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付欣 《新天地》2011,(7):75-76
没有材料的作文最难写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县官,他要一个很有学问的秀才在三天之内完成一篇“命题作文”。秀才急得吃不下饭,睡不安觉。他的老婆见了,不以为然地说:“你做这个文章,难道比我生孩子还难?”秀才谓然长叹:“你生孩子虽难,但毕竟你肚子里还有孩子,我做的这个文章,肚子里啥也没有。”  相似文献   

2.
柯青云 《社区》2003,(17):37-37
我来到黄石市下陆区创业那年,我的小女儿还不到4岁,儿子还在妻子的肚子里没有出世。临行前,母亲对我说:“城里人不像我们乡下人,邻里之间互不相识,容容(妻子的小名)又快要生孩子了,谁来照应呢?”来到这里,我在一栋很高的楼房底层租了一间廉价房子,那时正值阳春三月,妻子在后院不足1平方米的空地种上棵丝瓜。妻子把从乡下带来的丝瓜籽种下,没过几日,芽出土了。又过了几日,瓜苗由两片叶子长成三片、四片……叶子越长越大,瓜藤越长越粗。等瓜藤长到一米多长的时候,妻子取下了一根木棍靠在墙边,让瓜藤沿着棍子生长,瓜藤很快就爬到了墙上。又过了…  相似文献   

3.
小时候,我常常被祖母村子中传说着的种种生孩子的艰险吓得要命;长大后,倒不以为然,总觉得现在医疗条件这么好,那些真幻迷离的怪故事再也不会发生了。可不巧,怪事偏偏让我们夫妻给碰上了,而且还是在美国。我和妻子都是学化学的,尽管医道不通,但得益于我们做医生的父母,两人的生育知识因之不少。我和妻子很早就到美国留学。在美国定居的当年,妻子便怀了孕。从怀上孩子那天起,一切似乎都很顺利。我妻子看起来十分纤弱娇媚,却是个生性快乐、身体健壮的女人,怀孕后连呕吐的反应都没有过,而且食量大增。在我们的居室外,有成片的牧场。平缓地起伏着延伸而去的丰美草地上,一条清亮的小溪无声地蜿蜓流去,金色的毛茛零星地点缀在小溪的两岸。刚怀孕那几个月,遇上好天气,我和妻子就到室外的草地上去打羽毛球或进行其他适量的运动。后来那几个月,肚子里的小宝宝越长越大,他妈妈也就不得打球,只能在草地上散散步了。在我们居所外的草地退尽绿色,一天天变黄的时候,我妻子  相似文献   

4.
幽默和漫画     
《可乐》2006,(12)
需要妻子:"生活中女人需要男人,男人也需要女人。"丈夫:"男人为什么需要女人呢?"妻子:"如果没有女人,谁来给你们洗衣服做家务呢?" 、丈夫:"如果没有女人,男人还需要洗衣服做家务吗?"  相似文献   

5.
彩券传奇     
郑桂初 《山西老年》2011,(4):32-32,46
世界上的事情,无巧不成书。彩券也不例外,演绎了不少神奇的故事。 腹中婴儿传"天意" 有一天,即将分娩的罗梅烈太太突然肚子痛,感觉到小宝贝在肚子里"大闹天宫",但拳打脚踢似乎很有节奏感。她把感觉到的节奏告诉她的先生,罗梅烈好奇地附在妻子的肚子上倾听,果然听出胎儿在肚子里有板有眼地跳动,于是边听边记录。连续听了几次,记录的节拍却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6.
婆婆是个乡下妇女,特别重男轻女。我产下女儿后,婆婆对和我同产房一个生了男孩的产妇说":还是你争气,生男仔。"婆婆不懂XY染色体,她只认定生男孩是靠女人的肚子去争气。  相似文献   

7.
幽默     
《老友》2003,(10)
夺权有一个妇女,看到警察在大声吆喝她的丈夫,便不快地对警察说:"请你说话留神些,敢向他大声吆喝的,除了我,没有第二个人。"数不胜数"亲爱的,请你如实告诉我,"新婚的妻子问丈夫,"在同我结婚前,你有过几个女人?"丈夫看了妻子一眼,默不作声。"真对不起,是我错了,我应该相信你的。"妻子露  相似文献   

8.
轻松一刻     
《社区》2005,(16):63-63
看家本领一农民头一次进城打“的”。他怕城里的出租车司机“宰客”,到站时拿出螺丝刀边剔牙边问“:多少钱?”只见司机拿出一把菜刀边刮胡子边说:“你看着办吧!”处方一个女人到药店去买砒霜。药剂师问她“:您要砒霜作何用途呢?”“我要杀了我丈夫。他和别的女人有染。”那女人狠狠地说道。“那我可不能卖给您。就算您丈夫对不起您,您也不能把他杀了呀!”药剂师说。结果那女人从包里掏出一张照片,照片上那个依在她丈夫怀中的女人正是药剂师的妻子。药剂师看到后,脸色苍白,沉重地说了一句话“:原来您已经拿到处方了。”找发卡一架飞机在空中…  相似文献   

9.
《老友》2003,(10)
语录迷刘二在"文革"中说话办事总忘不了念上几条毛主席语录,人称"语录迷"。一次,他老婆要生孩子住进了医院妇产科,因生产不顺利,老婆在产床上整整折腾了一个通宵。看着老婆痛苦不堪的神态,刘二安慰老婆说:"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半个小时过去了,看着妻子疲惫的脸色,刘二口里又  相似文献   

