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然而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数字经济定义和产业分类标准,亟需明确数字经济统计界定,统一产业分类标准,为进一步研究分析提供支撑。首先,本文在系统梳理数字经济狭义和广义定义基础上对数字经济进行了广义界定。其次,将其生产活动归纳为核心活动和应用活动两部分。最后,进一步构建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分类体系,将数字经济核心活动识别为数字设备制造业、数字产品贸易业、数字技术服务业和数字驱动产业4个大类、19个中类,将数字经济应用活动识别为电子商务产业、数字内容产业、数字金融产业、数字政府产业和 其他数字产业5个大类、24个中类,共计9个大类、43个中类。本文研究成果有望为完善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分类标准、制定产业政策和定量测算产业规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但由于缺乏权威的产业统计分类标准,学者们一直面临"数字经济研究缺乏数字依据"的尴尬境地。文章基于国家统计局公布并实施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中的分类标准,对各省份统计年鉴的数据进行重新整理,利用熵权法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测度了我国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分析了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的差异以及时空特征。研究发现,2009—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迅猛,各项子产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相比较而言,数字要素驱动业发展速度略低于其他三个子产业;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不平衡。东中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状况明显优于西部地区,南方优于北方,而且区域不平衡有持续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3.
服务产业分类标准及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的问世,是服务贸易统计领域一项重大的进步。它为开发服务贸易统计的国际标准和分类,为提高国际可比性提供了基本框架和依据。本文就我国服务产业分类标准与国际标准进行比较,试图在将来我国把国际收支统计与FATS统计数据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服务贸易统计体系的过程中,提供一些参考。国际分类标准联合国制定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以下简称ISIC)是用于各国经济活动比较的分类标准,也是国际间统计数据对比和交流的工具。ISIC的类别层次为17个门类、60个大类、159个中类和292个小类。为了有…  相似文献   

4.
数字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对现行统计核算体系提出了挑战。本文主要针对其在经济生产、收入分配和资本核算方面的挑战,研究了中国数字经济卫星账户框架的设计原理及可行性。首先,探讨了数字经济活动对现有核算体系中生产核算、收入分配核算、资本核算、金融核算的影响,包括数字经济核算与中心框架中产业单位、交易特征、生产者、生产范围、收入分配等的关系。然后,基于国内外数字经济相关分类和中国核算实践分析了中国产业、产品分类的国际可比性和可行性,形成了对数字经济生产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和资本核算的专门性设计,并构建了一般性的核算指标。在框架设计的基础上,对2012-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主要产业部门的增加值进行了初步测算。最后,结合中国数字经济研究现状,对中国开展数字经济核算工作提出了建议,即建议深化中国数字经济卫星账户核算体系及相应的核算方法体系、研究开发中国数字经济高频大数据的获取方法、完善中国数字经济产业产品分类标准及相关统计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21年6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为标准,使用2018年开展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构造数字经济测算框架,测算并预测了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本文研究结果为全面系统考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我国数字经济产业结构特征提供了数据基础,为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规模测算框架和科学制定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卫星账户作是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心框架为基础,对其某些概念加以修改而建立的附属核算体系。既避免了对中心框架严谨统一性的破坏,又极大地扩展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分析功能。为保持数字经济卫星账户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紧密联系,文章依据国家统计局《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中对数字经济产业的分类标准,基于全国投入产出表对数字经济相关活动进行剥离,从投入产出视角构建中国数字经济卫星账户,并在此基础上对数字经济产业进行生产核算以及产业关联效应分析,以期为中国数字经济卫星账户的编制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经济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许多国家将数字经济发展列入重要发展战略议程。准确测度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全面反映数字经济发展状况已成为统计核算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国际组织和各国官方统计机构对数字经济核算开展了许多探索性研究和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8.
彭刚等 《统计研究》2021,38(7):19-31
我国尚未建立起数字经济生产核算体系,缺乏数字经济增加值等官方统计数据,不利于全面反映数字经济发展状况及制定相应政策。本文基于SNA 视角探究了我国数字经济生产核算相关问题,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离不开数字技术及其应用,不同阶段其内涵表现不同,相应生产核算范围既是对现有SNA 的延续,又具有一定的发展和突破;从核算目的、核算主体、核算客体和核算方法等要素看数字经济生产核算,既应与传统SNA 生产核算保持协调和遵循,又分别表现出其特殊之处;我国应分阶段推进数字经济生产核算实践,新生型数字经济可借助“三新”统计工作实施,融合型数字经济需借鉴R&D 核算制定专门的核算和调查制度。本文能够为我国统计部门开展数字经济生产核算工作和认知数字经济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2003年1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制发了《统计上划分信息相关产业暂行规定》。该规定首次从统计的角度为观察、分析我国信息产业活动提供了统一的分类标准,也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提供了统计分类依据。一、制定《统计上划分信息相关产业暂行规定》的目的以电子技术为核心的信息相关产业,是目前世界上最具竞争力、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它已成为许多国家推动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我国国民经济“十五”规划和党的十六大也已明确优先发展信息产业。为此,部分地区和部门相继开展了与信息产业、信息化有关的调查研究,探索研制信息相关活动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方宽 《统计研究》2002,19(7):27-31
自 195 2年国家统计局成立 ,伴随着新中国统计工作建立和发展的过程 ,为适应国家经济管理的需要 ,统计分类标准产生并逐步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统计分类标准工作又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的沿革(一 ) 5 0年代至 70年代末期的国民经济部门分类对全部经济活动的产业 (industry ,我国习惯上称为 :行业 )分类标准是国内和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一种分类 ,在统计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 ,以及国际比较上具有中心地位。产业分类根据经济活动的性质划分活动种类 ,便于对人口、就业、生产和其他经济领域…  相似文献   

11.
