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实施以直接干预市场、替代市场与限制竞争为特征的选择性产业政策,此类政策的缺陷及由此带来的不良政策效应日趋严重,甚至已经成为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突出障碍.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新工业革命孕育兴起,这类产业政策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也难以应对新的挑战.中国政府迫切需要加快推动中国产业政策的转型,放弃干预市场、替代市场的选择型产业政策,转为实施以增进市场机能、扩展市场作用范围与补充市场不足为特征的功能型产业政策.产业政策的重点应该放在为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其决定性作用提供完善的制度基础,强化保持市场良好运转的各项制度,建立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培养人力资本以适应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发展对于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为激励创新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支持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光伏产业,在产业政策强刺激下,短短数年就出现产能过剩,追本溯源,其发展困境主要是因为产业政策未能及时调整,同时未能实现与竞争政策的协调。在深化改革和确立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的战略转型背景下,光伏产业必须实现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协调,对此,通过调整政府补贴的方向,加大对其研发阶段的补贴力度,避免政府的不当干预,加快要素市场建设,可以逐步实现行业内的产业政策转型。通过加快落实对行业内增量和存量产业政策的公平竞争审查,优化产业政策,对我国光伏产业竞争性市场培育和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中国家电行业的市场集中:从过度竞争到有效竞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经济转型时期,中国家电行业过度竞争的形成是重复建设、重复引进和盲目投资的结果,同时也存在体制性和机制性的原因。中国家电行业从过度竞争向有效竞争演进的历程表明,推进市场集中和产业组织结构优化,需要培育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作用;打破地区封锁和市场的行政性割据,降低企业退出壁垒。同时,辅以产业政策的引导,加快企业改革,赋予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4.
冯果  王伟 《南都学坛》2010,30(4):75-82
如何处理好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关系以及当前我国反垄断法立法和执法应该如何构建协调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的机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产业政策和代表竞争政策的反垄断法之间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他们都是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一环,只是在具体适用范围、调整手段上存在着差别。反垄断法与产业政策之间应该是一个相互支持、相互补充、互动发展、拾遗补缺的关系。在反垄断法与产业政策并行的时代,建立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调和机制十分必要。我国反垄断法刚刚开始实施,竞争执法机关也刚刚建立,经验不足,具有可操作性的是借鉴台湾"公平交易法"的相关规定,对我国反垄断法作出修改,从而构建产业政策与反垄断法的调和机制,以实现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良性互动,发挥两者的综合协同效应,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背景下,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转型有利于改善农业在国民经济格局中的不利地位,加快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运用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性、工业反哺农业的实施步骤、实施机制政策反哺、资金反哺、技术反哺、人才反哺、体制反哺多种反哺方式的分析。从目前面临的各种制约因素出发,在政策取向上需要调整国民经济关系格局,促进农业由辅助型农业向现代新型农业转变;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组织化,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城镇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6.
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驱动力。对改革开放40年中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演变历程展开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并探索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优化方向。研究发现:改革开放40年我国共实施了“双轨制”“保护价收购”“最低收购价格”“临时收储”“目标价格”以及“生产者补贴”等六个主要的粮食政策;在40年的实施过程中,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实现了从政府意识到国家意志的转变,从单一治标向体系治本的转变,从统筹管理到重点支持的转变,从政府主体到多元参与的转变,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做出了重大贡献;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经过40年的探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也面临着较多的问题与挑战。对此,本文提出:加快建立粮食市场定价机制、加快建立粮食生产补贴机制、加快构建粮食市场风险分担机制、增强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改革的系统性,建立众措并举的配套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是我国长期推行城乡二元治理结构,城乡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过度提取农村发展资源的结果.治理"三农"问题,必须实施以加快城市化为主的空间政策,推动人口从山区向平原、农村向城市、内地向沿海集中,实现人口与国土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竞争力;实施以加快产业化为主的产业政策,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并为农村人口实现空间迁徙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传统产业政策存在政府过度干预和排除、限制市场竞争的缺憾。针对此问题,在推进产业政策向功能性政策方向转型的同时,也要注重发挥法律的规制作用。产业政策的权力干预本质、政策自身的内在缺陷以及政策手段的“侵害性”等限制竞争现象只有在法律规制之下才能得到较好的防范和控制。总体看,产业政策限制竞争的法律规制路径,主要包括产业政策立法、通过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推动的政府“自制”和行政垄断执法的外部监督三个方面。这三条制度路径在法律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我国外商投资企业法是在原有法律的夹缝中制定出来的,包含了三资企业法、外商投资合伙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三资企业法的颁布实施,有助于落实我国对外开放政策,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却也掩盖了旧有法律的结构性缺陷。随着深化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外商投资企业法面临着从政策和市场竞争向法律竞争的转型,经历着从单一模式向多元投资模式的转型,政府审批则从行政许可向培育私权过渡,商业登记正在从主体资格和营业资格的统一主义向分离主义转变,我们有必要冷静评价三资企业法的贡献和缺陷,最终完成从三资企业法向统一公司法的有效转变。  相似文献   

10.
我国船舶融资现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我国航运船舶业仍以国企为主,船舶融资主要通过国家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渠道实现.这种转型经济特征的融资体制的缺陷是:多渠道资金的使用上仍受到不同程度的政府直接干预和控制,船企资金来源单一,偿债能力不足,金融机构专业性不强,难以防范船舶融资风险,缺乏资本雄厚的船舶融资租赁公司.综合改革方向:加快引进国际成熟的办法,健全法制和公平竞争环境,走融资主体多元化道路.船企实行股份制改革,提高企业竞争力;国家政策要从推动出口的贸易政策支持向产业政策支持转变,金融机构要加强与船舶专业机构的合作,完善船舶融资的项目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