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关系侵犯是将关系的因素加入到对侵犯行为的理解中后形成的。对关系侵犯的理解不能也无法简单套用西方已有的侵犯行为理论,而必须在中国社会和文化的语境下加以进行。中国社会中的关系侵犯具有嵌入性、权宜性和替代性等特点。对关系侵犯的研究揭示出本土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侵犯行为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学者们提出多种理论来解释人类的侵犯行为,对这些侵犯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加以回顾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对于我国学者进一步开展侵犯行为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私有财产可否被侵犯是千百年来人们关注的经济伦理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科学回答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在分析“神圣”、“侵犯”的准确含义的基础之上 ,以马克思关于私有财产可否被侵犯的思想为依据 ,指出对私有财产 ,我们应该坚持“神圣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与“私有财产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刘东莉 《理论界》2005,(1):111-112
关于侵犯行为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尤其是国外学者进行了众多的实验,从侵犯行为的产生、影响因素到侵犯行为的控制,都做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本文旨在通过将这些研究予以综合,提出控制侵犯行为的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在我国近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并且产生了一些新的侵权行为。相形之下,现行刑法中的相关规定在打击侵犯著作权行为的实践中渐显滞后。综观我国侵犯著作权立法的历史沿革和现行刑法中有关侵犯著作权罪的犯罪构成,结合司法实践,要从扩展刑法对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取消犯罪主观案件中的非法营利目的,侧重于对被害人的实质补偿,修改罚金刑、增强其可操作性,确立对侵犯著作权犯罪以自诉为主、公诉为辅的犯罪追诉模式和充分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侵犯著作权罪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6.
浅谈新闻采访中偷拍行为的违法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偷拍行为明显侵犯了被拍摄者的言论自由权;偷拍行为侵犯被采访者的隐私权;偷拍行为很明显地侵犯了被采访者的肖像权和名誉权。  相似文献   

7.
越来越多的资料和迹象表明,国外工作场所的侵犯行为不仅表现为各种公然的侵犯行为,而且还以多种隐蔽的形式遍及整个组织.工作场所的侵犯行为会导致组织生产力下降、员工压力增加、顾客满意度降低、高昂的财产损失等.当前,组织管理者和学者更加关注组织因素在引发工作场所侵犯行为中的作用,并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网络实名制既不合国际惯例,也已为世界上唯一的实名制国家——韩国——证明为得不偿失。网络实名制是直接对公民隐私权的侵犯,它通过对隐私权的侵犯间接侵犯公民的安全权,特别重要的是它直接侵犯公民的言论自由权。从功利的角度来看,它也会妨碍反腐事业,使反腐失去第一推动力。如此不顾国际惯例与前车之鉴的立法之所以出台,与家长主义立法观念有关。  相似文献   

9.
在监管改造罪犯的实践中,诸如狱内重新犯罪、一般的抗改造行为、押犯与押犯之间的吵架纠纷等侵犯性行为时有发生。本文从押犯的侵犯行为概念出发,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提出几种减少押犯侵犯行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监管改造罪犯的实践中,诸如狱内重新犯罪、一般的抗改造行为、押犯与押犯之间的吵架纠纷等侵犯性行为时有发生.本文从押犯的侵犯行为概念出发,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提出几种减少押犯侵犯行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隐私权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嫦媛 《兰州学刊》2005,(4):191-193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具有自己的特点,即隐私权的有限性,其隐私权受到侵犯的可能性更大,主要是来自父母、师长两方面的侵犯.本文通过对未成年人隐私权的特点进行探讨,针对父母、师长对未成年人隐私权的侵犯,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黄德明  冯栋 《东岳论丛》2006,27(5):14-18
使馆馆舍不可侵犯源于使馆的职务需要和代表性质。通过对国际公约和国内立法比较分析,结合国际和国内司法判例,对使馆馆舍不可侵犯的含义、关于为公用目的征用使馆馆舍、关于废弃的使馆馆舍、关于非法侵犯使馆馆舍、领馆馆舍和外交庇护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理论界》2015,(7)
目前,警察执法滥用公权力,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的案例时有发生。本文从几个典型案例分析入手,提出警察执法要切实注意不得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权。  相似文献   

14.
越来越多的资料和迹象表明,国外工作场所的侵犯行为不仅表现为各种公然的侵犯行为,而且还以多种隐蔽的形式遍及整个组织。工作场所的侵犯行为会导致组织生产力下降、员工压力增加、顾客满意度降低、高昂的财产损失等。当前,组织管理者和学者更加关注组织因素在引发工作场所侵犯行为中的作用,并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复杂性,对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不宜实行统一的归责原则.对著作财产权侵权行为应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对著作人身权侵权行为则应实行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侵犯著作人身权的,应当允许著作权人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在特定情形下侵犯著作财产权的,也应当允许著作权人主张精神损害赔偿,以充分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 ,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尚是一个新课题。本文界定了商业秘密构成要件和范围 ,对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类型和侵犯商业秘密的法律责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刘傲云  杨勤峰 《理论界》2005,23(2):87-88
随着世界范围内人权运动的蓬勃发展和个人权利意识的增强,酷刑罪这种严重的国际罪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笔者拟着重探讨酷刑罪的构成特征,以求教于大家。一、酷刑罪侵犯的客体与对象一般而言,酷刑罪是指公职人员或以官方身份行使职权之人唆使、同意或默许他人,故意实施对他人肉体和精神上产生极大痛苦的行为。〔1〕作为一种国际犯罪,酷刑罪所侵犯的客体不同于国内犯罪,它侵犯的不仅是权利的某一方面,而且是多方面权利的综合体。同时,和其它国际犯罪相比,其侵犯的客体也有特殊性。有观点认为,酷刑罪的行为所侵犯的客体首先是人类社会和平…  相似文献   

18.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对为合法经营活动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进行独立规制,是新型犯罪罪状表述抽象化与罪状解释具体化、信息时代信息价值多元化与危害行为多样化、现代社会犯罪治理精细化与刑法评价精准化的内在要求.为合法经营活动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相关规范要素中的“为合法经营活动”应理解为主观超过要素,“获利五万元”应作严格解释,“曾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应作广义解释,“其他情节严重”应包括信息数量标准.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警察无司法令状使用GPS系统跟踪嫌犯获取其公开场所的信息,不侵犯隐私权;相反,如果获取的信息属于房屋等具有合理隐私期待的场所,则侵犯;如果长时间监控、并获得海量的个人行踪信息,则侵犯;相反,则否.当然也有观点认为,在嫌犯的财产上安装GPS就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权.通过对以上判例的分析,提出合法使用GPS跟踪技术需要考量的若干要件:即使用的性质;获取信息的地点;获取信息的时间长短和数量;犯罪类型;必要性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秘密的价值越来越高。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不仅会使商业秘密所有人的经济效益下降,甚至还可能使其破产倒闭。然而,在1979年刑法典中却没有专门设置侵犯商业秘密罪。对一些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一部分如对采用盗窃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