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师德建设是一个紧迫的现实话题。师德建设的关键是要打通师道与德性之间的壁垒。师德教育旨在凝道成德,化师道为德性。师道如何化为德性,实践是其根本途径;关注教师的精神性需要是其基本途径;构建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展开群体式的道德对话、进行理性的克己自反是其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2.
自律是人的道德发展过程的最高层次,培养大学生的自律精神是高校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文章着重从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强化大学生的道德意志和加强道德行为训练等方面对培养大学生的自律精神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师德教育:化师道为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师德建设是一个紧迫的现实话题。师德建设的关键是要打通师道与德性之间的壁垒。师德教育旨在凝道成德,化师道为德性。师道如何化为德性,实践是其根本途径;关注教师的精神性需要是其基本途径;构建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展开群体式的道德对话、进行理性的克己自反是其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4.
"君道"和"师道"是陈亮"治道"思想两个向度,"君道"施的是"礼乐刑政","师道"行的是"仁义孝悌",君主"经世致用"之道在于能够"交修而并用""君道"与"师道"。从"王霸义利之辨"的批判来看,"君道"与"师道"统一的"治道"思想之所以能解构朱熹"三代"历史的必性命题,在于陈亮清晰分析"君道"与"师道"存在的内在命理,即"号令"与"教化"之间的内在逻辑,可归纳为三对共存范畴:政治权威与道德权威、实体规范与道德约制、外在行为与内在修养,这三对辩证统一的范畴有力地佐证君主治理国家过程"君道"与"师道"的施行统一。  相似文献   

5.
高校教师承担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职责,不仅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承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培育者和灵魂的塑造者。加强高校教师专业道德建设,可以从重视师德教育,提高教师道德义务认知水平;完善教师专业道德规范,健全师德评价体系;培养教师专业道德品质,加强教师道德自律;优化师德环境,构建良好高校教师文化四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了道德规范从他律性转亿为自律性以及道德自律精神的科学内涵和具体表现,阐述了道德自律精神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出了在当前道德自律意识淡化的情况下,重振道德自律精神的出要性和重要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对高校师德先进性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高等院校的大学教师来说,师德的要求应该突出它的"先进性",这应该是高校师德的道德评价标准。在此从道德建设的原则、从大学生的现状、从道德的主体精神这三个视角探寻高校师德的"先进性",以推进高校教师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出现职业兴趣降低、榜样作用缺乏、爱岗敬业精神欠缺和拉拢学生等问题,需要采取健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制度、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和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自律等措施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9.
培育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自律品质是时代的要求,高校德育工作应通过提高道德认识、培育道德情感、磨炼道德意志、养成道德习惯,发挥自我教育的功能来培育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自律品质。  相似文献   

10.
新常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治国理政方面的理论创新,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新时代特征。在"新常态"时代背景下,教育部于2014年9月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强调建立健全高校教师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机制,首次明确提出对高校教师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红七条"。"红七条"作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有力措施,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在要求:一是师德建设:坚持学术诚信原则,遵守学术道德规范;二是师风建设:坚持正派的生活作风,坚守职业道德底线;三是师道建设: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8年11月,教育部又出台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简称"红十条")。"红十条"是对"红七条"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从"红七条"到"红十条",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新常态"特征更加清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长效激励机制的建设;二是长效监督机制的建设;三是长效惩罚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加强高等院校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高等院校教师社会角色的特殊性,其师德的状况对社会精神文明、道德风尚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高等院校只有通过开展各种师德教育活动,建立激励机制,切实关心高等院校教师的特殊需求,加强高等院校教师师德建设,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自觉、自律地进行师德修养,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才能培养出更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才兼备有用人才,才能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更大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高校师德建设在当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指出当前高校师德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并且提出了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相应对策 ,认为高校师德建设应以思想建设为主 ,并辅以强有力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3.
加强师德建设,一是要贯彻落实<教师法>,明确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增强法律意识,建立健全考评制度等;二是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靠自我修养铸师魂.只有他律和自律相结合,强制和慎独并用,师德才能达到较高的境界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德是教师最根本、最重要的素质。高校师德的建设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影响。当前高校出现师德滑坡与失范,亟待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当今高校师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从宣传教育、理论研究、自省自律、师德评价等方面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责任伦理教育研究在大学生责任伦理教育的价值与必要性、大学生责任伦理及责任伦理教育的现状与归因、主要原则、责任伦理教育的内容体系与目标以及策略与手段选择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多成果,增强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道德主体意识,但也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象罗列的多,缺乏系统、辩证的理论建构和实证研究;二是研究的视野不够开阔,研究方法仍显单一。开阔学术研究视野,进行多角度的“以问题为取向”的实证分析和理论建构,并从伦理学角度开展深入、全面和系统的研究是今后大学生责任伦理教育研究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6.
孝慈精神与现代家庭伦理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富含“孝慈”精神,重视父慈子孝。近代以来,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经历了痛苦的历史转型。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政府更是从政治上、制度上、经济上推动了新型家庭伦理的建设。文化大革命严重地冲击了传统家庭伦理,而改革开放后对经济因素的强调也同样在传统与现代家庭伦理之间形成碰撞与冲突。在今天的家庭伦理的建构中,传统的“孝慈”精神应当成为有益的思想资源,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高校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和灵魂。要认真把握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建设的内涵和特点,建立健全培养机制、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发挥党员教师的先进性,加强校园舆论环境建设,构建教师权益保障体系,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18.
麦金太尔认为,德性的失落是启蒙运动以近代自我观念取代传统目的论的结果,它导致近代思想家们为传统德性寻求合理性的努力失败。然而,由于他忽视了近代文化转型的客观必然性,致使他所设计的德性超越之路成为一厢情愿。事实上,西方社会的现代转型已经破坏了传统道德的作用机制,德性的表现方式也由主体自律转向制度约束。因此,只有以制度的正义性为基础并辅以相应的社会改革和文化引导,才能逐渐走出德性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师德素质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在阐述高校辅导员职业特点、师德素养内涵及其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实践,就新形势下的辅导员师德建设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