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诗歌“理”“趣”的成因) 诗歌“理”、“趣”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前面列出的一些观点,均属诗歌“理”“趣’的宽泛内容。因为诗为心声,人们在诗歌创作中,总是要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寄托着对社会人生的感慨。我们在欣赏各式各样的优秀作品时,也就自然受到诗歌内容的感染和理  相似文献   

2.
大诗人艾青复出后的诗歌创作,表现出了巨大的思想魅力;同早年的创作一样,艾青依然善于创造鲜明准确的形象,依然善于运用象征手法深化主题;同时,艾青的语言体现着一种“大味必淡”的朴素之美。由于饱经沧桑,由于诗人一生在艺术上的不懈追求,艾青复出后的诗歌创作,在思想和形式上,都无可争议地达到了“化境”这一艺术家艺术创造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抗战时期的创作是艾青的第一座高峰,那么,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即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创作,则是诗人又耸立起的第二座高峰。艾青新时期的诗歌创作,首先以其博大而深刻的思想性、鲜明而强烈的时代精神,表明了诗人所达到的新的高度。善于创造鲜明准确的形象,是艾青新时期诗作的又一鲜明特色。艾青还非常喜欢运用象征手法深化主题。艾青新时期的诗歌创作,在形式上己达到了舒卷自如、炉火纯青的境界。艾青新时期的诗歌创作,在整体风格上,表现出一种化浓为淡,归真返朴的朴素之美。  相似文献   

4.
"叛逆"与"忧郁"既是艾青诗歌创作的驱动力,也是我们解读艾青诗歌世界的关键词。从下层社会的民众中,艾青汲取反叛的精神资源,并坚定地走一条与旧世界、专制制度势不两立,为弱势群体伸张正义的道路。而"忧郁",似乎是艾青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特点。他选择了"忧郁"作为诗歌创作的添加剂和助推力,从而使诗作中的"叛逆"性显示特有的批判深度和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5.
咏物诗是艾青大量优秀抒情诗作中的重要篇章,是全面研究艾青诗歌创作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艾青咏物诗的主要特色:一、小中见大、平中见奇。通过对微小、平凡事物的吟咏,表现博大、高尚、深刻的思想和真挚、强烈、深沉的感情。二、新颖独创。在思想内容上摆落陈言,独出新意;在艺术构思上超凡脱俗,戛戛独造;在表现手法上变异求新,特别是对西方现代派象征主义表现手法的借鉴成就卓著。三、在借物喻人、托物寓意、虚实结合方面,达到了主宾俱化、妙合无垠的艺术佳境。  相似文献   

6.
艾青的叙事诗创作是其诗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从艾青叙事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方面对其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  &#  &#  &#  &#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4(4):12-15, 32
要把“艾青研究”推向深入,应该及时发现和正面回应“艾青研究”中社会和学界提出的问题。目前学界建议创建“艾青学”,对此本文认为应该谨慎。关于“艾青个人情感生活”的研究,关键是研究的态度以及意义和价值。“艾青形象”的整体评价是一个重大问题,要弄清“艾青形象”的主要构成要素及其取舍标准,从大处和高处进行历史评价。对于解放前后艾青诗歌质量落差的问题,应从历史环境和诗人个体的变化给以同情和理解,从而总结出有利于今后诗歌创作可以借鉴的东西,不应出于非学术的目的而利用诗人。    相似文献   

8.
理与趣的关系是我国古代文论经常探讨的一个问题,其实质就是文学创作中的理性内容和审美特征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表现.<红楼梦>所体现的理趣关系是成功的、辩证的,"理"的阐发不是孤立的,而是服从于作品的整体形象和情感抒发的需要,从而成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理"与"趣"的结合,使得"理"不再等同于那些纯粹的理学的内容,不再枯燥乏味,而是更为形象具体.这一成功结合表现出曹雪芹对于文学艺术基本特征的深刻认识,也是<红楼梦>的"亮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论“艾青体”叙事诗张林杰一茅盾曾说,在长诗中,他对“艾青体”比较中意①。“艾青体”这一称谓,暗示了艾青长诗(当然包括了他的许多叙事诗)与众不同的格调。但并不是艾青所有的叙事诗都具有这种格调。实际上,真正具备“艾青体”叙事诗特征的诗歌,总是那一部分元气...  相似文献   