10.
观点·声音     
金庸:我最崇拜的男人是邓小平 近日,在位于杭州西子湖畔的香格里拉酒店中接受采访时,当一四川记者问及对四川及四川人的印象如何时,金庸先生这样说道:"我去过,抗日战争时到过重庆,后来第二次来是邓小平接见我时邀请我游四川,第二次到了重庆。那里的人很会摆龙门阵,常常坐着一把椅子,拿着一些南瓜子,摆一下午龙门阵。说到四川人,男人中我最崇拜的就是四川人邓小平,女人中我最崇拜的是居里夫人。"  相似文献   

11.
情人与妻子     
郑敏 《社区》2003,(22)
前不久,我在杂志上看到一则故事:一个男人病危,他让医院通知两个女人,一个是他的情人,一个是他的妻子。两个女人一前一后进了屋。见到情人,男人眼睛为之一亮,他慢慢地从贴身的衣兜里掏出电话本,然后从里面摸了一片树叶标本。他说:“你还记得吗?我们相识在一棵丁香树下,这片丁香叶正好落在你的秀发  相似文献   

12.
捕鼠器     
一只老鼠透过墙壁上的洞,看见农夫和他的妻子正在打开一个包裹。“里面是什么食物呢?”老鼠心想。当它发现那是一个捕鼠器后,吓呆了。老鼠跑到农场的院子里,发出警告:“这所房子里有一个捕鼠器!这所房子里有一个捕鼠器!”鸡“咯咯”地叫着,爪子在地上乱抓,头也不抬地说:“对不起,老鼠先生,这是你所面临的危险,和我没关系。我不必为此烦恼。”  相似文献   

13.
一张旧照片     
在我家的相册里有许多照片,其中最有趣的是我和弟弟吃炒火腿肠的那张。一天上午,我和弟弟在家玩耍,玩着玩着,饿了,肚子"咕咕"叫起来。我转来转去在冰箱里找到几根火腿肠,弟弟迫不及待抓起一根拿着就咬。"慢!"我一把夺过来,笑嘻嘻地说:"等五分钟,我给你炒一个香脆可口的火腿肠。"弟弟只好无可奈何地点点头。  相似文献   

14.
文娱生活     
《老友》2009,(1):52-53
诗人的痛苦一个诗人把自己写的一首长诗送到编辑部说:"先生,请您帮我看看。我所有的痛苦都在这首诗里了。"读完诗,编辑批注道:"你诗里的痛苦现在都跑到我头脑里了。"  相似文献   

15.
百度成医     
正头忽然痛,像一只手,在头皮里到处扯,扯到哪,哪痛。头痛欲裂。妻子看出了我的异样,关切地问:"怎么了?"我龇牙咧嘴地告诉她:"头痛!"妻子赶紧放下手头的活,掏出手机,埋头摁着键。我以为她要打电话叫120,忙阻止:太夸张了吧,还没严重到那程度。妻子扑哧一声乐了:  相似文献   

16.
开心屋     
节省的妻子一对夫妻坐在自家客厅里,妻子说:"我要去娘家一趟,你把大衣穿上吧。"丈夫感到很意外,惊喜道:"亲爱的,你要我穿上大衣,是要带我  相似文献   

17.
夜半铃声     
周德全 《社区》2005,(24):50-51
晚上10点多钟,公司的应酬之后,我一路歪歪扭扭地回到了家。进门后,倒头睡在了床上。午夜两点多钟,突然间电话尖叫了起来,妻子被这突如其来的铃声吓得一骨碌翻身坐起:“喂,谁呀?!”“叫你丈夫来接电话!”一个女人的声音气冲冲地在妻子耳边炸响。妻子吃惊地张大嘴巴,连忙推醒熟睡的我“:这电话是找你的。”我睡眼朦胧地接过电话“:喂——喂——,哪位?”电话的另一端唏唏嘘嘘的,明显是有人在打通电话故意不吭声。—阵沉默之后,“啪”的一声,我把电话给挂断了。妻眼睛瞪得像铜铃似的问“:谁?”我糊里糊涂地答道“:不知道。”“一个女人深更半夜…  相似文献   

18.
1℃的爱情     
王勇 《社区》2012,(2):64
没结婚那会儿,老公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有对家境不太好的夫妻,冬天洗澡丈夫每回都抢在妻子前面,有一次妻子发火了,质问他怎就不晓得"女士优先"。丈夫说:"我先洗,浴室里会暖和些,等你再进时,至少暖和一两度吧。现在,我不能给你舒适的生活,带你去高级餐厅,给你买漂亮的衣服,但至少我还能给你1℃的爱情。"老公说完后,很认真地说:"以后我们结婚了,到冬天我也先洗澡。"由于房子在顶楼,水压低,冬天往往洗到一半就没水了,等上几分钟才会来水。有回只有我一人在家,洗完澡已  相似文献   

19.
需要一个人     
《北方人》2008,(9)
在浴室里洗澡,忘记拿干毛巾。若以前,我会大声对妻子说:"哎,帮我拿一下干毛巾。"现在,妻子不在家,屋子里只有我一个人,我穿着湿裤从卫生间出来到卧室去翻干爽的毛巾。  相似文献   

20.
1942年下半年,我在甘肃省清水县国立十中上学。听说:作家万曼要到我们学校来了。 不久,我在县里街头上碰见一位陌生中年老师,高大身材,穿一件带皮领的灰布大衣,端庄的长脸,留着大背头,高高的前额,鼓鼓的大眼睛,样子很气派的。——别的同学告诉我:这就是作家万曼。 记不清是哪一天,我作为一个爱好文艺的幼稚中学生,开始去到清水县西门外营房旧址下面那个小院里拜访万曼先生。 那间堂屋里安静极了。苏先生(我们这样称呼苏师母)没有一点声响地做着家务事,万先生自己坐在窗下静悄悄地看书。他那时看的是一本比城墙上的大方砖还要大的书——开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