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08年末中央政府推出“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后,国内各级地方政府的资金需求日益扩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数量与负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的局面。从审计署2013年底公布的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得知,截止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的举借主体中,融资平台公司占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的37.44%、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的33.14%和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的46.36%,这表明融资平台公司是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主要举债主体。但是现阶段融资平台公司会计系统不能很好地反映其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会计信息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且信息透明度较低[1]。本文拟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主体、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等四个方面的改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是我国经济运行中需重点关注的经济风险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受地方政府投资冲动、融资平台盲目扩张及财政体制内在缺陷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地方政府面临着债务规模庞大,增长速度过快,债务负担沉重,资金使用率低,期限错配严重,部分地方违规融资、违规使用债务资金、偿债资金主要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等问题,重建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成为当务之急。明确政府职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赋予地方合理财权,促进财政体制改革,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创新政府融资模式,完善地方债务风险控制机制等措施应该成为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主要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地方政府对资金的需求增加,除了中央政府转贷的债务外,地方政府开始举借其他债务,由于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暴露出一些管理问题。一是地方政府举债无节制,缺少制度法规,使政府债务管理比较混乱;二是没有规范的报告和披露制度,脱离了上级政府和同级人大的监督。针对这些问题,从政府债务应纳入财政预算、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建立审批程序、举债收入使用范围和偿还责任等方面提出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和机制建立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2011年3月至6月,国务院办公厅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开展了对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其中普通高校地方政府性债务由于规模大、风险高等原因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高校地方政府性债务现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以期对化解和防范高校地方政府性债务提供一些指导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债务与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地方政府负债行为直接违反了<预算法>和<担保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各级地方政府大多通过变相的方式进行举债,地方政府债务呈现形式多样化,隐蔽性强,透明度低,形成原因复杂,逾期率高,债务的风险预警和控制机制空缺等特点.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所负各种债务的总体规模已经相当庞大,且呈快速上升趋势,风险在局部范围内已经凸显,潜在的风险很大,严重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甚至威胁到我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理对策来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如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责任机制,严格控制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防止产生新的不合理债务,建立地方政府偿债机制和债务风险的预警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与风险应对的思考——以株洲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市级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地市级地方政府债务特点多样,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地方政府应该注重资源整合,谨慎举债、建立地方政府偿债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政府举债行为以化解地市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7.
通过观察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与城镇化进程之间的变化趋势,构建二者之间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的理论模型,并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协整检验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在城镇化不断推进过程中,只要地方政府性债务资金的使用能够实现"帕累托改进",那么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就没有绝对的界限。地方政府作为城镇化建设早期的责任主体,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膨胀是城镇化建设所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而且,随着民间资本逐渐参与到城镇化建设中,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将会逐渐变小。最后,从严格控制城镇化建设各个项目支出、建立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地方债相关法制建设以及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地方债务风险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应如何平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这两大目标?本文利用详实的微观数据,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地方政府债务做了描述分析后发现:(1)区分不同债务类型,显性的、纳入地方政府预算的地方政府债券扩张较慢,而包括城投债券、地方国企债务以及PPP明股实债等隐性的地方政府债务迅速扩张。此外,各类隐性债务举债主体的基本面在持续恶化,从而加剧了这部分债务的偿债风险。(2)区分不同地区,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扩张速度更快、偿债风险更高。基于“结构性去杠杆”的方针,本文认为:对于债务风险较高的债务类型和地区要侧重于“防风险”,对于债务风险较低的债务类型和地区则可以适当扩张规模,从而在有效管控债务风险的同时实现经济“稳增长”目标。  相似文献   

9.
