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在中国文学史上,曹操、曹植父子较早大量地创作游仙诗,曹植更率先以"游仙"名篇.曹植游仙诗共计十题十一首,约占其传世诗歌总数的七分之一.可见,创作游仙诗是曹植抒泻情感的重要方式.本文对曹植游仙诗的思想意蕴进行分析,认为曹植游仙诗的实质是以列仙之趣来坎壈咏怀,其精神内核是屈骚精神.曹植在游仙诗中塑造了极为开放、自由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实际上是其未竟的英雄梦想的虚幻延伸.  相似文献   

2.
关于《红楼梦》中《警幻仙姑赋》的争议历来颇多。它与曹植的《洛神赋》在文字表达等方面有太多相似之处。从挖掘《洛神赋》背后的深意入手,可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对残酷现实的情感宣泄以及人生理想的幻灭是曹雪芹效仿《洛神赋》的根本目的,更是创作《警幻仙姑赋》的深层动机;同时《警幻仙姑赋》在体裁选择及写作手法上所体现出的"师楚"情结,也使《警幻仙姑赋》的悲剧意味得以进一步延伸和升华。  相似文献   

3.
关于《红楼梦》中《警幻仙姑赋》的争议历来颇多。它与曹植的《洛神赋》在文字表达等方面有太多相似之处。从挖掘《洛神赋》背后的深意入手,可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对残酷现实的情感宣泄以及人生理想的幻灭是曹雪芹效仿《洛神赋》的根本目的,更是创作《警幻仙姑赋》的深层动机;同时《警幻仙姑赋》在体裁选择及写作手法上所体现出的"师楚"情结,也使《警幻仙姑赋》的悲剧意味得以进一步延伸和升华。  相似文献   

4.
曹植是建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活动中,也展开了积极的文学批评,提出了相关的论文主张,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和理论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因为曹植曾经说过“辞赋小道”而认为曹植对文学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但这种观点与曹植在创作上的成绩相矛盾。事实上,曹植重视文学,尤其对民问文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在曹植的辞赋作品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动物形象,通过这些动物形象,我们可以一窥曹植的内心世界。曹植的文学创作与人生经历息息相关,前期的作品大都意气风发,积极向上,而后期的作品则深沉压抑。曹植辞赋中的动物形象体现了他人生不同境遇中心境的起伏变化,这种手法是对前代抒情小赋的继承和发展。通过这类作品,可以一窥曹植文学创作与人生境遇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曹植现存的诗歌中,关于女性题材的诗歌有十多首,是曹植诗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一部分作品是诗人借女性的情感经历寄托自己备受排挤与迫害,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孤苦悲怨情怀,代表了诗人此类诗歌的最高成就。因此,在解读这类作品时,就要结合诗人的创作心态,从表层形象与深层寄托两方面进行具体分析。而诗人的创作心态,不仅与其自身的生平经历有关,还受到了社会文化心理与文学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曹植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本文分建安、黄初、太和三期来考察曹植的经历和诗文,从而勾勒出曹植思想的轮廓。本文认为,曹植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但儒与道特别是儒家思想在曹植的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可以说贯穿其思想的始终。  相似文献   

8.
建安文学是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但后世评论家常常将建安作家放在同一个时空平面上进行论述,如说"陈思为建安之杰,公幹、仲宣为辅",这就掩盖了建安文学发展演变的真实面貌,实际上,曹植是建安文坛的晚辈,邺下作家大都是曹植学习和师法的对象,特别是王粲,是曹植的老师,对曹植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弄清曹植对王粲的这种师承关系,将大大有助于再现建安文学的演变序列。  相似文献   

9.
建安十六年,一方面是曹植一生文学创作真正意义上的始点;另一方面,又是曹植真正意义上的情爱人生的起点。其中采遗芙蓉的意象,几乎贯穿曹植的一生。从曹植诸多诗文作品,特别是从《七启》《九咏赋》《芙蓉赋》《洛神赋》等文学作品来看,都带着极为浓郁的芙蓉情结。芙蓉,正是曹植和甄氏爱恋的媒介,因此,也是曹植一生不断回忆追恋的意象。  相似文献   

10.
曹植是魏晋时代的著名文学家。他的特殊人生经历,造成其作品善写愁思。曹植通过意象的创变,对于愁思进行了细致感人的描写,创作了《洛神赋》《赠白马王彪》等作品。曹植将这种愁思与意象营构巧妙地融合起来,通过比兴手法创构意在言外、高度概括的意象类型。曹植晚期的诗赋还表现了逍遥游放、摆脱愁闷的心态,从而开启了正始文学的先河。  相似文献   

