正大末年(1231),享年47岁,清人施国祁《归潜志跋》已指出刘祁所说的“正大末”是“元光末”(1223)之误,可惜他没有论证,今人周惠泉先生利用史料进一步考定了李纯甫的生卒年(周文见《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第3期)。此外,李纯甫的生平中…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中国革命》与费正清的史学倾向陈同费正清(1907—1991年)是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是他于1986年撰写的中国近现代史著作。在他数十年的学术研究生涯中,这本书基本代表了他对近现代中国的总体看法,并反...  相似文献   

12.
八十年代以来出版的中国哲学史、中国认识论史的著作,“先验论”是一个使用极其广泛的概念。例如1983-198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冯契先生《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三册)一书,书中认为属于先验论的哲学家或具有先验论思想的人物就有孔子(91页)、老子(126页)、杨雄(427页),董仲舒和王弼(500页)、二程(756页、803页)、朱熹(844页、852页)、陆九渊(857页)、王守仁(884页)等。1989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姜国柱先生的《中国认识论史》一书,书中认为属于先验论哲学家(或具有先验论思想的人物)有孔子(285页)、孟子…  相似文献   

13.
本组关于马克思“居利希笔记”研究的笔谈,系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MEGA2研究小组近期完成的最新成果。马克思完成于1846—1847年的“居利希笔记”,是他第二次经济学研究的《布鲁塞尔笔记》 C中的重要内容。在这一长期被学术界忽略的重要经济史研究笔记中,马克思第一次面对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殖民统治的全景式的历史现实,其中,他不仅使自己在前期经济学理论中遭遇的资产阶级社会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变得具体和鲜活起来,也使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获得了来自欧洲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现实的支撑。马克思这一重要的经济史研究,也是我们面对同时期《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和《雇佣劳动与资本》等经典文献需要深入了解的思想史背景。  相似文献   

14.
沈约与《楚辞》林家骊(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沈约是南朝齐梁间著名诗人,被誉为“一代辞宗”。他对屈原和《楚辞》有着特殊的偏爱,其诗歌创作也深受《楚辞》的风格和创作手法的影响。如果写楚辞学史,对于这样一位人物是可以大书一笔的。然而,近见一本《中国楚辞学史》...  相似文献   

15.
张治中在新疆历史大转变中的活动任伊临张治中(1890-1969)是近代我国一位杰出的国民党爱国将领和富有远见的政治人物,"是同我党有长期历史关系的亲密朋友"。(邓颖超语)在我国和新疆历史大转变的时刻,他于1945年9月到1949年12月曾五次飞渡天山...  相似文献   

16.
本组关于马克思“居利希笔记”研究的笔谈,系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MEGA2研究小组近期完成的最新成果。马克思完成于1846—1847年的“居利希笔记”,是他第二次经济学研究的《布鲁塞尔笔记》 C中的重要内容。在这一长期被学术界忽略的重要经济史研究笔记中,马克思第一次面对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殖民统治的全景式的历史现实,其中,他不仅使自己在前期经济学理论中遭遇的资产阶级社会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变得具体和鲜活起来,也使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获得了来自欧洲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现实的支撑。马克思这一重要的经济史研究,也是我们面对同时期《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和《雇佣劳动与资本》等经典文献需要深入了解的思想史背景。  相似文献   

17.
本组关于马克思“居利希笔记”研究的笔谈,系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MEGA2研究小组近期完成的最新成果。马克思完成于1846—1847年的“居利希笔记”,是他第二次经济学研究的《布鲁塞尔笔记》 C中的重要内容。在这一长期被学术界忽略的重要经济史研究笔记中,马克思第一次面对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殖民统治的全景式的历史现实,其中,他不仅使自己在前期经济学理论中遭遇的资产阶级社会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变得具体和鲜活起来,也使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获得了来自欧洲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现实的支撑。马克思这一重要的经济史研究,也是我们面对同时期《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和《雇佣劳动与资本》等经典文献需要深入了解的思想史背景。  相似文献   

18.
一、《目连变文》的生成    目连(Mahamaudgalyayana),全称“摩诃目犍连”,即大目犍连,目犍连(目乾连)。他是中国古代戏剧中家喻户晓的人物,因入地狱救母名闻于世。他的孝行故事,自晋迄今久传不绝。溯其故事来源,西晋竺法护译于太安二年(303)的《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首先称目连为孝子。该经《摩诃图犍连品第三》有云:“是故当悦心,至孝事父母。”而有关他入地狱救母的故事则见于《佛说盂兰盆经》及《佛说报恩奉盆经》。兹引前者如下: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大目犍…  相似文献   

19.
根据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和十五大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宣传先进人物的精神,中国经济出版社于1997年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组成了“中华人物丛书”编委会并开展工作。1998年已出版的首卷“中华人物丛书”──《中华巾帼大典》(共三卷)在《人民日报》等中央报刊报道之后,引起了社会广泛反响,受到高度称赞。在这个基础上,1999年又出版了(中华优秀人物大典》(98卷)等。目前,编委会正在组织编纂“中华人物丛书”有关分卷,这项工作进展很快,已得到许多省、市、自治区的响应与支持,有关丛书今年之内将陆…  相似文献   

20.
清人廖元度所编辑的《楚风补》是研究楚文化,尤其是楚文学的一部重要文献。最近,这部巨著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校注出版,这是楚文献整理中一件值得庆贺的重大成果。 廖元度(1640-1707),长沙人,号佣客,晚年又号大隐。他生于明末,长于清初,那是一个天地翻覆、社会剧烈动荡的时代。用廖氏自己的话说,他“遭家不造,遇世多艰”,“倏尔覆巢,顷无完卵”,“所恨秦人一炬,空留卜筮之科;争看宋石三函,莫辨连城之璧”(《征诗小引》)。所以他之发愤著书,既是仰慕名山事业,也是寻求心灵的慰藉。《楚风补》搜集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