打破融资平台背后的政府隐性担保是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促进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的关键。基于对债券交易利差月度数据的研究,本文发现违规举债问责政策使得城投债利差相对普通地方国有企业债券的利差上升了0.082%,这相当于改革前两者利差差距的16.0%。上述影响集中在债务置换规模较大、财政实力较弱的地区和财务状况较差的融资平台,表明违规举债问责有效降低了上级救助预期所产生的“隐性担保”。进一步分析发现,违规举债问责的影响集中在地方政府发展压力更大的地区,表明举债问责作用的机制很可能是加强了地方领导干部的举债约束,降低了其依赖上级救助预期举债推动经济增长的激励。本文的研究表明,为有效约束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违规举借隐性债务的行为,强化对违规举债行为的问责是必要的。本文的结论对建立与现代财政制度匹配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构建权责清晰的央地财政关系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地方政府通过借债融资促进经济增长的现象逐渐普遍,由此引发了政府的债务问题。基于2013年东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数据,实证分析了不同投向的政府性债务对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投向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对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投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地方债务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西部地区尤为明显,但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投向土地收储的地方债务对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起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起显著的抑制作用;投向民生建设的地方债务对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均不显著;投向工业农业建设的地方债务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政府举债是当今各国的通行做法,但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必须有节制.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政府债务信息严重不透明和政府大量举债容易导致财政金融风险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财政体制因素造成地方政府举债,现有的银行运行机制与金融市场造成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地方政府举债形式呈现多头进行的态势.因此,地方政府应该建立正确的财政赤字观,科学把握好财政赤字的度,扩大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规模,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法律法规,加强金融监督管理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以及经济体制的转轨,地方政府适度的举债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和健康发展,但目前地方政府的债务呈现的举债主体分散、债务规模过大和增长速度过快等现象已成为严重的债务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陆岷峰  张惠 《南都学坛》2011,31(5):101-109
在现代经济环境下政府倘若仅依靠自身财力,既无外债又无内债地发展经济已显不足;但凡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无不举债,依靠举债借助外力不仅能促进且能加快经济发展。然而近年西欧爆发主权债务危机,我国中央地方两级负债暗藏隐性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甚是暴露,也从另一个角度警示政府负债是一把双刃剑。而根据自身实力与未来发展预期适度负债才是最佳选择,负债不足与过度负债都是不可取的。目前,实行规模控制是世界各国管理地方政府债务较为普遍的手段,保持地方政府适度负债规模既要约束作为借款方的地方政府行为进行需求控制,又要规范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发放政府贷款的行为进行供给控制。同时还要与风险预警相结合,对债务规模不足或过度及时施行警示,化解政府负债结构性风险引发危机的潜在根源:以科学发展观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考核制度;依据风险特点规范负债管理法律规章制度;开辟多渠道优化政府负债存量减轻财政包袱;完善地方政府负债规模与风险监测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构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基于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对我国30个省份2013年的地方政府债务进行了风险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水平整体处于可控范围之内,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和规模以及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是影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水平的重要原因。地方政府要切实解决债务风险问题,关键在于明确债务责任,合理举债,完善债务信息披露制度并建立科学的债务风险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债券(以下简称地方债)是地方政府依据当地经济发展及资金需求状况,在承担还本付息责任的前提下,向社会筹措资金的债务凭证。在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不对称,从而依赖举债投资,债务规模随之不断扩大。四川作为全国发行地方债规模最大的省份,2013和2014年为其集中偿还期。本文运用KMV模型对四川省地方债是否存在违约风险进行评估,并对地方政府适度举债规模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指出,四川省地方政府债券在2014年不存在违约风险,且四川省发行三年期债券额在财政收入的20%以下时,不会出现违约风险;发行五年期债券金额在财政收入的45%以下时,不会出现违约风险。  相似文献   

16.
构建代建制政府投资项目有效监管体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计划监督、资金监督、市场监督、审计监督等方面对代建制政府投资项目宏观监管机制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风险分担机制和风险-收益分配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分析地方政府债务与房价正向相关的理论机制,表明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引致地价上涨,地方政府更容易通过土地抵押举债,导致债务规模的升高;而地方政府将债务资金用于工业化、城镇化建设,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推高了房价.而从制度环境和政治环境来看,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匹配以及地方官员的政绩需求导致财政负债,引发了大规模举债.进一步地运用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10-2015年的相关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地方政府债务和房价存在相互的正向影响.据此,建议中央政府治理债务、调控房价需要考虑到地方政府的财权、事权,而地方政府应挖掘新的财政增收方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政府债务危机频频爆发,国务院办公厅下文要赋予地方政府适度举债融资权,规范地方政府的举债融资机制.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 P P模式)被列入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之中,该举措对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缓解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对PPP模式适用于政府债务领域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在缓解政府债务的PPP具体模式中加以选择,并从法律层面保障PPP模式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基于"资产组合效应",选取2009—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从城投债视角考察了地方政府举债对本地区上市公司债务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举债推高了当地上市公司债务资本成本;地区国有上市公司债务与地方政府债务具有更强的替代性,受地方政府举债影响更明显;与地方国有上市公司相比,中央国有上市公司受地方政府举债的影响更大,承担了更高的债务资本成本。因而,地方政府需统筹考虑地区企业融资、合理、科学举债,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创新债务融资方式;国有上市公司应关注地方政府举债,做好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急剧增加,部分地方政府偿债压力较大,存在一定的债务风险。其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对称、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滞后和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缺陷造成的。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应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增强防范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能力;推进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经济社会风险分散化解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监督,确保国家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