10.
略说宋诗议论化理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说宋诗议论化理趣化朱靖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对于唐诗与宋诗的区别,历来已有定评。唐诗重性情,以形象韵味取胜;宋诗重说理,以议论理趣见长。所谓宋诗的“议论化”,是指诗的艺术表现形式,即它以议论的概括方式进行诗歌创作;而“理趣化”,则是指诗歌内容方面...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诗人之一,其诗歌远播古代朝鲜、日本。白诗自新罗时期传入朝鲜半岛,高丽时期已然风靡文坛,出现了一批如李奎报、崔滋等文坛巨擘对白居易诗歌进行品评、模仿和创作。白居易诗歌影响李奎报诗歌创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李奎报创作了一系列追和白居易诗歌的作品,因视白居易为楷模而追和,并仿其神韵;李奎报晚年承袭白居易“感伤诗”,成为其诗歌创作重要的内容;李奎报模仿白居易“讽喻诗”,创作了一系列批判社会现实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的“自觉能动性”思想是毛泽东人生价值理论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毛泽东矛盾转化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自觉能动性”思想体现了物质与意识、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体现了实践第一的观点,是中国革命所以能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失败到胜利的重要经验之一;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从宋代至明清,“趣”在诗歌审美中的地位逐渐提高。“诚斋体”之所以呈现出不同于典型唐音、宋调的鲜明艺术特征,根源正在于杨万里的诗歌在情、理之外,全力开拓和表现新的审美范畴——“趣”。也因此杨万里特别重视触景得趣的“兴”诗法。“诚斋体”美在机趣,诗歌便相应具有笔法曲折、思致新奇的表现特征;不过以“趣”为诗歌审美核心也给“诚斋体”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局限。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70年代末期,曾有一大批历经监禁与放逐的诗人重归诗坛,以他们“归来的歌”而丰富了新时期的诗歌艺术。艾青、曾卓、绿原、牛汉、公刘、流沙河、邵燕祥……这些耀眼的名字都得到了文学史家的充分关注,而“七月”诗人之一,30年代末期开始诗歌创作,同样在新时期归来之后创作了大量优秀诗作的彭燕郊,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成了一口跌落的“沉钟”。当我们探入深海之中,抚摸这口沉钟时,我们确实听到了它“最悠远动人的钟声”。一在现代西方社会,现代主义大师们面对人类历史文化的危机、终极信仰的破碎,以文化守护者和人类命…  相似文献   

15.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邓小平理论的根本特征。邓小平的人民本位思想,一方面体现在这一理论的基本原理之中:一是思想路线的人民性;二是思维基点的人民性;三是科学决策的人民性;四是检测标准的人民性。另一方面也包含在这一理论的主体内容之中:一是经济建设上重“民富”;二是政治建设上重“民主”;三是文化建设上重“民情”。  相似文献   

16.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自我认同的过程。诗人的自我认同与其诗歌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童年的寄养生活、青年时的流浪与监禁、抗战初的动荡与漂泊、解放区与建国初的政治化环境、新时期初的反思浪潮等都对艾青的自我认同及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艾青是具有国际影响的世界级大诗人。这种影响不仅通过艾青自身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得以体现,而且还通过艾青在海外被广泛、深入接受得到体现。艾青在海外的接受可以分为建国前、"17年"时期和新时期这样三个时期。建国前可以是艾青诗歌海外接受的肇始期,"17年"是政治/战争性接受期,而新时期则是综合性接受期。但始终不变的是,"人民性"成为贯穿艾青海外接受的主题。如何把"走出去"与"走进去"结合起来,如何把90年代之前的"艾青热"沉淀为未来的"艾青学",是艾青海外传播与接受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都市意象是构成艾青诗歌艺术魅力的重要元素,在艾青诗歌中具有重要价值,而这却是目前研究者很少关注的。其中,巴黎意象始终是艾青都市书写的核心,可以说艾青的诗歌创作有着难以割舍的巴黎情结。对于巴黎,艾青始终存有一份复杂的生命感应性和审视的眼光。在他的诗中,巴黎不仅成为诗人自身独特感受体验、多维反思现代文明的载体,更是被赋予了文学想象与被想象的多重意义;另一方面,诗歌叙事的差异性方式也在阐释着都市的变迁。由此,艾青的创作以非常独特的个性进入和观照世界,丰富和拓展了新诗的审美视野。  相似文献   

19.
“第三代”诗歌指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一种重要诗歌创作潮流人们评述“第三代”诗歌的诗学追求时,认为“第三代”诗歌体现出鲜明的后现代特征。这是不对的。“第三代”诗歌有“纯诗化”这一独特的诗学追求,一方面,内容上他们追求“纯诗化”。他们“反文化”、“反崇高”,就是要把“文化”、“崇高”这些“非诗”的杂质去掉,而在诗歌中写出真正的个人生存体验。另一方面,他们追求语言的“哲学化”。他们“反修辞”和“拒绝隐喻”,是为了让诗歌语言更准确地表达内容。  相似文献   

20.
谢榛立足于诗歌的构思与创作,在<四溟诗话>中提出了"诗有四格,曰兴,曰趣,曰意,曰理."其中的"兴"是指诗歌创作的欲望或冲动;"趣"是指化实为虚;"意"是指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理"是指诗歌的表情达意合理.诗之四格缺一不可,必须内在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