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中国省级行政区域吸引FDI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对重要性。本文对因子模型进行改进,得到了因子加权模型;筛取了指标变量,并将有关数据带入因子加权模型进行计算,得到了影响我国省级行政区域吸引FDI的环境因素相对重要性排序;对根据各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经计算得到的各省2000~2003年吸引FDI综合环境评价指数与吸引FDI业绩指数和吸引FDI实际业绩进行相关度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吸引FDI的影响因素相对重要性的确定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呈现出东、中、西部区域非均衡分布的特征,已成为影响中国地区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通过引入Moran I指数,文章分析了中国FDI的区域聚集效应。在此基础上,借助邓宁的区位特定优势理论,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中国FDI区域差异性的动态原因,并将其归结为数量因子和质量因子的影响。外资流入东部地区的原因是其质量因子的区位优势,并且质量因子在后期超越了数量因子成为东部地区吸引FDI的主要因素,而中西部地区吸引FDI的主要区位优势还是其数量因子。因此,中国在外资政策导向上更应注重对"质"的把握,实现从数量型FDI到质量型FDI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甘肃作为中国西部的一个大省,虽然一直在积极地引进外资,但其FDI的有效利用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现象。运用FDI综合指标、FDI流入业绩指数和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FDI对甘肃省河西经济区、陇中经济区和陇东南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非均衡性,得出结论认为甘肃省三大地区FDI分布不均衡;业绩指数相差大以及FDI只对河西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有显著贡献,而对其他两个经济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甚明显。结合各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提出合理利用FDI促进甘肃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提出的"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评价方法,对泛长三角地区5省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的业绩和潜力进行定量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进入新世纪以来,5省市利用FDI的业绩上升较明显,但潜力提高幅度不大;5省市间利用FDI业绩和潜力不平衡,但不平衡程度在降低;江、沪两省市利用FDI业绩突出但趋于下降,浙、皖、赣三省业绩相对较差但增长势头强劲;5省市利用FDI业绩指数与潜力指数排序一致的比例较高,但相背离的现象也同时存在。据此,在政策上,5省市应根据引资潜力和业绩及其交叉结合的实际情况,制定和采取适宜的利用FDI政策和措施;各省市应发挥比较优势,明确吸引外资的重点和主攻方向;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推动泛长三角5省市经济融合和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在前人的基础上加入一个汇率制度变量,考察汇率波动对FDI的影响.使用GARCH(1,1)模型求得汇率波动,发现我国的汇率波动与FDI的关系之间存在门槛效应:1994年以前大幅度的汇率波动阻碍了FDI的流入,1994年以后小幅度的汇率波动却促进了FDI的流入.说明只要保持实际有效汇率的相对稳定性,就能不断吸引FDI的流入.  相似文献   

6.
加快引进外商直接投资(FDI)是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文章选取了9个指标,对新疆FDI引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是:新疆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和企业事业单位技术人员数量的提高增大了当地FDI的引进规模;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和经济开放程度两个因素可能因为指标选取的不利未能体现出对引进FDI的促进作用。而人力资源成本的提高却是新疆吸引FDI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7.
文章使用中国省级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基于system GMM估计方法,从所有制差异角度分析了FDI对我国内资企业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在某些领域,FDI对国有企业创新具有一定的技术溢出效应,而对非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进一步分析表明,FDI对非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通过其与R&D交叉项得到了增强,这意味着非国有企业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能够成功吸收FDI带来的先进技术从而促进了技术创新,部分国有企业的吸收能力较弱,没能通过R&D途径有效吸收内含在FDI中的先进技术而促进其技术创新;第三,只有当内资企业对先进技术拥有足够的吸收能力时,FDI才可能对其创新产生正向影响。文章还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吸收能力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估算我国1990-2008年2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分析了对外贸易、FDI、产业结构、全要素生产率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1991~2008年我国平均全要素生产率的累积变动率略有下降,其中东部呈上升趋势,中西部呈下降趋势;收入差距与TFP呈U型曲线;对外贸易开放程度和产业结构是引起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之一;FDI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较少的外资对西南地区相对落后的经济来说,既是原因也是结果。扩大FDI流入对该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具有特别意义。本文研究表明,FDI对该地区增长尚未显示应有促进作用。进而,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技术分析发现:在FDI选择因素方面,西南各省具有较大的同质性,省际差异并不显著;在区域层面上,外资对该地区表现出显著的犹豫性和短期性;劳动力成本潜在优势也未能较好发挥;在省际层面上,劳动力成本、区位和基础设施等因素对FDI产生积极影响,外资也出现一定的聚积现象。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本文给出了加快引进FDI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在全球FDI的比重和地位不断提高,已成为外商直接投资最重要的领域。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7个假定因子,得出影响我国服务业FDI的主要因素,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来筛选因子以得出最佳的线性组合,由此得出结论:投入我国服务业的外资和国民经济增长潜力和基础建设呈正相关的关系,我国服务业开放度与服务业吸收FDI呈负向的扭曲关系。  相似文献   

