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认识效率就是认识活动中认识主体所投入的时间、精力、信息等与认识活动的目的或目标(即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实现的比值。关于制约认识效率提高的因素,总括起来包括认识主体因素和认识客体因素两个方面,进一步来探讨制约认识效率提高的因素,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在认识活动过程中的效率,而且还有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人的本质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即身心的统一。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身心的全面发展。劳动是人类特有的基本活动,是人本质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人实现其社会属性的重要媒介,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途径。劳动教育以特有的方式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之一。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社会需要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3.
认识效率是认识活动中所投入的时间、精力、信息等与认识活动目的或目标(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实现的比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提高认识效率的有效途径,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对认识效率的认识,还有助于深化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这一新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宪法人口制度是在人口活动领域中所应遵循的最高规范体系,它可以分为外在宪法人口制度和内在宪法人口制度:外在宪法人口制度主要表现在宪法文本中,由与人口活动的相应条款构成;内在宪法人口制度则主要是由人们在日常人口活动中自觉遵守的习惯、习俗和伦理道德构成。外在宪法人1:7制度变迁的过程,就是一个与内在宪法人口制度由冲突达致契合的过程。通过对内外宪法人口制度的探析,追究两者冲突与契合之处,以期消弭冲突、达致契合之境。  相似文献   

5.
现行否定观因片面强调了事物的自我否定,把外在否定排斥在辩证法研究范围之外,引致了一系列的理论误区。辩证的否定应是自我否定与外在否定的统一,外在否定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它应包含在事物发展的规律中  相似文献   

6.
认识活动是人特有的观念性活动,其活动过程是有目的的,其目的主要包括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两种表现形式。认识活动的外在目的着重强调对于认识之外的其它活动(如,认识对于实践活动的指导)的指导作用,也就是认识活动的求真、向善的目的性追求。认识活动的内在目的是着重认识主体的求知欲望,即认识活动唯美的目的性追求。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不断满足人在认识活动中的求真、向善的目的性追求的同时,追求精神自由和自我体验的唯美的目的性将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以活动的指向性为依据,我们可以把生活世界划分为外向型的活动和内向型的活动。外向型活动是指以自然界和他人为对象的活动,在其中,个人的劳动能力和交往能力得以形成和提高;内向型活动是指以自我为对象的活动,通过它,个人的思维水平和价值观得到丰富和提升。作为一个统一的活动世界,在对象性活动中,人的外在能力的提高与内在精神的丰富达成一致而使个人得以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的尊严作为人的内在价值,是人作为人本来所固有的,并且与个人自由相关联.这种独立个体存在的自我价值,其本身为了个体自我存在而存在着,人的尊严的自由性、平等性决定了人的尊严的普遍性和独特性,其不依赖于外在的价值判断.同时,人的尊严在宪法上的价值更作为其首要价值而存在,这种价值不仅视每个人为拥有内在价值的、有自决自主权利的理性个体,而且其在宪法实施过程中,为国家和他人提出尊重的要求.一个人的尊严的保护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化水平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9.
社会发展的双重理想——正义的效率与公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发展的双重理想是对单向度的效率观点或公平观点的否定与克服。抽象地把效率或公平当作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势必造成理想的偏失和人性的失落。正义的效率与公平是社会发展的双重价值、双重理想。效率与公平各自的特殊内涵使它们不仅有着内在的统一性,而且存在着差别和对立。效率与公平的双重关系使它们彼此相互规定、相互转化,全面地满足人性实现的要求。人类对效率与公平的正义追求,意义在于“以全面的方式完整地占有人的本质”。在人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往往会产生冲突与矛盾,人们往往“优先”解决效率或公平问题,形成效率优先或公平优先的看法与观点。因此,我们应该把正义精神贯彻到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中去,以正义准则确立公平与效率的双重理想,推动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价值意识本质上是一种规范意识,因为它不仅包含了以否定性为根据的应当预期或要求,同时也蕴涵着社会交往关系的内在需要与约束,尤其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都存在着"两个尺度",即人的"内在尺度"与客体的"外在尺度".所以,价值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规范结构的产物,而价值意识被规范化则是构建社会秩序及其合理性的重要历史内容与方式.  相似文献   

11.
人的超生物价值精神需求是人的精神活动以及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是人成其为人的关键所在。衡量一个民族的进化程度,不可只看物质生活水平,更应注重精神生活质量。社会发展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人的现代化就是个人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的发挥,是与科技和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人的素质的普遍提高和全面发展相联系的。我国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根本是要培养“四有”新人,根本途径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与江泽民的发展观内容广泛、内涵丰富,涵盖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以及人的发展等方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和研究他们的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乡村是城镇化的落脚点,乡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短板。补齐短板,乡村教师是关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教师队伍的生存与发展状况令人担忧。要促进乡村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应从队伍的内部和外部进行治理,构建起系统的乡村教师队伍治理体系。以乡村教师双重身份的回归与薪酬状况的改进为两条治理主线,兼顾师德建设和教师培训、教师补充及教师考核与评价等,由内而外地增强乡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解决教师队伍在来源、发展、流动等方面的问题,培育乡村教师队伍,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4.
试论音乐欣赏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音乐是人的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人的高雅的审美情趣,优化人的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欣赏教学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促进学生审美素质、德育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知识面的扩展以及创造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主体性发展既是一种现代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模式。现阶段大学体育课程的整体性教育思想与主体性教育精神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课程应贯彻主体性发展原则,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超越性,以保持学生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面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负面效应人们逐步认同了面向未来的制胜思想武器--可持续发展战略,一种以知识为内核,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以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的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形成新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要实现我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五个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笔下的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一部分,具有更高的理论和目标价值,而素质教育是我国现阶段实现这一价值的最佳选择手段;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我们提出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旨就是要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在此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是理论与实践、形式与内容、目的与手段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8.
公共性是人的社会本质的表现方式,社会公共性的实现程度对人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根据马克思社会发展三阶段理论,在人的依赖关系阶段,社会呈现出群体存在方式下的虚幻公共性;在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社会,人的独立性被物化从而阻碍了社会公共性的实现;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的未来社会,社会公共性得以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化涵化与民族关系——湘西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研究之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涵化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客观存在。在文化涵化的过程中,湘西地区不仅在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获得巨大发展,而且也推动了该地区民族之间的关系和谐。因为,它能使湘西地区各民族人民增进相互之间的民族认同感,并在掌握汉族认知符号系统的基础上,树立国家观念,从而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内部凝聚力。  相似文献   

20.
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重要的任务。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质量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 ,不断改善人和环境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互为前提、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