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劳动合同法修正案的提出,劳务派遣问题再次广受关注,意见分歧的关键在于劳务派遣应该被限制还是被规范.从修正案条文来看,立法者持严格限制主张,认为劳务派遣有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进而不断提高劳务派遣单位门槛,缩小劳务派遣范围,机械执行同工同酬标准.以劳务派遣的产生背景和发展根源为视角来考察,法律规制应尊重劳务派遣的历史和现实存在,劳动基准法律应秉承低标准、广覆盖的立法思路,通过合理分配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雇主责任实现对劳务派遣科学、理性的规范,防止劳务派遣被滥用,防止劳动者权益受到损害,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劳务派遣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
劳务派遣自产生至今已经有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在此过程中,世界主要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规制,对于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派遣机构准入标准、派遣期限、雇主责任和劳动者权利保障等内容都有明确的规定,并具有各自的特点。当前,劳务派遣在我国迅速发展,但由于我国相关法规的滞后和不完善,产生了很多问题,借鉴国外主要国家的经验,对完善我国劳务派遣相关法律规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劳务派遣是一种新型用工方式,它改变了传统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法律地位,不加规制的劳务派遣使劳动者陷于一种极为不利的状况,如何厘清劳务派遣中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立法的关键,从多层面保护劳动者是劳务派遣立法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劳动合同法修正案》第六十六条规定的劳务派遣用工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工作岗位上实施具有管制性强制规范属性,超出"三性"岗位范围外使用劳务派遣员工属于无效派遣。按照法律实施的需要和逻辑,我国法律应增设无效派遣向企业直接用工转化的处理管道,并取消《劳动合同法》原有规定中与"三性"岗位强制性规范存在冲突和矛盾的制度设计,以保证法律条规之间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世界先进工业化国家劳务派遣适用范围法律规制的立法实践表明,通过立法直接划定劳务派遣适用岗位、行业的规制方式容易产生"规制失灵"的恶果;放松甚至取消劳务派遣适用范围的限制,强化保障劳务派遣员工与用工单位自雇员工平等待遇的规制路径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5.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务派遣非但没有出现立法者原意的边缘化或缩减趋势,反而异常火爆,异化为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合谋降低成本、牟取暴利、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手段。究其原因,既有立法上的缺陷,也有政府通过大力发展劳务派遣促进就业的不当定位,根本性原因则是我国目前还不存在劳务派遣正常发展的环境。《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剑指劳务派遣,试图通过完善立法使劳务派遣回归其作为劳动用工补充形式的定位,把派遣用工数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规制劳务派遣,不仅需要完善的立法,更需要强有力的劳动监察。在法制健全的完全竞争市场条件还远远没有形成的现阶段,暂时禁止劳务派遣,是维护劳动力市场正常运转和保护劳动者权利的现实要求,不是因噎废食,而是两害相比取其轻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6.
未将常雇型劳务派遣与登录型劳务派遣进行分类规范是目前我国劳务派遣立法和实践混乱的根本原因。常雇型劳务派遣与登录型劳务派遣运行机制不同,两者对经济社会发展、劳动者利益保护、社会就业影响差异较大,分类立法可能是目前解决劳务派遣立法和实践混乱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的劳务经济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我国发展迅速.由于缺乏法律规范,劳务派遣这种经济模式存在着缺乏经营合法和业务规范性等问题.要使劳务派遣在我国健康有序的发展,必须将其尽快立法.本文拟从劳务派遣存在的法律问题,对劳务派遣立法应明确的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劳务派遣的问题和发展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劳务派遣与传统的直接聘用模式相比具有提升组织灵活应变能力、节约人力资源成本等优势,改革开放后获得迅速发展。近年来,由于相关法律的缺位,劳务派遣三方主体间的复杂关系经常导致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并引发劳动争议。2007年6月29日出台的《劳动合同法》明确了劳务派遣三方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了三方行为,必将给劳务派遣行业带来巨大影响。新法即将实施之际,劳务派遣单位如何调整自身经营战略,有效实现被派遣劳动者和用工单位的需求对接,向双方提供相应的增值服务,推动劳务派遣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由于劳务派遣制度才刚刚被人们熟悉,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不成熟,特别是在劳动者权益的维护上,在劳务派遣制度的运用中常常会有用人单位对被派遣劳动者有权益上的侵犯。江苏省通过在《江苏劳动合同法》中对劳务派遣方面所存在的种种不合理进行了合理的规范。本文通过对劳务派遣含义、特征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并结合目前江苏高校的劳务派遣实践进行了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以劳务派遣机构的研究为着眼点,结合《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劳务派遣的相关规定和劳务派遣发展现状进行评析,借鉴国外相关立法,对现行劳务派遣机构提出立法规制的构想,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以期使劳务派遣用工模式的积极作用得以更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试论政府在劳务派遣中的主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强化规制的角度,分析了发挥政府在劳务派遣中主导作用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措施。主要有实行劳务派遣用工分类管理、设立行政许可制、建立行政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12.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在劳务派遣方面存在一些不够明确、不易操作、认识分歧的问题,同时对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应该予以充分认识、积极应对,使劳务派遣制度对企业的发展发挥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13.
劳务派遣劳动关系较为复杂,对派遣工劳动报酬的支付,立法规定的较为混乱,需要加以明确。在支付主体方面,应明确派遣单位与要派单位皆为支付主体,但承担不同的支付责任。在支付标准方面,应规定劳动者参与协商劳动报酬的权利,并以劳动者利益为基础确定支付标准。在支付方式方面,应对扣减劳动报酬的问题作出周全规定,并在一定条件下允许要派单位直接向派遣工发放劳动报酬。  相似文献   

