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展的核心是要以人为本地解决民生问题,关注民生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因此,当代中国进入了一个以民生为本位的时代,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反映,其走向也要体现民生本位,把民生作为哲学研究的主题,为此,时代呼唤民生哲学的建立。以便为人民的生活实践和生命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指导,进而促使人民尽快实现个体自身完善,加快实现人类进入和谐社会境界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民生问题的解决,关系着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中国人民的民生状态相结合,解决了当时关乎广大群众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民生问题,凝练和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生思想。主要表现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核心逻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实践方向;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满足群众精神需求的文化基因;加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制度保障等重要思想。在新时代条件下,深入研究和思考毛泽东民生思想,对我们更好地认识毛泽东民生思想的历史地位、贯彻习近平关于民生问题的重要思想等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从三个角度探讨了江泽民同志的民生观:一是为什么改善民生——实践党的宗旨,使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同享有及解决人民群众面临的实际困难;二是实现什么样的民生目标——近期目标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长远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是怎样改善民生——制定三大宏观战略,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江泽民民生观的实践经验是:将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以发展为关键,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以实现民生问题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为长效机制。这些经验为我们进一步探讨中国特色的民生理论、制定符合中国现阶段国情的民生政策积累了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的民生思想、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实践与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为周恩来民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周恩来民生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保障人民基本生存需要;消灭失业半失业,合理分配工作;提高人民生活待遇,改革工资制度;发展基础教育事业,开展城乡扫盲运动;发展人民卫生与防疫事业。周恩来民生思想立足中国国情,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显著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坚持统筹兼顾,缩小民生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了政府、人民在民生建设方面的有效互动;积累了民生建设的丰富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十分重视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提出了就业是民生之本、扶贫是贯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过程的历史任务、残疾人事业是崇高的事业等基本观点;把以人民群众为本、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以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指导方针;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对改善民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思想。这些思想对解决我国弱势群体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改善民生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追求。改善民生与"为人民服务"、"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在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的,贯穿于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之中。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向度,是中国共产党人民利益至上宗旨的具体体现。党与民贴心,民与党同心。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努力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不断改善民生的伟大实践和历史的反复比较中,最终选择了"跟共产党走",于是有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的历史,就是不断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十七届五中全会凸显了“民生”关怀,“民生”是个历史的具体的概念。科学发展语境中的“民生”,谋的是最广大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幸福生活。民生幸福是个不断实现的过程,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走共同富裕之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和按劳分配为主导,扩大就业,搞好收入分配调控,完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民生题材的影视作品是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重要主题和内容,它不仅推动着文化艺术创作的进步,而且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本质的深刻诠释。从民生观念走向人民意识,从民心工程走向时代使命,从发展本位走向倡导公平,民生题材影视作品的审美价值直指人性美与人文美,审美视角直指情感美与人格美。民生题材影视作品如果忽视审美价值实现的基本规律,自然的审美过程就会演绎为非自然的功利过程,远离预期的教育目的和传播目标。因此,美与审美的对话、审美体验的生成、艺术与传播的相统一等,是民生题材影视作品审美价值实现的基本途径和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2010民生年《,百姓生活》与全国人民一同见证了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改善民生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发展说到底是为了给百姓带来福祉,是为了民生。在这年终岁末,2011年转瞬即至的时候,作为贴近百姓、关注民生为宗旨的《百姓生活》为您盘点2010中国民生十大关键词。从国民增收到稳定物价、安居工程、医疗改革、教育改革、食品安全、户籍改革、养老保险、生态文明、就业问题,这一系列关键词为我们折射出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誓言下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民生之路。  相似文献   

10.
从民生视阈来解析中国梦,不仅可以使我们获得一种新的理论视界,而且更能展现中国梦的完整图景,凸显其蕴藏的深层价值意蕴。其完整图景在于:中国梦既是"强国梦""民族复兴梦""现代化梦"等宏阔大梦,也是普通百姓的"幸福生活梦"。民生梦既是中国梦的重要构成内容,也是实现中国梦的福利基础,其蕴藏的深层价值意蕴在于:中国梦的实质是人民幸福梦,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需要跨越各种"民生陷阱",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从而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11.
回溯百年,中国共产党揭开了中国民生建设的大幕,引领了中国民生建设的百年变革。中国共产党百年民生建设的实践体现为三大逻辑,即民生建设的进路逻辑、人民立场嬗变的逻辑、民生观念的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性相生相长的逻辑。这三大逻辑紧密相连,在党百年民生建设过程中相生相伴。党百年民生建设实践的逻辑启示我们:新时代新阶段高水平民生建设必须立足中国的民生现实,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中国化”、传统民生思想“现代化”的立场。  相似文献   

12.
试论墨子“兴利除害”的民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民生思想的核心是"为万民兴利除害",他力图匡正社会积弊,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墨子的十大政治主张中,"兼爱"、"尚贤"、"尚同"等主张属于为民兴利,而"非攻"、"非命"、"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属于为民除害。墨子的民生思想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进步意义,而且对我们今天改善民生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民生为本位的现代化,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民生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为理论基石,以中华优秀传统民生思想为文化根基,以中国共产党百年民生建设经验为思想基础,借鉴西方大国民生经验教训而形成发展起来的理论,具有深厚的思想基础和历史底蕴。人民当家作主的民生政治理论、物质生活共同富裕的民生经济理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民生文化理论、和谐稳定的民生社会理论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民生生态理论共同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民生理论的核心要义和基本内容。基于“民生”视角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蕴含的民生思想进行理论阐释,研究分析其形成与发展的思想根基、把握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样态,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民生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促进民生”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也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目标。“促进民生”要从人民群众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给予人民群众公平获取和发展的机会;推进文化民生,让主流意识形态走近群众。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的民生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生理论系统地、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所形成的独具中国特色的思想。毛泽东民生思想高度重视民生,尊重人民群众是民生主体的历史地位,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重视改善民生的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民生思想。毛泽东的民生思想对于处理和谐社会中人的发展和各项建设的关系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与中国民生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以人民利益为根本立场、切实解决人民阶段性问题为基本遵循的系统化的民生观。中国共产党百年民生观的价值旨趣彰显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伟大历史进程的整个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具体表现为:在民生救国实践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障人民基本权利;在民生富国实践中,为人民谋幸福,满足人民基本民生需求;在民生强国实践中,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高质量民生需求。中国共产党百年民生观的人民性、科学性和实践性,指引着我国民生实践不断取得辉煌成就,为实现2035年民生建设远景目标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价值遵循。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源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民本"思想,蕴含着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执政为民的价值信守、民生为本的价值取向、实践人民利益的价值追求;在其内在逻辑上,人民至上是基本立场,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根本政治立场和基本遵循,执政为民和民生为本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根本要求和重要基础,实现人民根本利益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目标和归宿。"四位一体"构成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严密的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18.
何为民生?简言之,就是人民的生计。而民生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方面。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传承了中国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又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共同富裕、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加快社会建设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构成了改革开放不同时期民生思想的内涵,这一思想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民生问题既是中国的社会问题,同时也是中国特色主义的本质问题,重视民生、关注民生成为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民生探索中,经历了以解决人民土地问题为中心的生存型民生、以解决人民实际生活困难为根本的保障型民生、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的改善型民生阶段,积攒了与中国民生逻辑遥相呼应的基本经验。在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习近平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充实到民生价值内涵中,把党的领导与民生实践结合起来,重视民生实践过程的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民生理念和民生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