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政治社会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构成部分 ,政治史的记述和研究向来为史家所重视。二十四史中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的记载占有绝大的比重 ,而今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也是史学研究的热点。尽管政治史方面的材料汗牛充栋 ,政治史研究的著作和论文数以千万计 ,但是长期以来 ,并没有人撰写出一部系统的中国政治通史来 ,这确是史界一大憾事。1996年初 ,齐涛教授组织十余位学者就此进行探讨和研究 ,经过 7年的不懈努力 ,终于撰写出洋洋数百万言的《中国政治通史》(泰山出版社 2 0 0 2年出版 ) ,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弥补了史学界的缺憾。《中国政治通史》前…  相似文献   

2.
近期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施丁同志的《资治通鉴译注》战争卷,以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吸引读者,标志通鉴学在发展过程中迈出了一个新步伐。第一,从选题看,它抓住了《通鉴》的主要个性,也即战争史笔这一突出特征。大家知道,司马光写《通鉴》,其主观愿望,是“叙国家之盛衰,著生民之休戚”。《通鉴》主要是一部政治通史。突出政治史,使《通鉴》获得巨大成功。但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丰富性、理论性──读《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张文勋王运熙、顾易生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七卷本,现已出齐面世。这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是以王运熙教授为首的近十位老中青学者通力合作的硕果,也凝聚了国内数十位同行学者参与讨论和建议的智慧和心...  相似文献   

4.
吴怀祺教授主编、庞天佑教授撰著的<中国史学思想通史·魏晋南北朝卷>已于2003年11月由黄山书社出版.这是我国学者在中国古代史学思想史领域中取得的一项新的研究成果.<魏晋南北朝卷>是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中的第3卷.作者庞天佑教授长期从事秦汉魏晋南北朝史学思想研究,该书是作者近年来在这方面研究成果的结晶.笔者认为,该书堪称我国学术界第一部系统探讨魏晋南北朝史学思想发展演变的学术专著,书中既广泛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又在许多方面超越了前人.现将该书的特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庆贺《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七卷本)出版根深叶茂体大思精程千帆[编者按]古代文学批评史,是我校的重点学科之一。由王运熙、顾易生教授主持编写的《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七卷本)是国家社科“七五”规划重点项目之一,近日全部出齐。这是编写组砥精磨砺、团结奋战的硕...  相似文献   

6.
延边大学历史系姜秀玉教授与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臻教授合作编著的《朝鲜通史》第三卷,已由延边大学出版社于2013年5月出版,读后感觉这是一部优秀的学术著作。一《朝鲜通史》第三卷共分为十章,全面、系统、详尽地阐述了朝鲜半岛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李朝,自公元1392年建立至公元1863年近五百  相似文献   

7.
由浙江大学金普森、陈剩勇教授主编的12卷本《浙江通史》(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版)全面总结和描述了浙江7000年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及演进过程,剖析了浙江人社会生活及精神生活的内在构造,揭示了浙江区域社会的变迁及其理路,是中国的地域社会史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1997年,《浙江通史》的编纂被列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金普森、陈剩勇两位主编发凡起例,集思广益,将浙江历史按时代顺序、内容繁简分为12卷,各卷均聘请学养甚深的专家执笔。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在数易其稿之后,这部巨著终于完成。《浙江通史》的编纂体例,一改传统通史著…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苗族史志研究精彩纷呈,成果迭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著名苗族史专家伍新福教授的新作《中国苗族通史》(以下简称《通史》)就是其中的姣姣者。《通史》于1999年12月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分上、下两册,共90万字,这是继《苗族史》(伍新福、龙伯亚著,1992年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之后,伍新福教授在苗族史领域的又一丰硕成果,也是20世纪中国大陆苗族史志研究领域的集大成之作。通览全书,笔者认为它有三大特色:第一,体系完整。此前面世的《苗族简史》,抑或《苗族史》,编写体例一概截止近代,给人意犹未尽的缺憾。《通史》作者…  相似文献   