11.
咏新曲于故声——改造旧经典、再造新范型的陆机乐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文人乐府大致有三种类型:一为曹操乐府,一为(曹)丕(曹)植乐府,一为陆(机)谢(灵运)乐府。曹操乐府乃英雄之乐府,其诗中的忧患意识,天下襟怀,千古一人;曹丕曹植乐府乃文士之乐府,子桓乐府多吟人生之忧,子建后期乐府多咏失志之痛,在后世文人中最容易引起共鸣;陆机谢灵运乐府乃是士族文人之乐府,其声誉隆盛于中古之时,沉寂于明清之后。太康时代,陆机把文士乐府引入到士族文人乐府的苑囿之中。陆机不仅用绮靡的风格去改造旧经典,同时,用乐府记录和再现了贵族们的物质生活,表现出具有士族特色的功业追求。在六朝这样一个门阀士族异常兴盛的时代,陆机乐府比三曹乐府更具有典范性。  相似文献   

12.
曹植游仙诗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植游仙诗的创作年代学术界迄今尚无定论 ,且都语焉不详 ,通过对有关材料的辨证可以拟定为黄初二年 ;这些诗作的主要思想意蕴是由“忧生之嗟”、对自由的无比向往与获罪被贬后的复杂心境等所构成 ;此外 ,还对游仙诗是否为曹植历经打击磨难之后进取心逐渐衰竭的表现之观点进行了商榷。  相似文献   

13.
李贽思想学说的一个重要支柱是“童心说” ,曹雪芹则提出了“正邪两赋论” ,二者都表现了对封建正统意识形态的叛离、批判倾向。李贽与曹雪芹都为妇女的权利而大声疾呼 ,都对儒、佛、道等传统思想中的消极层面予以扬弃 ,同时借助传统思想中的积极因素对抗历史的异化 ,呼唤人性的解放。李贽、曹雪芹和鲁迅是中国文学思想的前卫与先锋 ,是“启蒙三圣” ,他们的精神遗产是传统文化的精粹 ,是中华民族真正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4.
曹植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其性格中重感情、富同情心、善良等特征是他政治上失败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他成为优秀文人的有利条件。这些性格特征在他的前后期作品中均有反映,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深入、全面地论述这些反映。  相似文献   

15.
论曹植的赋     
在中国文学史上,曹植的赋起到了上承楚汉、下启魏晋南北朝的重要作用。其内容主要关注军国大事,痛伤骨肉相残,叙写人间真情,着墨世间万物,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并推动了骈俪风尚,提高了抒情技巧,给后代的赋以艺术启迪。曹植在古赋向骈赋演变的过程中仗策争驱,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6.
论"操诗属汉音、丕植诗属魏响"——兼及"文学自觉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不直接论述目前学术界热烈争论的"文学自觉说",而是以考察汉魏诗歌之变为出发点,具体分析了曹操与曹丕、曹植的诗歌的不同,对"操诗属汉音、丕植属魏响"之说的合理内核予以挖掘,兼及"文学自觉说".  相似文献   

17.
屈原放于江南之壄,忧思罔极,"凤凰在笯兮,鸡鹜群舞",冤屈自抑"因归鸟而致辞",诗容、情感浑然一体,更引"鸟萃兮苹中"表达悲愤郁结之情志。汉以后,文人钟情于"善鸟"恶禽"以比忠谗的寄托,贾谊《鸟赋》忌寓群小蔽贤的丑态。此后历代文人情深于屈骚,梁沈约《天渊水鸟赋》,晋傅咸《仪凤赋》、顾凯之《凤赋》、弥衡《鹦鹉赋》、曹植《白鹤赋》,唐李白《大鹏赋》、杜甫《雕赋》、王勃《寒梧栖凤赋》、皇甫湜《鹤处鸡群赋》,宋秦观《叹二鹤赋》,明王世贞《二鹤赋》、杨慎《凤赋》莫不延续禽鸟意象思维。  相似文献   

18.
章表文是曹植一生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曹植章表文在抒情内容上,多抒发其报国之情、骨内亲情、哀怨之情和感恩之情,在抒情手法上,善用典故、散句和比兴之法,从而使其章表文具有鲜明的特色。曹植在章表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一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