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树作为一种文化载体 ,熔铸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并以此对中国整个古代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探讨树文化的内涵及形成过程对研究古代文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与西方建立在科学实证基础上的色彩体系不同,我国传统色彩学是建立在文化的、伦理的基础上,有着更多的哲学意义和文化内涵。文章从五色的内容及内涵、五行内容及相互关系、五色与五行的对应关系、五色的应用四个方面,阐述了作为我国古代文化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五行说,对传统五色体系形成的重要影响。在探本溯源中,对传统五色体系做了多个角度的分析,这对认识、振兴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钟馗形象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馗形象是横跨正统文化和民间文化、连接古代和近代社会文化心理的重要的文学形象,它的最终形成经历了从神化的人到人化的神两大阶段.钟馗形象的演变过程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意蕴和文学价值,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神魔形象的发展形成过程和中华文化中的社会文化心理、文化内涵、文艺审美的演变过程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和亲是指两个不同民族政权或同一种族的两个不同政权的首领出于"为我所用"之目的所进行的联姻。和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汇聚农耕文化、游牧文化、草原文化、渔猎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是不同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形成的一种新的独特文化。中国古代和亲文化馆集中展示中国古代历史上和亲文化的丰富内容,突出"和亲、和平、和睦、和谐"主题,是一项重大文化工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建好"中国古代和亲文化馆",一是应对"和亲文化"概念作出清晰界定,对中国古代和亲文化做一说明;二是补齐相关内容,使其成为齐全、完整的"中国古代和亲文化馆";三是深入研究和亲问题,大力弘扬和亲文化;四是推进和亲文化走向世界,丰富人类文明内涵。  相似文献   

5.
京商是在北京这块特定的国都之地培育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特定内涵的区域商业及其文化,古代京商以高层次消费的宫廷贵族、官员士人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商业老字号为卖方主体,以集聚全国各地品牌形成的商业街为特质市场,以深厚的儒家思想为经营文化.本文从古代京商的重要政策、消费特点、卖方主体、古代北京商业街、古代京商文化五个方面阐述古代京商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的道德文化比较发达,其中也包括内容丰富的官德,并进而形成了德治思想。文章对中国古代的德的起源及其内涵进行了考察,对道德与政治的关系及对德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柳树的栽培及柳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是中国古代认识较早的一类树,因其具有独特个性,在农业、园林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柳不但与古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在漫长的中华文明进程中,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柳文化”。该文对我国历史上关于柳树的利用和博物学知识积累进行了研究,这对我们全方位理解古代生物学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植物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渔父作为中国古代隐逸文化的一个意象,历来为古代文人所喜爱。渔父本身所承载的闲适、放达、孤傲等诸多内涵是隐逸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中国古代文人心里千古流传的“渔父情结”,折射出了儒道传统下历代文人心中仕与隐之间微妙的纠结状态,贯穿着文人出世入世两种人生观的矛盾冲突,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儒道合一”的特性。研究渔父意象,对剖析我国古代文人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体味感知传统文化的脉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是以传统文化为背景而形成的独特风格,其中既有严格的儒家礼制的体现,又融糅了道家对自然世界的态度和理解,二者的有机结合并在城市的规划布局和建筑形式中表现出来,形成了中国古代城市的独特形态。通过对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在古代城市建设中所形成的特色景观的论述,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巨大影响,指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特别是对古代优秀的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的继承,对当代中国的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尚黄习俗历史久远,这一习俗始于黄帝时代。尚黄习俗的形成源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中形成的崇日拜土观念,黄色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尚黄”成为黄帝文化的重要内容。由于黄帝的崇高威望以及黄帝文化的历史地位与持久影响,使得这一习俗得以沿袭和不断发展。尚黄习俗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影响较大,中国历朝历代的服饰一直多以黄色为尊。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家具作为社会文化功能和艺术审美功能的载体,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体现了各个不同时代的审美意识。本文从哲学、社会意识等方面来研究我国古代家具审美思想的成因,追溯我国古代家具的文化内涵,以期从深层次上把握中国古典家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甲骨文字不仅是汉民族文化信息的载体,它本身蕴育着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是释读上古先民精神活动的活化石。通过古文字形体的透视,品位殷商先民的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13.
造物是文化的产物,造物活动是人的文化活动。中国古代造物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中国传统支化精神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和伦理政治两大思想特征并深刻影响着中国古代造物活动。器以载道,中国古代造物艺术蕴藏着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人与物的文与质、人与人和谐有序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4.
古代延庆作为辽金以来封建帝王北上的必经之地,境内现存大量"御道文化"及相关历史遗迹。"御道文化"内涵丰富且形式表现多样,是延庆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对于"御道文化"的发掘保护与开发,可为本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多种思路。  相似文献   

15.
伏羲文化的主要内涵是发明网罟、始制婚姻、始画八卦。发明网罟用于捕鱼打猎,带来生产力的大飞跃,关乎人的生存。始制婚姻用于规范两性关系,使两性关系脱离了动物界,关乎人类延续后代。始画八卦用于认识万事万物,使人类社会逐渐走出蒙昧时代,开启了通向文明时代的道路。伏羲文化主要内涵的价值具有根本性、普遍性和永恒性,伏羲是首位中华人文始祖。顾颉刚先生认为,伏羲是文明社会中的人们回溯古代社会,因而从理性上推演出来的一个古代社会的渔猎阶段。冯友兰先生认为,文化是一种有选择的积累。本文讨论伏羲文化的内涵,是以顾、冯两位先生的上述见解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16.
扇子表现了中国古代女子独有的含蓄美、韵味美,妆点和美化了中国古代女子的多姿多彩的生活。本文分析了扇子作为单纯实用的器物与女子的诗情画意的象征意象境界,对中国古代女子的扇子情结进行了思考和解答,揭示中国古代男权压迫下的女子与扇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诗词是一个珍藏丰富的艺术宝库,一个广袤,深邃,绚丽多姿的世界。作为先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古诗词已成为承载中华悠久壮丽文化的独特载体。而旅游文化更是其诗歌创作中一个重要的题材,为诗人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空间和灵感。文章从旅游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山水旅游文化和宗教旅游文化两个方面入手,来探讨此类诗歌的翻译方法及技巧,向译语读者传达中国旅游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别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8.
汉字的形体构成中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理据。这种理据是意识、制度、民族心理、社会习俗以及思维方式等文化取向的阐释,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历史时代性。《说文解字》中的门部字不仅反映了在中国古代“门”这一建筑结构的具体形制,而且还体现了中国古代具有内敛特性的文化观念在建筑形式永久性上的深刻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