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端午”食粽祭屈原说源流考孙永义关键词端午节,粽子,屈原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K89.18端午节吃棕子的习俗,传说是为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端午节食粽子的习俗,诚如宋人吴自牧《梦梁录》所云:"五日重午节,又曰'浴兰令节',其日正是葵...  相似文献   

2.
今年端午节前夕,南京某中学 的叶海露老师在初中一年级某班的 音乐课上,向同学们提了一个问题: 知道屈原的请举手。全班30个同学 中只有三个人举手。第一位同学回 答说:屈原是个歌手,他唱过《离 骚》;第二位同学回答说:屈原是个 厨师,他发明了粽子;第三位同学 说:屈原是个医生,大家都管他叫 大夫。(2005年6月20日《现代快 报》)  相似文献   

3.
屈原与五月五日--端午的渊源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战国各国历法不一,五月五日禁忌原是北方晋、齐等国的习俗,后来才影响到全国,它原本与屈原没有关系.在汉末至南北朝时期,北方厌胜之术与南方救屈原结合起来,才形成了完整的端午节风俗.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的竞渡在唐代风行于南北,端午风俗在唐代才基本定型;端午使屈原永远活在民俗和民间文化中.  相似文献   

4.
端午节这个民俗节庆因与屈原的关系而开始参与中华民族人文精神文化传统的传承。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从屈原到老舍,形成了一条绵绵不绝的人文精神传承的大波。屈原与老舍都是以深切的人文关怀而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知识分子的。而老舍可以说要相当程度上传承与发展了屈原的人文精神。这主要体现在哀民生之多艰的生存关怀、重铸民族灵魂的精神关怀以及探究人类本性的永恒关怀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从屈原与伍子胥的关系看端午节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屈原与伍子胥出身相同,经历相似,容易产生相同的思想感情。伍子胥是屈原的精神导师之一。屈原多次赞扬伍的忠贤正直,表示要浮江入海,追伍殉国。屈原自沉日期与伍子胥自刭日期亦很可能相同。因此,端午节纪念的人物应首推伍子胥。  相似文献   

6.
四型屈原论     
屈原研究中出现的诸多凿枘之处 ,概由于历史上客观存在着四种型态的屈原 ,即历史真实的屈原 ,政治斗争中的屈原 ,民间信仰中的屈原以及文化精神中的屈原。对四型屈原的分析与评价是解答屈原研究中“千古之谜”的钥匙。屈原学研究需要一种宽容的心态与深入“彼在”的精神 ,借鉴与倡扬应该切合实际 ,为我所用 ,这才能体现屈原的真正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7.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 人们赋予它的多重的文化意义, 经过历史演变过程中的淘汰与选择, 最终以纪念屈原作为其文化意义的体现, 并为人民所接受。屈原精神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政治理性、道德精神和诗性智慧, 无论端午节的纪念形式如何变化, 屈原所代表的根本的文化意义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8.
严中 《金陵瞭望》2006,(10):60-60
前些时候.南京民俗专家王涌坚曾向媒体放言:“南京端午节起源不是为屈原”.“而流传在江浙一带的说法则是(端午节起源是)纪念伍子胥的”。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9.
屈原作为政治家和伟大诗人的形象已被世人公认,但这并不是屈原的全部.屈原生活在楚国浓厚的巫鬼文化传统和怀王政教合一、巫风炽盛的时代氛围中,要置身祀外是很难的.屈原的主要作品<离骚>、<九歌>、<招魂>证明他谙熟祀事,有神鬼观念和灵魂不灭的思想.而楚巫官观射父、左史倚相在国家政治生活和宗教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与屈原殊为相似既可从事内政外交活动,也精于巫史之道.  相似文献   

10.
屈原的悲剧意识与楚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结合屈原的生平事迹及诗赋文本,笔者拟从地理文化、民俗文化、学术文化等三个层面对这一问题加以初步探讨。我们认为:地理文化是屈原悲剧意识滋生的土壤;民俗文化是屈原悲剧意识萌芽的氛围;学术文化是屈原悲剧意识成长的养料。  相似文献   

11.
从饮宴、衣饰、节庆祭仪和龙舟竞渡等方面具体分析了明清时期端午节日消费的主要内容及其经济文化意义。指出源远流长的端午文化发展到明清时期,已然出现了变化与新趋势,除了娱乐狂欢依旧外,"节日经济"的意义越发凸显,端午节浓郁的商业气息与消费文化气息使我们又一次触摸到了明清社会"现代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端午节是中华各地最主要的传统岁时节日之一,对端午节俗历史性的考察由来已久。其成果多从社会学、民俗学及政治学功用出发,注重民俗事象的缘起与变迁,为今天的端午节俗文化生产力研究提供了充分的前提条件。对其经济意义的研究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文化生产力理论与端午节俗文化研究之间的结合,是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要求和必要尝试。  相似文献   

13.
中韩两国都有相同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比较两国的端午习俗,不难发现二者在起源、习俗以及文化内涵、举行目的、保护与传承方式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端午节源于古代人们对“恶月恶日”季候的深刻观察与体验.期祈“驱邪禳灾”而产生的具有现代卫生防疫因子的系列循理应对法式与习俗。建构端午节的民俗活动都汲取着中华医药文明养分,形成了神秘而又极具医学理性的古代社会卫生防疫理念。端午节就是古代社会拥有深刻公共意识和广泛民间基础的卫生防疫节。  相似文献   

15.
端午考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至今为止关于端午起源的诸种说法皆难以成立,推原其初,此节实为岁时节气,而非因人设节。端午之名,源于夏日之正阳,时当午月午日,最初与夏至时间相重,后逐渐演变为以五月初五为端午,而当伍子胥、屈原、介子推等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人物、事件与五月五日联系起来以后,端午从一个纯粹的节气纪念日演化为社会性的节日。  相似文献   

16.
端午节民俗文化特色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 ,人们为这一节日发展了各种节俗 ,并赋予了它多重的文化内涵与特色。在这些特色中 ,最为突出的就是它的原始信仰遗留特色 ,农业文化特色和爱国主义特色 ,它们共同构成了端午节民俗活动文化内涵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7.
端午节与春节、中秋节并称我国三大传统节日。作为一个全国性的节日,端午节俗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本文以明清时期荆楚和北方地区的端午节俗为考察对象,从驱毒辟邪习俗、娱乐休闲活动、端午节的食俗、端午节的时间等四个方面对两地端午节俗之异同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宋代进入全面发展和繁荣时期,端午节也是如此。仅端午饰品而言,就极其丰富,门类众多,有门饰、有佩饰、有臂饰,还有簪饰。其中簪饰主要有钗符、艾虎和艾花。它们名称不同.特点各异。这些簪饰也为后代的端午佩饰做出了示范。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宋代进入全面发展和繁荣时期,端午节也是如此。仅端午饰品而言,就极其丰富,门类众多,有门饰、有佩饰、有臂饰,还有簪饰。其中簪饰主要有钗符、艾虎和艾花。它们名称不同,特点各异。这些簪饰也为后代的端午佩饰做出了示范。  相似文献   

20.
端午节植根于楚文化土壤中,其源起、发展都汲取着楚文化养料,并最终于南北朝时在楚地形成。端午民俗也融聚诸多荆楚文化因素,孕化和丰富了绚丽多彩的端午民俗文化,具有深遂厚重的社会历史性意义与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历经千年流行于海内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