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复杂性对构建数字经济卫星账户提出更高要求。本文选取了OECD、BEA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字经济核算框架进行差异对比,结合我国“加快推进数字产业 化、产业数字化”重要方略,明确编制中国数字经济卫星账户的测算目的是掌握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的作用传导机理和影响形成规模,从而决定基于数字技术对实体经济融合的视角定义数字经济产业和产品,将其分为数字经济基础产业和融合产业,以及数字产品和数字化产品,并据此识别数字经济核算界 限,尝试构建具备全面性、国际可比性的中国数字经济卫星账户的基础框架,设计了核心表式和相关总量指标。文章最后针对构建卫星账户的现实挑战,从政府、企业、社会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美慧 《统计研究》2021,38(7):3-18
数字经济供给使用表是数字经济卫星账户的核心表式,具有统计协调和分析工具的双重作用,能够准确监测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规模及传统产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程度。目前,国际上对数字经济供给使用表的研究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还未有国家编制出基于实际数据的数字经济供给使用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数字经济供给使用表的理论框架进行了前瞻性探索,但系统的数字经济供给使用表构建指南还亟待完善。本文首先从供给和使用层面构建数字经济供给使用表概念框架,界定数字经济特征活动的概念和范围,梳理OECD 划分的数字经济供给使用表中的产品清单和数字经济产业分类;阐释数字经济最终消费、固定资本形成、贸易活动的内涵和种类。其次,围绕“产品×产业×特征活动”三重维度,设计数字经济供给使用表整体架构、阐明其核心指标。再次,编制数字经济供给使用表实例,剖析编制流程、总结编制要点。最后,提出结论和建议。本文尝试完善数字经济统计核算体系,为提出促进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提供核算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概览了OECD数字经济核算研究的最新动态,探讨了数字经济内涵界定、核算内容及方法和数据来源三方面核算问题。首先重点梳理了OECD基于包容性视角、核算视角和初步测算视角的内涵界定及特征分析,然后综述了OECD数字经济核算的主要研究议题及方法,包括增加值及总产出核算、价格和物量核算、消费品资本化核算、“免费”经济核算、数字平台中介服务的流量核算等内容,接着以最具典型性的分享经济为例探讨了目前OECD国家官方统计机构公布的关于数据来源的统计实务,并针对最为广泛使用的税务机关数据和抽样调查数据,分别对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公布的官方统计现状进行了更为深入的阐述。最后,结合数字经济的内涵界定、特征分析、核算方法和数据来源,本文为我国数字经济的核算工作提供了全面统计、动态监测、优化方法和挖掘来源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分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经济,社会各界对其认知存在显著差异,导致有关核算研究及统计实践面临诸如定义、生产范围界定、统计分类、估价和增加值估算等问题。为此,本文立足于理论与实 践的角度,结合各方面研究归纳出分享经济的本质,一种有偿暂时性让渡闲置资源使用权的市场性分享 活动,这种活动在互联网通信技术,尤其是分享平台的助力下,进入了规模化发展阶段。同时,利用SNA的生产观点归纳出分享经济的生产与产出统计范围,并对相关统计分类方法和标准进行了探讨。最后,针对分享经济估价问题提出了有关估算方法。 本文的创新在于提出了分享经济活动的理论边界,明确了分享经济核算研究的主体及统计范围,有助于解决统计实践中产品与行业活动“统不进、分不开”的问题,为完善“三新”统计制度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数字经济测度问题是信息革命下宏观经济统计面临的新测度挑战,为了准确核算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及其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贡献程度,构建数字经济卫星账户(DESA)是一项较为可行的方案。本文在总结OECD等国际组织及美国、新西兰等国家对数字经济测度及DESA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数字经济的现状,尝试提出中国DESA的整体框架,剖析了DESA所涉及的基本概念、中心框架、核心表式与数据清单,明确了编制数字经济的静态总量指标与直接贡献指标,探讨了DESA的实例编制方法,以期为中国DESA的编制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