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6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发展目标这样描述:“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到2015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200万人。到2020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300万人。”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以满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今年6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社会工作人才作为需要重点发展的6种人才之一,指出到2015年社会工作人才要达到200万人,2020年其规模要达到300万。这就把“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任务提上具体的议事议程。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作为一个边疆省份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开展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与先进地区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对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后,黑龙江省制定发布了《黑龙江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提出“适应构建和谐黑龙江的需要,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社会福利性、公益性机构、社会组织和城乡社区社会工作人才建设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主体,专业化、职业化服务水平和整体素质较高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4.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一个引人关注之处是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党和国家为什么如此重视社会工作人才?怎样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著名人才学家王通讯。  相似文献   

5.
今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之后中央发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部署了我国人才强国战略,指明了各类人才发展的政策蓝图,将社会工作人才作为第六类人才纳入了国家人才发展战略,提出了发展目标和重要举措,这既是对民政部门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最大鼓舞和强力支持,也是对我们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今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今年4月印发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对我国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更快地建设人才强国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是全国人才工作的春风,更是推动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春风,对从事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事业的人来说,无疑是继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后又一项更利好的政策,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应该说,21世纪初期是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时期。2008年以来,相关政府部门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建设的角度出发,颁布了一系列文件,鼓励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工作者合作兴办社会工作实务专业机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工作者积极响应相关政府部门的号召,成立了如“社会工作师事务所”、“社会工作评估”等一系列实务机构,形成了社会工作高等教育中的社会工作教育的“机构化”趋向。这些机构大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与政府密切合作,在相关社会工作实务部门展开了系列服务活动,积极推进了我国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意见》指出,“坚持专业引领、融合发展”,“逐步用专业社会工作理念丰富社区工作理念,用专业社会工作制度创新社区管理服务制度,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加快实现社会工作与社区建设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多领域的融合发展。”社区建设是中国本土化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近年来一些地方加快社会治理创新及社会建设步伐,开展公益创投活动,发动社会组织申报并实施公益项目。  相似文献   

9.
上海浦东社会工作实践的探索已走过十余年,参与并见证了中国大陆专业社会工作制度建设的进程。在此过程中,作为行业组织的浦东新区社会工作协会,在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的过程中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社会工作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专业社工机构的孵化建设和实务拓展以及职业标准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
最近常听到一句话:社工的春天来了。从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开始,到2010年社会工作人才首次被列入国家人才建设规划,社工们真的可以感受到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相似文献   

11.
目前,北京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高校达20余所,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社会工作教育资源库,为北京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社会工作机构培育和项目购买等政策、以及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建设为北京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北京社会工作从诞生到成熟的发展历程中,充满了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12.
内地社会工作起步发展的这几年,社工群体逐渐被社会所认同,而社会工作本土化、专业化发展仍然任重道远。我认为,社工要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不断向前发展,需要正确把握三个“度”。  相似文献   

13.
早在199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就率先引进36名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成为浦东开展专业社会工作的“种子”。在此基础上,1999年12月9日,浦东新区社会工作者协会正式注册成立,标志着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在浦东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社会工作岗位是社会工作服务的载体,是社会工作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有”岗“才有“为”,岗位对于社会工作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 探索的收获总是令人欣喜的。早在2006年全国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上,民政部就提出要率先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建设等领域开发设置社会工作岗位。2008年,民政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民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原则上民政事业单位应以社会工作岗位作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  相似文献   

15.
继去年中央18部委印发《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后,今年3月份中央19部委又联合印发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清楚地指出了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方向,同时指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要面向基层。我国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正呈现出稳步推进的良好势头。专业社会工作人才主要指高等学校社会工作专业培养的大学生、研究生,以及通过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获得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的人员。要实现上述目标,不但在数量上要有较快的发展,而且要在实际服务中发挥出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作用。这里需要做很多工作,其中包括要处理好专业社会工作者与在岗的本土社会工作实践人员之间的关系。这里所说的本土社会工作实践人员,主要指的是在社区居委会等机构从事半专业或非专业社会工作的人员。处理好两者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数量结构上,要促进在岗的非专业人员通过培训尽快向专业化转化;在现实中,要实现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同本土社会工作实践人员的合作。前者说的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规模问题,后者则涉及怎样建设一支确实有效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社会工作人才?社会工作岗位又在哪里?这是各地在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中遇到的困惑之一。 有人认为,我国社会工作人才是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般称社会工作者,是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之一,特指在事业单位专职社会工作岗位上工作的人员,是一个“小”概念、“窄”概念;  相似文献   

17.
12月18日,重庆市召开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暨“万名社工专才培养计划”启动仪式。“万名社工专才培养计划”是重庆市重点人才培养工程。按此计划,到2020年将实现培养社会工作领军型人才50人、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1000人、社会工作骨干人才3000人、社会工作管理人才3000人、基础性社会工作服务专才2万人,全市社会工作人尤总量达到13.3万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 《中国社会导刊》2012,(34):12-14
为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制度,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发[2010]6号)、《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国发[2012]2.9号)、《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组发[2011]25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要求,现就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9.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正是起步于社会工作教育,起步于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随着社会工作及其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快速推进,我国社会工作教育也不断成长壮大,每年培养输送3万余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我国社会工作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提供了有力的专业保障.  相似文献   

20.
日前,深圳市出台了“2011年社会工作专业应届毕业生深圳实习就业计划”,将面向全国256所开设社工专业的高校招收社会工作及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来深实习,按照计划,全市可提供494个社工实习岗位。该计划由深圳市民政局指导,市社会工作协会主办,青翼社会工作人才服务中心承办,深圳各家社工机构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