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跨组织合作形成的创新网络,构建了跨组织知识整合下的创新网络模型,仿真分析得出,组织间互补程度及知识整合效率对跨组织知识整合下的创新网络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为:组织间互补程度及知识整合效率很高时,创新网络具有较短的平均路径长度与较低的集聚系数,此时网络具有随机网络特征;组织间互补程度及知识整合效率很低时,创新网络具有较长的平均路径长度与较高的集聚系数,此时网络具有规则网络的特征;组织间互补程度及知识整合效率大小适度时,创新网络具有相对较短的平均路径长度与较高的集聚系数,因此创新网络具有"小世界"网络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唐方成  王冉冉 《管理评论》2021,33(11):249-258
平台与互补商的协同专业化对于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平台企业与互补商可能各自具有冲突的或互补的制度逻辑,它们彼此要实现协同创新的目标,就必然在达成协作共识的过程中形成主导型制度逻辑,进而规范双方的创新活动与行为.但是,这种主导型制度逻辑如何产生?它们的作用机制是什么?过去的研究还很少涉及这类问题.本文通过OPPO的案例研究,结果表明:(1)平台与一般互补商合作时,平台的谈判能力相对较强,平台的制度逻辑占据主导地位;(2)平台对瓶颈互补商具有较强的依赖时,互补商拥有较强的谈判能力,平台在两者的合作中会选择妥协,此时互补商的制度逻辑占主导地位;(3)平台与瓶颈互补商的关系是双向依赖时,两方合作形成的制度逻辑是混合逻辑;(4)面对强大的外部制度压力时,平台与互补商的合作会形成或遵循新的制度逻辑.  相似文献   

3.
经济低迷时期,中小企业更趋向于通过创新网络来提升竞争力,塑造核心能力,结合文献分析和企业调研,从能力和要素组合两个维度,提出了创新网络中企业能力提升的分析框架,指出创新网络中的中小企业核心能力来自于企业内外创新要素协同.最后通过一个案例分析详细阐述了这种能力提升与要素协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企业在技术创新网络中通过跨组织学习,吸收网络知识是提升核心能力的重要举措,对学习绩效的评价是跨组织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从跨组织学习对网络关系资本、知识管理能力、知识结构与存量、跨组织学习的经济效果四个维度建立了跨组织学习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一种基于三角模糊数的综合评价方法,并通过一个具体算例说明了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以电信产业申请并授权的合作专利为数据基础,从社会网络视角,构建企业、大学和研究院所间协同创新网络,并识别影响组织间协同创新网络形成的内生网络构型,以及外生节点属性两个维度的影响因素。基于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实证分析了这些因素对协同创新网络形成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协同创新网络是组织协同关系社会化特征的体现,其形成受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的共同作用;协同创新网络中,边结构表现出显著的稀疏效应,网络多涌现易于形成资源共享与交换的星型结构和三角结构;网络中组织的合作开放度和区域同配性,能够增加网络节点间的连接概率,而组织的协同创新能力与组织类型同配对网络中新合作关系的形成,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面临的中间断层危机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构建与可持续性竞争力的形成。本文基于产学研合作、知识转移、区域创新系统等理论,通过剖析珠三角区域创新系统内,华南理工大学工研院在产学研合作中充当的三重角色、知识转移模式和内外合作网络的架构,提出我国区域创新系统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对策:(1)创业型大学是三螺旋模型的助推器,应该积极推动高校作为产学研合作的组织者和连接官产学研合作的纽带与桥梁;(2)提出嵌入企业学习机理的知识转移模式;(3)产学研合作组织者的关系镶嵌与网络能力是弥补产学研创新断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如今,越采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一个组织只有不断培育和提高组织学习能力,才能有利于组织内外知识积累,传播和共享.一个组织只有不断培育和提高组织学习能力,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创新的努力把组织内外知识转变为一个内化的知识体系,才能不断获取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创新动力.  相似文献   

8.
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现了系统集成的思想,本文以协同学为基础,从自组织理论视角分析了高校创新能力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的动态演化规律。研究表明:复杂性科学可以有效地解决公共管理问题的不确定性,本文以具有自组织特征的"B-Z"反应模型为基础,建立了高校知识生产能力、知识传播能力和知识转移能力构成的Logistic模型,通过稳定性分析与仿真模拟,讨论了高校三个能力子系统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的演化规律,并进一步确定了主导能力要素的序参量模型,并且对我国31所高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的演化规律进行了验证性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为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过调整内部能力结构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了定量的分析视角与科学的政策讨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关于知识与创新间的关系,现有研究多强调不同类型知识对创新总体绩效的影响差异,较少关注同一知识基对创新微观过程的不同阶段是否具有同等影响。针对这一理论缺口,本研究首先建构了知识积累与基于创新微观过程的企业创新能力间关系模型,并利用问卷调查获得的419份国内企业数据、利用层次回归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企业知识积累对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提升作用,并且这种积极效应贯穿在创新的整个微观过程中;分别以内、外组织学习为特征的不同知识激活机制在促进知识贡献于创新不同阶段能力提升过程中具有不同影响。本文最后讨论了理论贡献、管理意义及局限。  相似文献   

