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实施以直接干预市场、替代市场与限制竞争为特征的选择性产业政策,此类政策的缺陷及由此带来的不良政策效应日趋严重,甚至已经成为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突出障碍.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新工业革命孕育兴起,这类产业政策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也难以应对新的挑战.中国政府迫切需要加快推动中国产业政策的转型,放弃干预市场、替代市场的选择型产业政策,转为实施以增进市场机能、扩展市场作用范围与补充市场不足为特征的功能型产业政策.产业政策的重点应该放在为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其决定性作用提供完善的制度基础,强化保持市场良好运转的各项制度,建立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培养人力资本以适应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发展对于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为激励创新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支持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工业与服务业协同发展是提升我国工业竞争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之一。使用时间序列和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当前中国工业和服务业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到的结论是:二者之间呈“工业主导、服务业从属”的关系,即工业自身内循环特征较为明显,对服务业的中间需求弱,依赖程度较低,服务资源对工业增长的支撑作用尚未充分显现;服务业增长对工业品投入还有较高依赖,依靠服务业自身投入获得增长的能力还不显著。在分析了抑制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后,相应提出了加快服务业发展、强化工业和服务业联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意、法、英三国国企产权制度改革,从总体上看,基本实现了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使企业拥有独立的法人产权,享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并且从制度上保证国有企业按市场机制运作。从我国国情出发,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应建立“三层互联”的目标模式,具体改革过程从三个方面展开(1)从国有产权主体层面上建立国有产权总部;(2)从宏观层面上建立国有产权经营公司;(3)从企业层面上建立经营公司。  相似文献   
4.
当前,正值第六次技术革命浪潮的导入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将会带来创新组织方式的变革,深入了解这些变化及其影响有利于在数字经济时代更好地制定产业与创新政策。通过对历次技术革命浪潮中创新组织型态演变的历史脉络的梳理,可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第六次技术革命浪潮下,数字技术与数字经济发展是如何促进创新组织型态演变的。研究表明,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种双向的互馈关系:一方面,以数字技术为核心支撑技术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创新生态系统向开放、协同、共享的创新组织形态转变,外部环境变化对核心主导企业提出了新的潜在特征需求,大企业将更具有竞争效率,平台性组织开始普及,大型平台企业通过行业内兼并重组资源更易获得垄断地位,这些特征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进行组织创新的方向。另一方面,数字时代,价值创造和分配格局发生了变化,先锋企业为了保证竞争优势,在提高生产率和创造更多价值的内在动力驱动下,将积极进行内部组织的革新,带动网络组织间的制度安排优化,进而促进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和扩散。  相似文献   
5.
我国企业破产实践中存在的政府角色及政府行为的经济学、法学研究分析证实企业破产中政府的种种不规范行为以及同时扮演着的社会管理者、社会经济活动参与者、司法者三重角色是我国企业破产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的直接原因.经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这些政府行为与角色后面有更为深刻的体制上的原因立法上的种种不足、司法权的不独立、尚未真正转变政府职能等等.在正确认识破产法的作用与性质及政府在企业破产中应当扮演的角色的基础上,对规范我国企业破产中的政府行为,完善我国的破产制度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企业破产中的政府行为及角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企业破产实践中存在的政府角色及政府行为的经济学、法学研究分析证实 :企业破产中政府的种种不规范行为以及同时扮演着的社会管理者、社会经济活动参与者、司法者三重角色是我国企业破产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的直接原因。经进一步的分析表明 ,这些政府行为与角色后面有更为深刻的体制上的原因 :立法上的种种不足、司法权的不独立、尚未真正转变政府职能等等。在正确认识破产法的作用与性质及政府在企业破产中应当扮演的角色的基础上 ,对规范我国企业破产中的政府行为 ,完善我国的破产制度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8.
沈梓鑫  江飞涛 《学术月刊》2023,(2):56-66+158
在“就业优先”战略导向下,充分挖掘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就业创造效应的潜能,在保持其对低技能劳动者强大吸附作用的同时,抓住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机遇期,释放高质量就业红利,促进就业扩容提质,成为重要议题。基于政治经济学、演化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等多维视角,通过分析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高质量就业前景,着力于讨论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继续充当就业稳定器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发现:(1)无论是在前五次技术革命浪潮中,还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都能创造出高质量的就业机会;(2)基于演化经济学的分析,认为从事高质量经济活动的劳动者通常呈现出工人实际工资高、规模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具有技术和生产率的外溢性等特征,属于高质量就业;(3)为应对劳动力市场供需错配挑战,需引导大企业建立技能转岗培训机制,完善数字化人力资源培养体系;(4)在深度融合背景下,平衡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技术迭代与高质量就业之间的关系,其关键在于实现规模经济和效率经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