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学道德本体论对成德成圣的关注远重于宇宙万物的本原问题,其主要研究道德如何形成、道德的原因和根据,通过道德本体的建构赋予道德至上性和绝对性。理学家们从神秘性、主宰性的“天”开始,借助天的绝对主宰力量来强调道德的绝对权威;张载以性为本体,将道德的权威由外在的约束力量转向人的自愿自觉;程朱以“天下万物只是一理”将人世伦常的应然上升为宇宙存在的必然,但“理”的外在强制力容易使主体失去践行道德的内在动力,而在“心与理一”的过程中,“心”的感性作用又容易稀释“理”的神圣性。心学批评程朱理学“析心理为二”,提出了“心之本体”,通过“心”来体认宇宙存在的必然和人世伦常的应然并实现其统一,将人的主体性推向极致,但心的个体化、情感化将带来道德本体自我解体的危险。理学道德本体论生成进路的厘清,有利于阐释理学道德本体论的思维特点、理论困境,以及揭示道德本体思想如何自我扬弃、自我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言”与“行”,是孔子对人们立身处世中的思想和行为提出的指导性原则和主张。关于言,他认为,耍“慎于言”,“言必有中”,“不以言学人,不以人在言”,强调加强品德修养是言语得当的前提,说话要讲究文采,反对花言巧语。关于行,他主张“敏于行”,强调“听其言而现其行”,行的目的是推行和实践他所提出的观念、原则和道德伦理规范。“言”与“行”二者的关系是统一的,但更强调和重视“行”,表现了他实践第一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由来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代希腊哲学中就有人本主义的萌芽,如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肯定人的价值,要求个性解放,强调人的现世的享受;近代思想家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思想,并进一步把关于人的学说与唯物主义自然观以及对人的理性认识能力的肯定相结合,为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在某种意义上,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是对古近代人本主义思想的一种否定,是建立在反唯物主义、反理性主义和反乐观主义的基础上,其代表人物和流派如叔本华、克尔凯郭尔、尼采、柏格森、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人格主义等。  相似文献   

4.
明代中后期市民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中后期市民文化是在商品经济有了较快发展,明朝思想文化登峰造极的专制统治背景下产生的,市民文化反对蒙昧主义、禁欲主义,肯定人的价值、世俗生活;市民文化没有建立一个崭新的理论体系,但它打破偶像崇拜,肯定人的欲望和“私欲”的合理性,对理学的冲击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5.
儒家天人相和仁学思想有着不同于西方的独特的环境伦理价值观念与思想体系,儒家强调万物一体、主客统一,天地自然更具根本性;以生释仁,强调珍惜生命、珍爱万物,是"替天行道"的道德至善;提出"民胞物与""人者,天地之心",既强调人与自然不可分割又凸显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人当尽天赋本心,尽关爱保护自然的道德义务,以体现人贵于自然万物,实现以人为本、爱物与爱人的统一,实现仁,达到人的道德完善.儒家天人和谐仁学思想在生态环境伦理观上的独特认识,可为我们突破并超越西方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不同认识,为今天解决生态危机、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的传统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对《老子》思想的研究,历来重视的是它的反道德性,而对其道德实践思想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则以为:《老子》不仅首创了“不言之教”的道德教化,强调因循个体的特征来成就个体,即“辅万物之自然”;而且重视积德,强调“不为而成”,以不争、知足的方法来达到自身在万物关系里与他人相和谐的强大,还提出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从修身到平天下的道德实践模式。这些对现实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方琳 《南都学坛》2007,27(3):119-120
荀子的人性论蕴涵了丰富的内容:一方面,荀子坚持“性伪之分”,认为人性指人的自然属性,否定了孟子把后天的道德品性加入人性之中的“性善论”,具有积极意义,但他又陷入和孟子同样的道德先验论中,指出“人性恶”,虽然有其历史原因和进步作用,但表明其唯物主义人性论是不彻底的;另一方面,荀子又强调“性伪合”,肯定社会礼仪制度和道德规范对人性的改造和影响,认为人的本质实现于社会之中,对于我们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人性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李觏的法制思想首先强调“刑”“礼”相辅,反对重刑,体现了宽容精神。他还提出“天子与天下共法”即“一致于法”的主张,反对救赎,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公正。这些观点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但由于他不可超越的时代局限,也有诸多不足。对此后人应认真研究,以服务于现实。  相似文献   