14.
劳务派遣劳动关系的法律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务派遣劳动关系具有复杂性与特殊性,对劳务派遣劳动关系作出科学准确的界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劳务派遣中,派遣工既与派遣单位形成劳动关系,又与用工单位形成劳动关系,但其实质仍为一重劳动关系。劳动者与两个用人单位共同形成一个劳动关系,派遣单位、用工单位作为雇主方共同参与到这一劳动关系中。  相似文献   

15.
《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企业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弥补了我国劳务派遣的法律空白,初步确立了我国劳务派遣制度。文章在阐述《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特别规定的基础上,分析其对于劳务派遣企业的影响,并提出了在新的法律环境下,劳务派遣企业的发展策略,希望对劳务派遣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涉外船员劳务派遣的市场鱼龙混杂,各类船员机构恶性竞争,法律关系错综复杂,管理混乱,涉外船员的合法利益无法得到应有的法律保护。我国可以借鉴国际上有关涉外船员劳务派遣的成功立法经验,通过规范涉外船员劳务派遣相关合同并强制备案,提高船员服务机构的设立标准,明确船员服务机构的法律地位,完善主管部门的监管机制,以维护涉外船员的合法权益,促进涉外船员劳务派遣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根据现阶段油气勘探具有综合勘探与精细勘探的特点,考虑到圈闭预探要求快速、经常性地对处于勘探目标地位的多个潜在含油气圈闭进行适时反馈评价以实现科学优选钻探目标,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8.
高校后勤实体与各类人员之间的法律关系主要是劳动关系、劳务关系,高校后勤劳动契约化形态复杂,使得高校后勤各类人员的法律适用不一致,存在歧视、劳务派遣泛化、劳动基准底线化等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高校后勤应以法治化用工为核心,重构规章制度,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劳务派遣业作为我国新兴的一种劳务模式,对促进就业,保持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其自身的缺陷,在实际运行中产生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对正常的劳动力市场秩序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日本的劳务派遣业兴起较早,形成较有特点的运行模式。日本派遣业的特点和我国派遣业存在的不足表明,我国劳务派遣业的发展方向应当是努力形成"派遣就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障+依法维权"的四位一体的派遣形态。  相似文献   

20.
现行《劳动合同法》仅用了一个章节11个条文来对劳动力派遣涉及三方两地的法律关系进行调整,显然不能满足现实发展对其法律规范的要求,而其中间环节——劳动力派遣机构,更是事关劳动力就业、派遣员工权利保护等多方面的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完善迫在眉睫。选取劳动力派遣机构作为研究对象,从其设立、运行、退出三方面进行立法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通过对其合理规制,实现其有序发展的目的,真正实现劳动力派遣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