9.
韩非是先秦法家理论体系的完成者.这一体系中,法、术、势是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韩非关于“势”的理论,学术界认为是对慎到“势治主义”的接受,“韩非赞同慎子的势论”(《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侯外庐、赵纪彬、杜国庠著),“韩非在新形势下发展了前期法家慎到……的思想”(《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任继愈主编).可是,有关慎到势观念的时代特质及韩非对势作出了怎样的发展,惜乎语焉  相似文献   

10.
学术信息     
几代学人50年夙愿今成现实《中国近代通史》(学术版)出版2007年7月18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科研成果发布暨《中国近代通史》出版座谈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10卷本的《中国近代通史》(学术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集体编撰,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500万字,是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第一部完整的近代通史专是史学界和出版界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门神奇的艺术,对外汉语教学要注重词的古今词义分析,文化义的阐微,实词虚化的剖析,语用的诠释,揭示汉语语言现象的所以然,不仅要教会学生正确地使用语言,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得体地使用语言。  相似文献   

12.
近代汉语词汇研究与中古汉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汉语史的分期,多数学者认为可分为四段,即上古——先秦两汉(或以东汉为过渡时期而属下)、中古——魏晋南北南、近代——唐宋元明至清初、现代——清代中叶迄今。由于中古和近代是白话系统由萌芽而渐臻成熟的时期,所以近代汉语与中古汉语的关系尤其密切。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必须联系中古汉语,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中医顽强的生命力有着深刻的民族文化历史基础,中国文化是中医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中医的命运在于从传统文化的源头中梳理并保持自身主体,从继承中延伸创新,与时代文化再融合,实现中医“民族化”和“当代化”的高度结合。  相似文献   

14.
文章考察了全国300多个方言点的儿媳称谓,指出:(1)绝大部分方言的儿媳称谓属于"新妇"与"媳妇"两大类,呈南北方并存之势,交界线自东而西穿过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广东、广西。(2)现代方言的"新妇"几乎都是指儿媳,语义范围比古代的小。(3)"媳妇"专指儿媳妇、不用于指妻子的地区一般离使用"新妇"称谓的地区较近。(4)处于两大类称谓交界线上的不少方言出现"媳妇"和"新妇"两可的情况,有前者逐渐取代后者的趋势。(5)北方方言在儿媳称谓的一致性方面相对高于南方方言。(6)现代汉语方言的儿媳称谓状况是词汇发展具有层次性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5.
汉语修辞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民族传统思维方式是影响和制约汉语修辞的主导因素:直觉思维使得汉语修辞讲求具象生动、含蓄蕴籍;整体思维要求汉语修辞适情切境、合位得体;辨证思维则让汉语修辞体现出虚实统一、和谐变化美.  相似文献   

16.
我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深受阴阳、五行以及中庸学说等思想的影响,菜碟圆圆,酒杯浅浅,却折射出丰富的文化和哲学思想内涵。文章从宏观层面,着重探讨我国饮食文化所体现的哲学思想,进而说明饮食文化源于饮食,又高于饮食,达到饮食与文化、思想的融合统一。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二十余年来当代汉诗的精神变迁,其对历史现实的批判介入,呈现出一条不断下滑的轨迹:从朦胧诗为自由正义的呼唤抗争,到后现代颓废式的欲望渲泄,新传统主义对历史资源的一味迷醉,再到"知识分子写作"的精神高蹈,其内在的血色日益淡薄,对意识形态与生活秩序的反抗也愈来愈弱.因此,重建强大的审美批判精神,向生存的现实敞开,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融合中,获得无可替代的深刻差异性,也就成为汉语诗歌能否在二十一世纪真正成熟壮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从哲学视界去研究汉字,是一个新课题。本文主要论述汉字与哲学、汉字的《易》哲学、汉字的生命哲学、汉字哲学的心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楹联是中国人独有的一种文学样式。楹联的产生,是受汉字特点、民俗文化、骈文繁盛、摘句品诗、格律诗成熟、政权推动、书法与建筑支撑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关于楹联是何种文体,历来争论不休。笔者以为,从文体的构成要素体裁、结构和风格等方面来看,楹联与词的产生发展一样,是五、七言格律诗的变体;从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它是从格律诗中发展、分化出来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相似文献   

20.
家庭教育世人都知道非常重要,但现在的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意义、任务、要求,在理论上了解甚少,本文就此三点介绍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