11.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不断进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发生着不断的变化。本文利用1983-200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经济计量模型,对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作了分析。该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第二产业的贡献最大,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正在逐步上升,对第一产业影响最少,本文利用相关数据对各个产业内部外商直接投资情况也做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研究FDI对汽车工业国内投资挤入挤出效应是评价汽车工业安全的重要方面。利用汽车整车制造业的总投资FDI、总产值相关数据,根据Agosin 和Mayer 等人构建的FDI 对国内投资影响的计量模型,对中国汽车整车制造FDI挤入挤出效应进行建模分析。结果表明,汽车整车制造业FDI 对国内投资存在着明显的挤出效应,因此从产业安全的角度,汽车整车制造业对FDI的流入应进行必要的控制与科学合理的疏导。  相似文献   

13.
有关静态效应的研究利用1995—2006年的有关数据对投资效应做了定量检验和实证分析。有关动态效应的研究从规模经济效应、政策预期效应、经济增长效应以及技术扩散效应四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静态效应中,市场的开放与扩大会促进整个区域对外资的吸引力,而对双方相互投资的增加并不明显,双方在吸引区外投资方面也不存在竞争。在动态效应中,规模经济、政策预期、经济增长三方面的效应总体就CAFTA吸引外资而言是有利因素,但需要在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而技术扩散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FDI的流入为东道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带来各种效应。通过对FDI各种效应的分析,可以将FDI划分为数量型FDI和质量型FDI。在此分类的基础之上,东道国通过委托外企公司吸引不同类型的外资流入,为本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增加服务。根据委托——代理模型对两种不同类型FDI的分析显示:(1)数量型FDI的极端偏好会恶化本国的福利水平,只有同时引进质量型FDI才可能使本国的福利得到改进;(2)针对外资企业引进“数量型”FDI努力的边际成本和引进“质量型”FDI努力的边际成本之间的不同关系,东道国应分别采用不同的引资激励政策以使得FDI的引进符合本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所需。  相似文献   

15.
在明确我国经常项目结构特征以及 FDI对经常项目收支影响途径的基础上 ,就我国1982-2006年 FDI对贸易收支和经常项目收支的影响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 ,FDI是经常项目收支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 ,能够解释经常项目收支波动的 14%左右。同时 ,FDI对经常项目收支的影响是双重的 :一方面 ,通过推动加工贸易等途径促进我国贸易顺差 ,从而增加经常项目收支盈余 ;另一方面 ,FDI的利润汇回使投资收益账户持续逆差 ,从而部分抵消了经常项目收支盈余。因此 ,在调整“双顺差”国际收支结构时 ,应充分考虑两个项目的内在关联 ,统筹考虑外资政策和外贸政策 ,从而保证经济发展的健康稳定和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6.
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的需求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大力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时,对国内银行贷款的需求在利率不断下降条件下却缺乏弹性,而且,以相对变化值衡量的收入效应与利率同方向变化,这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需求产生了抑制影响,是我国内资需求不足的原因之一。我们应该及时修改与外商直接投资相关的政策,对外商资本与国内资本实行非歧视的国民待遇原则,对国内各种性质的资本实行非歧视的"国民待遇"原则,及时修改《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中以牺牲产业政策为代价的某些条款。  相似文献   

17.
流入中国的FDI弥补了我国资金短缺,在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税收,推动经济制度变迁,促进技术进步,实现贸易扩张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FDI也会带来消极影响,过分依赖FDI将会造成巨大的机会成本和效率损失.大量的FDI收益汇出很可能造成中国的国际收支危机。为此,应分析引进FDI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关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产权视角的医药制造业FDI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不同产权制度下医药制造业FDI溢出效率存在差异这一问题,利用2001~2006年不同省份医药制造业面板数据,先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然后采用广义矩估计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并对估计结果进行了验证。实证结果表明:FDI对不同所有制医药制造企业均存在负溢出效应,在考察技术差距以及技术差距与吸引外资的关系时,发现不同所有制企业存在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产业集群对FDI产生吸引力的条件,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的基础上,对同一区域内不同产业部门集群对FDI引力进行研究。通过引入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推演出FDI引力系数模型来表征各产业部门集群对FDI的引力能力。并以沈阳市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三个已经具有产业集群特点的制造业部门为研究对象,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产业关联程度强的产业部门集群吸引FDI的能力也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