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革命历史小说与新历史小说中的主要构成因素都是历史,具体来说是中共革命史,但由于写作年代的不同,取材于同一段历史生活,同样描写并包含着时代精神的两代作家所体现出来的文学服务方向和对象却大相径庭。革命历史小说在总的政治路线指导下认识现实,并强调作品对总的政治路线的服务性;而新历史小说以不违背政治路线为基准,通过作品自由表达创作个体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体验。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晚清,“小说界革命”的文学运动在引进新的文学观念与创作方法的同时也促使历史小说开始向现代嬗变。在这一过程中,吴趼人是第一个对传统历史演义进行历史小说转化的作家,曾朴则是第一个从事全景式历史小说创作的作家。他们为现代历史小说开创了最为基本的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3.
历史题材是文学创作的重要领域.作为一种以历史为叙述对象的话语样式,新历史小说不同于历史文学的传统话语,尤其不同于建国后17年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它消解了过去那种定了型的历史小说模式,将另一种为人们所不熟悉却鲜活的历史文本展现出来.为文学在世纪转折的过渡时代铸造了一种新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4.
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历史小说是五四文化转型与历史观念革命的产物。其时引人注目的历史小说仅有数篇。这些作品多出自名家之手,体现了上述作家的历史观念与文学追求,显示了历史小说创作广阔的艺术空间,在历史小说创作的若干重要问题上,为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积累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对新历史小说定义的相关界定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历史”的3种形态,新历史主义的兴起及其主要内容,指出西方当代历史哲学思想是新历史小说产生的理论背景;新历史小说与传统历史小说、革命历史小说的区别;新历史小说与寻根小说、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的文学渊源。认为新历史小说是从历史小叙事的视角来讲述近、现代民间历史生活,表达“个人自我心中的历史”的一类小说。  相似文献   

6.
30年代名家历史小说具有不同的叙事纬度与叙事模式,作家的叙事指向决定了其叙事纬度,其叙事模式又与叙事纬度相适应。作家关于历史的文学叙事是重构象征秩序的表现之一种。在这些名家历史小说中,文学叙事与历史叙事之间的张力关系得以典型显现。  相似文献   

7.
新历史小说与革命历史小说的根本区别,主要不在其题材之新,而在于它提供了新的历史叙述方法、新的历史观念和新的表现手法。革命历史小说中的革命叙事的经典模式,在新历史小说中被彻底颠覆,革命叙事呈现为对革命起源神话的终结、革命历史叙述的重组、革命英雄沉落等景象。这表现了开拓独特的历史生活和揭示崭新历史精神的趋势,但对革命历史的随意处理或编制也有取悦、迎合大众文化之弊,革命历史被演绎成纯粹的影像或幻想,其颠覆性破坏也给以后的小说提示着警惕。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历史小说的发展史上,不同时代的历史小说中体现出的历史观与审美观有很大的不同,这与不同时代人们对历史的理解有关。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历史题材小说的主流观念是讲述革命历史的“革命历史小说;”80年代前期的历史小说的历史观是反封建;80年代后期的历史小说体现出一种文化历史观;此后的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历史观在当代历史题材小说中具有很大的异质性,新历史主义小说作为一种创作思潮消失后,它对近来的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继续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新历史小说的叙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历史小说是近十几年来我国文坛出现的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它的最初命名对应的是当代历史 (包括革命史 )题材小说 ,与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似乎并无关系。但以新历史主义理论观察这一文学现象 ,同时立足于中国问题 ,不仅可以获得新的视域 ,而且有利于发现和总结新历史小说所内涵的历史诗学 ,探索文学叙事与历史的微妙关系。为此 ,本刊组织了一组以阐释新历史小说之历史诗学为主的笔谈 ,以期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唐浩明历史小说创作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历史小说的繁荣与社会转型、文化转型的背景息息相关。唐浩明的历史小说三部曲首先体现了作者反思历史、关注现实的人文情怀 ;其次 ,作家追求的是一种深层的“对话结构” ,经历了叙事上的传奇到反传奇的变化。最后 ,我们以理想的历史小说作为参照 ,一起来探讨唐浩明历史小说创作的成败得失 ,旨在推动历史小说的进一步繁荣。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侧重从文化研究的角度阐述当代家族小说在叙事与想象中存在的困境。作家试图运用文学作品对"正史"进行重新解构、建构,但由于文学本身的虚构性使其不能全面地反映历史的本相。于是,作家们开始对历史展开大胆的虚构,而这种虚构不同程度地与真实存在着错位。  相似文献   