9.
儒家强调道德理性、固守以人为本的道德人文主义价值观。儒家的“人本”、“民本”理论,肯定天地之间人为贵,国家社会民为本,就是肯定了人的生存权、发展权,肯定了民众的自主权利。本文通过儒家主张的人本思想的探索,以当前社会状况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背景,试图寻求人本思想对现代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义利问题即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也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体现伦理思想家的基本价值取向。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道德与物质利益谁是第一性的问题;二是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谁更具有优先性问题。王夫之在这个问题上并不是一般地否定道义论,而是在肯定义重于利的前提下,力图对义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即肯定每个人追求其合理的私人利益的正当性,扬弃宋明道学家所宣扬的“公利”中的实质上的专制君主一家一姓的私利的虚幻性。同时,他又十分注重分辨合理的“自利”与损人利己的自私自利,反对“攻取相役”“成乎惨害”的极端利己主义,从而在学理上弥补了晚明以“人必有私”为出发点的功利主义伦理学的不足。王夫之的义利观更注重对传统道义论的诠释与改造。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交通”一词不是指日常意义上的交通运输,而是指天地万物之间的沟通、交流。从“交通”概念出发的中国古代哲学,体现着一种“交通成和”、“化生万物”的对话范式,其核心是事物之间的对话即“交”,强调时立双方水乳交融的统一即“通”,以达到“和”的最高境界。由“交通”不仅可以构建出万物平等相交而化生的宇宙图式,也可以推出人与人之间平等对话而成和的政治伦理规范。“交通”思想体现着宇宙之道,生命之道,社会之道与伦理之道,为解决目前全球范围内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危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严复晚年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严复晚年思想确有停滞和一定程度的倒退, 但那只是量上的而不是质上的。综观其晚年的全部论著和书信可以看出, 在政治思想上, 他仍信守资产阶级民主制而反对专制制; 在文化思想上, 他从伦理道德出发谴责了西方近代文化中的消极成分而仍然肯定其民主性的精华, 他一如既往地肯定了儒家文化中的精华而却反对把儒家文化定于一尊的文化专制主义。严复晚年并没有倒退为封建主义的卫道者, 他始终是一个渐进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  相似文献   

13.
休谟提出驱动人类行为的根本力量是情感或欲望。康德接受休谟在动机问题上的内在主义进路,但反对休谟在这一问题上的看法,认为可以通过从“欲求能力”到“道德关切”推出“理性单独可以作为行动的动机”。不过,出于人的完善性和行动完整性的要求,康德并没有拒斥义务论对后果的需要,动机和后果以一种更深刻的内在逻辑在康德义务论中得到了合理的安置。  相似文献   

14.
在文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孔子是首先强调内容,强调思想内容对艺术形式的决定和支配作用的。他说:“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宪问》)这本是孔子谈论人的“德”、“言”关系的。他认为道德是做人的基础,只要有了好的道德品质,就必然能说出有价值的言语;与道德品质相较,人的言语是次要的,能说漂亮话的人,不一定就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所以他认为“巧言乱德”(《卫灵公》)反对“巧言令色”(《学而》)而缺少仁德的伪君子。孔子对人的“德”、“言”关系的论述,实际就涉及到文艺的内容与  相似文献   

15.
实学派是朝鲜历史上影响最大的社会思潮之一,近三百年间,不同时期的实学派代表们的主张虽各有侧重,但大都立足于现实,提倡实事求是、经以致用,反对性理学脱离实际的空谈和对人性的压抑,人文主义因素在其中时时闪现,如打破神秘主义,建立科学的唯物思想;反对等级观念,追求平等;肯定人自身,肯定人的欲望的合理性;鼓励追求财富,建立新的判断人的价值标准;接受各门科学及异质文化等。民族文学也是在实学思想的鼓吹中建立的,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相比,相似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李倩 《南都学坛》2006,26(3):49-50
沈从文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风格独特的作家,在他诸多作品中不乏有较多的情爱描写。在沈从文的审美视野内,性爱是作为人的生命存在、生命意识的一种象征,他主张一部伟大的作品,总能表现出人性最真切的欲望。他肯定人的自然、和谐、健康的情欲,反对生命的被束缚,反对虚伪的道德观念,反对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某种倒退。沈从文以唯美而又犀利的笔调向人们揭示了“美在生命”的哲学意蕴,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龚自珍是近代开端时期的一位颇有影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社会批判家。文章试从伦理学角度探讨了其人性论思想。龚自珍反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程朱理学的道德先验论及其对人性的压抑 ,提出并论证了“性无善无不善” ,善恶乃后天形成和“人心有私”的观点 ,肯定了人的正当欲求。龚自珍的人性论思想带有个性解放的色彩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尤其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在思想上则具有开风气之先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孔子的人文思想主要表现在 :他试图以人道、人为来摆脱外在天命的控制 ,彰显了人的主体能动性 ;他首次明确肯定了人的本质与价值 ,将仁德安置在主体自身之中 ,使人成为真正自觉的道德性存在 ;他还探讨了人的本质及价值实现的途径 ,即“克己”以“正身”、“克己”以“敬人”、“克己”以“复礼”。孔子的人文思想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当代仍具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的鬼神思想反对鬼神作为实体的真实存在,且表现出“宰天者人”的倾向。在与太平天国的斗争中,曾国藩倡五经而反《新约》,崇孔子而斥上帝,以理性主义的儒家礼教对抗神秘主义的宗教神权。曾国藩曾主持过求雨、祭祀龙王等活动,但其本意是通过“神道设教”实现其教化目的与政治目的,以稳定人心、消弭拜上帝教的神权影响为指向。在对天人关系的表述中,曾国藩所说的“天”主要是“义理之天”,而非人格神意义上的“主宰之天”;他强调“宰天者人”,强调人的能动作用与决定性力量。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对人与自然关系规律的揭示,在人类认识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生态理念的核心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以“人”为核心,立足于自然,以人与自然界和谐为出发点,追求人与万物的共同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天人合一”思想的契合性主要体现在: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都认为人与万物同质同源,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人与自然如何相处问题上,都认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是要把人和自然摆在同等地位上,尊重和顺应自然;在人如何利用自然问题上,都强调人对自然应取之有度、和谐共生。深入理解二者的契合性,有助于深化人们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解和认识,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