10.
本土代工企业产品研发体系构建理论与案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工模式是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的主要方式,也是本土企业获取先进技术和知识的重要途径.整合组织间学习理论和组织内学习理论,分析代工企业构建产品研发体系的理论过程,建立代工企业从知识获取到研发能力提升过程机制的理论模型,并以鸿海集团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代工企业产品研发体系的构建取决于企业外部知识的获取、内部知识的消化和知识创新等过程,代工企业通过建立学习机制提高合作双方的互动程度,通过建立互信的合作关系以及内部知识的共享、转移和创新机制等措施提高产品研发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企业的全球学习模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企业在国内市场已面临着激烈的国际化竞争,通过全球学习迅速培育和发展核心能力便成为当前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首要战略选择,并进而关系到新世纪中国在整个世界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据此,本文从国内市场的互动型学习和国外市场的本土化学习这一双层学习视角,构建中国企业的全球学习模式,并进而针对核心能力的培养与更新,系统地设计互动型学习与本土化学习的层次、架构和流程。最后运用全球性的战略眼光,从全球学习机制、知识管理、企业家三个方面研究全球学习实施的渠道、手段和核心,提出通过全球知识共享来全面提升中国企业国际核心竞争力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网络视角提出一种基于正式结构与非正式网络的企业内部知识共享优化方法;从解构企业内部社会网络的角度出发,对承载企业内部知识共享的正式结构、非正式网络及其4个子结构(被忽视的正式结构、被利用的正式结构、被利用的非正式网络和潜在的非正式网络)进行分析;依据网络特征识别关键的知识代理人和任务导向的知识共享缺口,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内部知识共享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3.
基于模块化网络组织的知识流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模块化网络组织是新经济时代兴起的一种新型产业组织形式,它为知识流动提供了网络平台,同时它的组织特性又有利于促进知识流动和整合.知识流动能够提升模块化分工水平,推动网络组织升级和技术创新,化解模块化风险,从而增强模块化网络组织的竞争优势.本文引入企业知识理论,分析了模块化网络组织与知识流动的耦合机制以及模块化网络组织环境下知识流动的动态过程、动力机制和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4.
Despite considerable progress in research related to network organizations in recent years, current understanding seems to be more concerned with the reasons why the network mode may be a superior mode of governance, but there is limited understanding of how networks are governed.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narrowing this knowledge gap. Moreover, the article contributes to the debate over how networks are governed by identifying governance mechanisms for multi-party collaboration of public organizations. A qualitative methodology based on conversational interviews is used in the cross-case setting consisting of six non-profit multi-party networks including governmental, university and private organizations.  相似文献   

15.
网络组织的知识管理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组织作为应对全球化、消费者偏好改变、技术进步与产品更新速度加快等问题而产生界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中介组织得到了理论界与实践界的关注,随研究的深入众多研究者对网络组织的知识管理这一领域投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本文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从"能力"、"动机"及"机会"的角度分析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思路,探讨了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Little is known about learning processes in horizontal networks. This study focuses on networks as learning entities, i.e. learning by multiple organizations as a group, and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developing and addressing a network-level performance goal. By using a narrative approach, we gather in-depth primary data from network members to examine: how do firms engage in network learning? and, how is network learning coordinated towards a performance goal in a horizontal inter-firm network? Our findings comprise two learning episodes: ‘learning how to compete’ and ‘learning how to perform’. These episodes help us to understand network learning proce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twork learning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the regulatory role a hub firm provides towards a collective performance goal.  相似文献   

17.
网络组织类型及其管理机制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网络组织理论探讨不同网络组织类型及其所采用的管理机制之间的关系,指出其网络组织可按成员之间知识扩散密度的不同分为自给自足型、生产型和经营型等三种,在文献述评的基础上归纳出网络组织控制其成员的机制类型,并运用实证分析验证了网络组织类型及控制机制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Due to their common role as supplier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 are especially challenged by today's turbulent business conditions. In order to meet this challenge, short-term WWW-based enterprise cooperations are regarded as an appropriate way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 strength of SMEs. Hence, the Institute of Machine Tools and Industrial Management (IWB) operates three so-called competence networks for engineering (www.engineering-net.de), rapid prototyping (www.rp-net.de) and manufacturing (www.produktionsnetz.de) services. For the purpose of an applied research project, more than 80 participating SME suppliers have been included in these specialized virtual markets, which are based on the core competencies of the cooperating SMEs. Additionally, the platform (www.virtueller-markt.de) enables customers to configure their specific supply chains via the above-mentioned competence networks. The presented paper depicts how to establish and operate these competence networks as well as how to configure supply chains via these virtual markets.  相似文献   

19.
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文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属性,综合出核心知识竞争力和核心能动力是其构成维度,为利用知识管理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理论前提。并以复杂性科学理论为工具,根据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过程中的知识流,指出了利用知识管理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措施,为知识经济形势下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建立它与知识管理的有机联系提供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20.
Scholars of public management have begun to focus on networking as a key component of managerial activity ((Agranoff and McGuire, 2001); (Milward and Provan, 2001); (O'Toole and Meier, 1999)). Although the study of networks has garnered considerable academic attention, few studies have worked to bridge previous knowledge about hierarchical organizations with the research on the network. This stud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stability into the network, arguing that stability should be a core value in networks, as the function of the network largely depends on repeat interactions. Texas school districts serve as the units of analysis, with the superintendent as the manager of interest. Findings suggest that stability may not always provide the benefits expected in traditional, hierarchical organiz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