12.
《五号屠场》是库尔特.冯内古特最受赞誉的作品之一。在这部小说中,冯内古特消解了传统意义上历史和虚构之间的二元对立,模糊了二者的边界,运用了一系列叙事策略证明了历史文本的写作也可能具有虚构性。小说文本虽然本质上属于虚构,但对比历史文本,却更加具有人性的真实。  相似文献   

13.
用巴赫金的狂欢诗学来审视明清时期的小说,明代由于哲学领域中心学平民化和通俗化的影响,小说叙事的狂欢化是这一时期文学作品的基本品格。从分析《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等几部作品入手,揭示了文学狂欢化的演进过程。明清小说叙事渐渐摆脱历史理性的约束,通过作家思维的狂欢化、小说体裁的狂欢、作品世界的狂欢,把小说叙事推向了古典文学的巅峰。借助狂欢化诗学,找到了另一个重新审视明清小说叙事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4.
新历史主义:小说及其范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历史主义深刻地影响了1980年代以来中国小说的历史叙事,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文学的"史传传统"进行了偏离,同时偏离了中国当代以来形成的由主流意识形态整合的历史话语,以及在进行历史叙事时所惯用的写实立场;它是又一次后现代式的解构行为,并成为退归于文化边缘的批判话语。中国当代新历史主义小说的代表作有《白鹿原》、《灵旗》、《红高梁》和《叔叔的故事》等。  相似文献   

15.
在 2 0世纪二三十年代很长的时间内 ,研究中国小说史者 ,大都是根据世界的通论 ,把小说史的源头仅仅溯到神话传说。考察中国小说发展演变的轨迹可以发现 :神话传说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中不能占主要地位 ;寓言故事在小说发展史中可占一定位置 ;中国的史传文学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中应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对同一文学史实在不同的文学史著述中可能有很大的反差,包括发展线索、动力、走向等等各有不同表述,这就是文学史的"错位"。文章分为四部分来论述:首先,价值评定中的错位,对于作品价值、作家地位,根据不同的文学观念有不同的认识。其次,在文学发展中的影响关系有不同梳理,形成错位。再次,由于所参照的对象不同,有比较视角下的错位。最后,造成错位的其他方面的原因,以及文学史的续写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谭海》是日本明治时代作家依田百川的代表作,是一部汉语文言笔记小说,与菊池三溪的《本朝虞初新志》并称日本汉文小说的双璧。《谭海》在创作上明显受到中国史传文学的影响,风格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人小说相似。其文笔简约精粹,延袭了魏晋小说的质朴风格,并从《阅微草堂笔记》、《子不语》等书中直接汲取了艺术养料。《谭海》是一部志人小说,虽然是遗闻轶事,但是作者特别强调实录的精神,我们也借此可以了解日本近古以来的风俗习惯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史官文化地位很高;诸子百家的历史叙述各不相同;稗官小说积极参与历史叙述;这些特殊的社会文化土壤,促成中国口述史小说发生很早。讲唱文艺在唐代以后蓬勃兴起;平民社会不断壮大;这为口述史小说提供更坚实的社会基础和更有活力的形式。口述史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不断发展和演变,叙述了很多重要历史内容;它在艺术方面也有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都值得重视和研究。长期以来古代口述史小说被忽略的研究局面应当改观。  相似文献   

19.
聚焦戏剧理论家陈瘦竹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应用文学史研究和历史文献学研究的方法,对其1940年代以前的著译进行了揭示、考释和研究。在1930年代,青年陈瘦竹已有短篇、中篇小说、剧本、文学及戏剧评论、外国文学及戏剧介绍、翻译和评论等诸多著译形式的作品问世,成为民国文坛上工于多体裁的作家。抗战题材的短篇小说“三人行”与其他知名作家的作品一起,被译成英文,结集由英、美著名大学出版社出版,更赢得了国际化影响。陈瘦竹早期著译的内容取向多种多样,其中以家国情怀主导下的变革救亡取向、启蒙意识主导下的文化批判取向、以世界文化为参照的学术研究取向最为显著。他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乡土文学家,也是独树一帜的剧作家、翻译家、文学评论家,他将个体作家在著译内容和形式上的丰富性拓展到了极致,在现代文学史上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  相似文献   

20.
小说在文明之初曾经有着重要的文化功能 ,但在班固等学者给小说下定义的时代 ,它已成为边缘性的话语形态 ,地位低贱。然而恰恰因为它的独特地位 ,使其能够海纳百川 ,汲取史传、诗歌等话语系统的营养。小说话语的开放性品格 ,也使其容纳了最复杂的话语元素 ,最丰富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